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神廟門柱上刻著的德爾菲神諭是這樣的一句話:“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作為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同樣始終用這句話鞭策著自己。
與科學不同,科學是認識世界,哲學的根本任務則是認識自己。我們人就應該不斷審視和反思自己,不斷研究自身所面對的生存或者生活問題,用反思的結果來指導自己今后的活動。
閱讀成就最好自己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校外導師、經濟學博士后、高級記者陳棟說:“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改進中提升,是一個人走向成熟、走近成功的必修課。從一定意義上講,反思的勇氣便是成長的底氣。”讓我們勇敢地去審視自己的生命,去思考人與事,去回望自己的旅程。只有通過不斷的自省與反思,生命才可能真正有意義。
本文摘選自陳棟《反思的勇氣》
孔子曰: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然而,真正到了四十歲這個年紀,我仍有很多未解的疑惑——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未來也充滿未知。正因如此,時而意氣風發,時而瞻前顧后,時而猶豫不決,時而 “躺平擺爛”,已成為四十歲年齡階段人群的真實寫照。
曾幾何時,我對 “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這句話是那么地堅定執著。如今,不惑之年的自己對 “不怕不悔”充滿敬畏,還帶著些許惶恐。“不怕”是勇氣的體現, “不悔”是智慧的沉淀。對于人生而言,倘若只有勇氣而缺乏反思,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只有兼具反思的勇氣和反思的智慧,不怕不悔才能真正成為生命的精彩注腳。
反思是對過往的事情進行深入的再思考,并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古語云: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是做人最好的修養。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德國詩人海涅說: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縱觀古今,環視中外,反思在任何時代、任何人群中都是稀缺的資源和寶貴的品質。反思不理智之情、不和諧之音、不練達之舉、不完美之事,往往能夠收獲不尋常的生命體驗。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敢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改進中提升,是一個人走向成熟、走近成功的必修課。從一定意義上講,反思的勇氣便是成長的底氣。
無數事實證明,開明納諫是眾多優秀領導者的高貴品格。唐太宗李世民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執政期間,唐太宗以亡隋為戒,主動虛心地向群臣求諫納諫。最值得稱贊的是,唐初名臣魏徵直諫200多次,寫下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直陳唐太宗治國理政的過失,勸諫他繼續保持貞觀初年節儉、淳樸、謹慎的作風。唐太宗不僅坦然接受諫言,還在晚年教誨太子李治時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一生,告誡李治從歷史中找古代的賢明帝王作為學習的典范,而不要以自己為榜樣。他認為自己做了很多錯事,“奇麗吾服,錦繡珠玉,不絕于前,此非防欲也;雕楹刻桷,高臺深池,每興其役,此非儉志也;犬馬鷹鶻,無遠必致,此非節心也;數有行幸,以亟勞人,此非屈己也”。有史學專家指出,開明納諫是唐初開創貞觀之治的制度密碼。對于執政者而言,反思越徹底,政治就越清明,經濟就越繁榮,社會就越安定。
反思的勇氣彌足珍貴。大多數人習慣嚴于律人、寬以待己,習慣挑剔別人的缺點和不足,習慣忽略對自己的審視與反思。“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存在缺點和問題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發現缺點和問題的勇氣,缺乏自我改進和自我提升的毅力。
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桿秤,稱人先稱己。面對社會上諸多人和事,倘若我們能夠多一些捫心自問、少一些爭執指責,多一些觀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責,就一定能夠從感恩出發、從謙卑做起,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成就更好的自己。
唐代茶學家陸羽,因其相貌丑陋而成為棄兒,由竟陵龍蓋寺住持智積禪師撫養成人。陸羽雖然身在廟中,但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有一天,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智積禪師的反對。為了阻止陸羽下山,同時進一步磨礪陸羽的心智,智積禪師安排陸羽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向她學到了許多沖茶鑒茶的技巧,還學會了不少讀書做人的道理。經過刻苦練習,陸羽將一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的苦丁茶端到了智積禪師的面前,智積禪師被陸羽的虛心好學精神感動,終于答應了他下山求學的請求。后來,陸羽起早貪黑、跋山涉水、潛心求索,以茶民為友,以茶葉為伴,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介紹茶的專著《茶經》,把中華茶藝文化發揚光大。陸羽也因此成為一代茶圣。
陸羽棄佛從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生的反思,不僅要樹立清晰而堅定的目標,還應該努力找到實現目標的路徑。客觀原因無窮多,主觀原因就一條。遇事與其去找無數條客觀原因,不如去找一條主觀原因,不回避問題,不推卸責任,不怨天尤人。
反思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反思過往之事,是為了更好地活在當下之時。經常反思,其實是在給自己的心靈做環保。只有每天都清洗自己的內心和思想,我們才會堅持嚴于律己、慎獨慎微。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錯誤和不足,汲取經驗和教訓,我們才能真正做到向外看、向內求、向前走。反思也由此成為助推個體前行的動力源泉。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反思為主線,以高質量反思為目標,從成長、文化、教育、閱讀四個維度進行了深刻反思,并從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反思需要勇氣,反思助力成長,反思檢驗智慧。
常常反思,益處多多,收獲滿滿。高質量的反思是一面助你如心所愿的明鏡。一個人反思層次的高低決定了他人生道路的寬窄。越是身居高位或身陷困境之時,越需要進行高質量反思。反思越徹底,認知越通透,人生就越厚重。
本書將帶你開啟一段從反思向高質量反思跨越的別樣人生旅程,助你在智慧成長、科學成才的道路上如沐春風、如心所愿。
作者簡介
陳棟,新聞學博士,經濟學博士后,高級記者,現供職于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先后入選襄陽市“隆中文化拔尖人才”、武漢市“洪山英才”和湖北省“楚天英才”計劃。已出版《解碼新時評:中國新聞時評的新發展(1996-2006)》《解碼茶文化+》《解碼文化力》《印象襄陽》等著作。
目錄
點擊購買 即可擁有
淘寶(天貓)APP掃碼購
小程序掃碼購
廖智:命運將她打落深淵,她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 世說新語〉風物》:夢回風流魏晉,一覽市井百態與人間煙火。
生活可以很美好。如果累了,不妨慢下來,喝杯茶,看看書。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