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重開工or隆重停工?
撰文|大野
編輯|路由社
- 題記:
- 時來上下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 ——羅隱《籌筆驛》
1、
2024春節臨近尾聲,學到了Loong和Dragon的不同,還學到一個新詞——龍重開工。
“一年之計在于春”。甲辰龍年的開年開工,這個“龍重”的“重”,在我看來至少包含三層意思:
第一,是個人增加體重的“重”。春節返鄉,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難得有這種徹底放松的長假和休息,體重增重成為普遍現象。
第二,是前路困難重重的“重”。疫情三年之后,宏微觀經濟環境的嚴峻與挑戰超出許多人的想象,各行各業都身處卷與難。
第三,是經營壓力沉重的“重”。顯然,上面兩重因素決定了2024年的征程,對于每個人、每家企業注定是一場負“重”前行。
既然前路未卜、人人自危,那么,新年出征時的氣氛與儀式感,就不妨整得隆重一些。
果不其然,2月18日,正月初九,龍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日,車企一把手們就紛紛選擇通過面向全體員工的開工信,吹響了戰斗氣氛濃重的“沖鋒號”,也為繼續“卷”的2024年,拉滿隆重的儀式感。
2、
目測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的全員開工信發得最早、最長,也最生動,且自成系統。
作為吉利汽車的掌舵手,“阿甘”繼續用他標志性的新春寄語和娓娓道來的家書形式,站在公司全局擘劃者、操盤手的視角,同時站在中國汽車產業變革歷史機遇的高度,為全體吉利人梳理了2024年事業的航向與目標,面對的機會與挑戰,必經的磨礪與奮斗。
對此,個人印象最深的一點是,“阿甘”并沒有在信中回避當下中國汽車市場的內卷、紛爭乃至疑惑,反而主動將吉利汽車2024年的工作和打造一個世界級汽車品牌的長遠使命,放到“中國汽車的青年時代”這樣一個更大的語境里,去思考,去求解,去實踐。
譬如,面對可能將是史上“最卷”的一年,吉利汽車2024年的戰略是三個關鍵詞——“全體系對新能源的堅決,對智能化的堅定,對高價值的堅持”。
譬如,具體落實到新產品、新技術與市場動作上,最值得關注的戰術安排就是一句話——“吉利銀河堅定打造10-20萬高價值新能源智能精品車”。今年,吉利品牌計劃將推出3款全新新能源產品。
一個可能容易被人忽略的有趣細節是,這封開工信在官微“吉利汽車集團”上發表的時間是早晨6:55(可參見《“阿甘”新春寄語:新能源的“銀河時代”,中國汽車的“青年時代”》),呼應了信中一個金句和探討的主旨——“中國汽車的青年時代,不爭論,爭分奪秒干”。
這是“阿甘”這封數千字開工信最打動我的一個點,也是當前汽車行業普遍彌漫著焦慮、困惑和困頓時,最具情緒價值和共鳴點的一句話。
身處“三十而立”的“中國汽車的青年時代”,和這個青春洋溢的時代同齡的吉利汽車,選擇堅定成為一名長期主義者,順應時代趨勢、圍繞用戶需求而奮斗,同時,也選擇不爭論,而是準備腳踏實地干出一個“新能源的銀河時代”。
作為2023年少數完成既定銷量目標——2023全年累計銷量168.65萬輛,同比增長17.7%,順利完成165萬輛的目標;又給2024年定下了積極的銷量目標——2024年銷量目標為190萬輛,同比增長約1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增速超過66%——的中國汽車品牌,吉利汽車這番面向星辰大海的內部動員與行業喊話,也就有了行業范本和風向標的意義。
3、
相比吉利“阿甘”新春寄語的細膩、動情,也幾乎近于是行業公開喊話的高調,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的全員開工信,不僅是篇幅短小的干貨,更多也是刀刃向內的一次內省、復盤和思考。
這位計算機專業出身的軟件工程師CEO,開工信的行文風格和給出的2024公司業務指引一樣,通篇頻頻提及各類數字,也更像是在為公司組織運營和經營業務的迭代升級寫代碼。
譬如,上半部分對2024年的十個思考,核心是對2023年觸底上行勢頭的鞏固,并爭取抓住機遇實現更進一步。
