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復雜無比,所以才需要打開心靈這扇門,看看門內的光景,并對它分門別類。
道隱無名。大道也晦澀不明,惚惚恍恍,所以也需要揭開道德的神秘面紗。看看大道的內里與實質。
心有心性、有心情、有心靈、有心神、有心意、有心智、有心欲、有心念、有心胸、有心志、有心魂、有心魄,你可能只有把這些詞匯都搞清楚,捋順它們的出處與源頭,才能真正的認清人心,把握人心。
大道至簡,人心也可以至簡。萬物有復雜的一面,也必然有至簡的一面。倘若心靈與道都只有復雜,那么人類還這么認識與把握它呢?
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難易既然相成,繁與簡也應該相成。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要想“不去”,先要“弗居”。要想認識心、認識道,先要不居心、不居道,也就是不自是、不自見、不自伐、不自矜。
心靈是無形的存在,人們往往只是籠統地去看待它。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會去分辨心靈的不同功用。這可能一方面是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心靈的存在,一方面是沒有把心當作獨立的事物來看待。
每一個人都有手有腳,有眼耳鼻舌身,這是每一個人都知道的。對于自己的心靈很多人則完全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它存在于哪里,它以什么樣的形式存在。
心無處不在,它存在于我們的每一個細胞中。你哪怕被細小的針扎了一下,或者被拔下一根發絲,你的心都會立刻就有感覺、就能感受到。
一個修行者或者一個練武有成的人,只要他們能夠穩定自我平穩的心境,他們基本就可以保持自我的身體長久不會生病。即使偶感風寒,也可以主動調動自身氣血,迅速排出病癥。這是因為其心在其身。
一個人的心有力,身體才會有力。一個人假如心如死灰,那么他的身體也會慢慢出現問題。身是心之外表,心是身之內里。本末表里不能倒置。
身體強健的人很多,心靈也強健的人卻不多。
一個人的心神不僅可以緊守自身,也可以擴散于外。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用心去觀察一個事物,與走馬觀花著的看一個事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心專注其上,則其秋毫畢現;心不在其上,則視之如無物。
眼耳鼻舌身,都可以看作是自己的心靈用于感知外界信息的工具和穴竅。
心注于目,則所察皆清晰分明;
心注于耳,則所聞皆細致入微;
心注于鼻,則所嗅一絲不漏;
心注于舌,則所嘗諸味不雜。
心不在焉,則所行所為如墜夢中。
鳥之心注于目,犬之心注于鼻,蝙蝠之心注于耳。
人之心在身體,則身強體健;人之心在目,則視力絕佳;人之心在耳,則聽力絕佳;人之心在舌,則舌燦蘭花;人之心在腦,則聰慧異常。心在腳,則善奔;心在手,則手巧。
心專注在哪兒,人就會走向哪兒,收獲也會在哪兒。
人心胸懷天下,則志向遠大、心胸寬廣;人心自私自利,則蠅營狗茍、心胸狹窄。
人心既可外御萬物,也可內御自身。
人心專注于己身,則成能力;人心專注于外物,則成欲望。
能力可以溫養身心;欲望可以焚燒身心。
古人云:“富潤屋,德潤身”。身有能力,是懷德;富麗堂皇,是欲望。過尤不及。
人的心靈無處不在。心如明燈,心在哪兒,哪兒就興盛;心不在哪兒,哪兒就昏暗。
心在己身,則己身身輕如燕;心在彼身,則愛恨綿綿無絕期。
心在家,則小橋流水人家;心在江湖,則徜徉于波濤洶涌之間。
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倏忽而來,倏忽而去。人一生的所行、所得,終歸有限。如何才能不枉此生呢?
常言道:選擇大于努力。人的一生,的確需要慎重選擇自己應該干些什么。
其實,真正有用的選擇,必然是要充分尊重自己的心聲。倘若違背自己的內心,倘若心不在其上,所行便難以長久,所為則庸庸碌碌,所得也必然有限。
人有十層心境,這十層心境是共存的,也是逐漸成長起來的。它們就像一棵樹上的十條枝椏,有的枝椏粗壯有力,有的枝椏纖細弱小。
人一出生先有天魂心,再生地魂心,后生人魂心。
人魂心就是自我心。人在少年時期,自我的意識逐漸覺醒成熟。在外則表現為叛逆、自我,開始有自我獨立的主見與情感。
人魂心即生,慢慢地就會誕生出各種各樣的氣魄與欲望。
三魂七魄即成,漸漸地便會魂魄分離,三魂轉而向下,變成樹根;七魄伸展向外,猶如枝葉。
或許每一個人的心靈成長都是不一樣的,故而才會有這光怪陸離的世界、多姿多彩的人生。
或者說天魂、地魂如樹根,樹干如人魂,枝葉如七魄。
樹木的成長與心靈的成長雖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兩者都在同一片時空,所遵循的大道規則應該是一樣的。故而可以拿來作輔助參考。
心靈是人類的內里與根本,它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呢?它應該是復雜的?還是簡單的?
簡單能夠簡單到什么程度?復雜能夠復雜到什么程度?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人心多變,滄海桑田。
人心大概率是復雜的吧。復雜在它應該就像一棵生命之樹一樣需要不斷生長。它會在哪里抽出枝椏?可能誰也不知道。
人心當然也可以簡單地看待。簡單在它只有一魂一魄而已。就像大樹只會向地上和地下兩個方向生長而已。
老子說:“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天地萬物都在一靜一動之間弊而新成。人心應該也不會例外,人心靜則為魂,動則成魄。人心靜則魂現,人心動則魄出。心魂溝通天地,心魄溝連萬物。
世間萬物皆有表里內外。萬物是萬物之表,道是萬物之里。萬物與道本是一體。心魂連通大道,心魄連通萬物。
宇宙有表里:宇宙之表是萬物,宇宙之里是大道;
人類世界也有表里:世界之表是物質。世界之里是精神;
人也有表里:人之表是身體,人之里是心靈;
人心也有表里:心之表是魄,心之里是魂。魂靜魄動,心想事成。
世人常感嘆于人心難測。人心的外在表現,就像大樹的萬千樹葉,片片不同。如果只懂得觀察外在的樹葉,那豈止是人心難測二字可言。
孔子說:“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對于人,聽其言如觀其葉,言可隨葉隨時飄落,豈可盡信。對于人,應該觀其心、循其根。其葉可落,其根難移。
何為心?人皆有心,心分魂魄。心靜時,為魂;心動時,為魄。獨處時,為魂;從眾時,為魄。所以君子慎其獨也。
人類有一扇心靈之門,門內是一座關于魂魄的世界,它就像一棵世界之樹,它的每一片樹葉、每一條根須,都連接著人們現實中的每一種感觸。
當心靈之樹茁壯成長的時候,現實中的人們就顯得精神煥發。
當心靈之樹枯萎凋零的時候,現實中的人們就顯得精神萎靡。
兒童的心靈是幼小的,人們都在像呵護幼苗一樣地呵護著他們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