這個冬天,首先是哈爾濱火了。所以我到哈爾濱拍攝了自己的第一期視頻節目,然后是路上和兩位沈陽鐵西區的文藝青年,聊到了近些年來成為熱門話題的東北文藝復興。
作為東北人,他們對“東北文藝復興”的概念是后知后覺的。他們的童年經歷,和其他的廠礦子弟,小鎮做題家沒有根本性區別。甚至他們也沒有在自己的寫作中,貫徹什么東北經驗。東北題材的扎堆完全是影視類型化商業化造成的結果。
但是聊起艷粉街,刨錛案,蘇老板,臭水溝和自己的北漂經歷,一個典型的東北故事就躍然紙上了。這是我作為一個河南的寫作者非常羨慕的。河南的本土故事,只要起個開頭,就難以按捺住那種強烈的悲情。
而東北的文藝具有嚴肅和幽默的二重奏。在冰天雪地里面,生命迅速綻放又迅速消失,很多故事有了俄羅斯文學的質感。文藝青年們回憶起下崗的殘酷物語,瞬間“改革春風吹滿地”的音樂奏響,他們又開始致敬狠人范德彪。
東北人就是這樣一邊思考著人類普遍的痛苦,又迅速把這種痛苦用幽默消解掉,甚至不惜自黑。我在中央大街歐羅巴賓館開個發票,發現沒有輸入發票抬頭沒有聯想功能要完整輸入公司名稱和識別碼,和前臺抱怨了一下。前臺小伙子就自嘲,“我們東北就這樣”。
一個暗黑故事以東北開頭,創作者就獲得了表達的空間。再用年輕人離開東北結束,就獲得了一個光明的結尾和與觀眾見面的機會。
年輕人確實是紛紛離開故土的,父母失去了安排他們進單位的權力,或者必要性。原有的單位網格和鄉土秩序土崩瓦解。不同背景和批次的東北創作者匯成了一股浪潮。形成了一個奇異的東北宇宙。
當他們回到家鄉,或者游客們到來時。人們發現東北保留著大城市已經失去的“公共空間”:低廉的房價,無序的攤販,穿過一條陰暗的巷子,滿眼的霓虹燈亮起 …… 天天搓澡,頓頓燒烤,煙花和回憶一起沒有理由地響起,人人皆有醉生夢死的權利。
外地人也許會把這一切當作奇觀去看待。但是城市為何衰落,又為何復興的經驗,可能是其他所有地區必須嚴肅對待的。尤其是當家鄉的房價和年輕人一起消失的時候 ……
本期節目已經同步上傳到podcast,喜馬拉雅,小宇宙等各大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