在何小鵬筆下,為了收獲更大進步,必須補齊組織短板、經營拾級而上,涉及產品、研發、營銷、設計、全球化、組織調整、客戶體驗等多個維度。
匹配到具體的戰術動作,也有明確的計劃和規定動作。
產品層面,“3年內規劃新品或改款約30款”,“今年小鵬在30萬+級別和15級別的平臺上,都會發布平臺的第一款車”;技術層面,“投入同比超過40%的研發預算”;“年度以智駕為核心的AI技術方面的研發投入共計35億元人民幣”,等等。
譬如,下半部分對干部培養和干部隊伍戰斗力的提升,核心策略是“讓敢打能打的干部帶兵上場”,何小鵬還相應提出了“實事求是”、“全局協同”、“成為經營者”這三個具體操作指引和升級方法論。
或許是為了給組織和員工打氣,或許也是給新年開工信“代碼”漂亮作結,何小鵬在信末積極提出了“2024年我們會逆市向前,四季度或更早一點會進入高速正循環”的市場預判。
或許將年銷量目標190萬輛和28萬輛的兩家公司放在一起比較并不恰當,正如將一個三十而立的青年和一個剛剛十歲的少年放在一起比氣力也并不合適。
不過,無論是阿甘提及的“最卷的一年”,還是何小鵬提到的“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也是淘汰賽的第一年”,這一年,注定會是市場血雨腥風、競爭殘酷慘烈的一年。
由此,近些年借助“換道賽車”機遇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品牌們,也會注定出現強弱分化,并走向各自命運分叉的一年。
4、
這不,同為曾經一時風頭強勁的中國品牌,開工大吉未必適用所有企業、所有人。
當有的企業和員工在喜慶開工大吉時,有的企業和員工卻暫時開不了工,甚至面臨開工即停工的無奈,也面臨著減薪、停薪的尷尬。
據媒體公開報道,2月18日,同樣是在龍年復工的第一天,高合汽車召開內部大會,宣布即日起將停工停產6個月。據報道稱,高合還同步宣布了相當于“勸退”員工主動離職的措施:“2月18日之前的員工工資將照常發放;3月15日之前還留在高合汽車的員工,僅發放基本工資;3月15日之后員工僅發放上海基本工資。”
盡管,理論上還存在著半年之后復工復產、扭轉乾坤的可能性,然而,高合汽車這家成立8年,已經推出3款高端純電車型,在首批造車新勢力陣營中,最具創始人明星光環、也最被外界看好的新品牌之一,卻未能迎來“八年抗戰”的勝利曙光,反而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究竟是誰殺死了高合汽車?
這幾天,坊間傳言與同行的報道一樣多。有人將其歸結為產品規劃、營銷體系的混亂;有人將其歸結為融資不力,兜里始終沒有足夠雄厚的資金。
在路由社Roadbook看來,如果說一項事業的成功離不開“勢在人為”,那么,這個詞也揭示出了另外兩個導致高合如今困境的同樣關鍵的因素與要害:
其一,勢頭不在,人力難為。在體量、規模原本并不足夠大的50萬+和更高價位段的高端純電市場區間,以HiPhi X、HiPhi Z兩款旗艦產品先發的高合,并沒能將市場先機轉為市場優勢。
其二,事還未成,人心已散。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的內部人事紛爭,尤其是高層內部的權力爭斗導致的核心崗位負責人的頻頻變動,也背離了創業公司本該有的敏捷應變能力與團隊戰斗力。
老話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更何況,當前國內的宏微觀經濟環境,尤其是外部資本的紛紛離場,大宗消費的疲軟和消費降級的壓力下,市場不會再給你更多的翻身與機會。
無論高合內部的短板和缺失是什么,或者具體是因為做錯了哪些事情才導致開工即停工的局面,對于更多緊隨其后的高合們而言,目前它們最缺的可能還是時間。
5、
因為,除了內部因素外,擺在高合們面前的是,快速放緩的純電動車市場的增速、國內按下暫停鍵的消費升級,乃至消費降級的趨勢,而位于他們身后的是更多“追兵”——新年第一輪價格戰。
2月19日,龍年開工后的第二天,比亞迪宣布推出秦PLUS榮耀版和驅逐艦05(參數丨圖片)榮耀版兩款新車型,7.98萬元起步的售價,加上“電比油低”的口號,正式打響2024價格戰的又一槍。
目前看來,今年的車市沒有最卷,只有更卷。
面對比亞迪將混動車型拉進7萬元區間,面向A級家轎市場扣動的官降扳機,當天晚些時間,相繼宣布跟進的就有上汽通用五菱星光、長安啟源Q05、A05、北京現代伊蘭特,以及哪吒在售的多款主力車型、別克旗下多款車型,等等。
從2023年,比亞迪帶頭喊出“油電同價”的口號,到2024年,同樣由比亞迪發起的這場A級車市場“電比油低”的價格攻勢,市場領跑者舉起的不僅是價格屠刀,或者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焦土策略,而是“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戲碼。
作為2023年國內緊湊型轎車銷量排行榜上的“探花”,比亞迪秦PLUS的這次主動出牌,憑借DM-i混動技術特性+更低售價發起的雙重攻勢,無疑是向日、德系等合資品牌在緊湊型轎車這一優勢腹地撕開一個巨大的口子。由此,裹挾更多企業加入降價陣營,并觸發新一輪市場血拼的多米諾骨牌。
最新消息顯示,上新純電版的深藍SL 03起步價15.69萬元,官方還提供最高優惠1.2萬的權益;別克E4也宣布推出增值款,僅15.99萬元起步。可見,新年開工的降價潮已經波及更為廣泛的燃油和純電A+級、B級轎車、SUV細分市場,并有進一步蔓延之勢。
身為目前銷量、輿論的雙“頂流”,比亞迪利用技術、價格、輿論等優勢展開的這輪“無差別攻擊”,帶來一個更為深刻的影響和變化是,在輿論場域與消費者認知中,成功塑造出電車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比燃油車更便宜的新印象,甚至一舉讓電車/混動車型低性價比的固有形象反轉。
假以時日,等用戶、市場普遍接受這一認知,屆時,再同步疊加宏微觀經濟形勢的持續下行、消費降級趨勢的加深、贈換購人群消費意愿疲軟和觀望,國內市場留給高端純電品牌的市場空間和時間窗口也將進一步收窄。
“時來上下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這一點,也是高合、天際、愛馳、威馬們繞不過去的挑戰與困局,也是早幾年踩著電動化、智能化風口一哄而上的100多個新汽車品牌們,終將凝視的深淵。
6、
面對一場勢在必行的“血海競爭”與“淘汰賽”,是不是只能束手就擒?
“阿甘”的回答是,“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發展,不擔心出來的,是干出來的,更是順應時代努力奮斗而來的。”
何小鵬的結論是,“面對宏觀經濟的不樂觀,很多的友商都在收縮,不敢投入,我覺得這反而是我們的發展機遇”。
那么,當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哪些是值得奮斗的東西?哪里又是值得投入的方向?
春節假期,當幾個親朋好友們圍站在我開回老家的阿維塔11旁邊,談起他們對這臺車的興趣、好奇與驚訝,發表自己的印象與評價,并談及他們期待中的未來座駕,我想也大致接近并觸摸到了這兩個問題的可能答案與線索。
年齡從30+到60+,男女性親朋好友的夢想之車清單,他們提及的至少就有奔馳CLE,領克08、嵐圖夢想家、福特烈馬、寶馬X5、豐田普拉多、阿維塔12、吉利銀河E8,坦克500,大眾iD.4,等等。
正如今年春節的返鄉潮、返工潮,那些堵在路上幾十個小時的汽車,正是過去三十年來小汽車走進千家萬戶、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偉大時代一個小小縮影。
這份中國鄉村不完全“調查樣本”,也足以從一個側面證實,中國車市的差別與分層依然巨大,除了一二線城市,三四五線市場的新購、贈換購需求就在那里。它們也是啟動下一個三十年巨變的內在動力。
誰能真正挖掘出這些差異化需求,誰能真正圍繞他們的需求展開有效的思考與行動,靈活的響應與高效的應變,誰就能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即便泰山崩于前也能不為所動,誰就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長處,讓命運的齒輪為自己轉動。
-FIN-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