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內蒙古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以下簡稱財政收入為)3083.4億元,增長9.2%。其中稅收收入2331億元,增長9.2%;非稅收入752.4億元,增長9%。各行業稅收形勢整體較好,稅收結構進一步優化,非煤行業稅收支撐有力,同比增長28.5%,拉動整體稅收增長13.9個百分點。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內蒙古各地的財政收入表現。
鄂爾多斯2023年財政收入為910.00億,增長8%。其中稅收697.6億元、下降1.6%;非稅212.4億元,增長58.5%。主要稅種中增值稅205.1億元,下降14.8%;企業所得稅130億元,下降19.7%。鄂爾多斯在2023年的財政收入表現出色,體現出了韌性。
呼和浩特(237.84億)和包頭(200.6億)兩地財政收入均在200億級別。其中呼和浩特同口徑增長14.42%,增速出色。包頭的總量則突破200億大關,來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層面。包頭財政收入增長15.5%。其中稅收收入163.9億元,增長23.2%,稅收占比為81.7%;非稅收入36.7億元,下降9.6%。包頭的稅收收入表現出色,為財政增長奠定基礎。
錫林郭勒(127.79億)和赤峰(121.33億)兩地財政收入均在120億級別。錫林郭勒2023年財政增長為18.0%。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9.48億元,增長27.2%;非稅收入完成38.31億元,增長1.1%,稅種占比為70%。 赤峰的增長則僅為6.6%。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0.34億元,增長10.8%,占比為66.2%;非稅收入完成40.99億元,下降0.9%。
呼倫貝爾(110.63億)和通遼(100.2億)兩地財政收入均在百億級別。呼倫貝爾的稅收收入完成82.01億元,同比增長20.19%,稅收占比為74.13%;非稅收入完成28.62億元,同比下降6.24%。收入增長主要因素包括:一是上年度緩繳資源稅及其他一次性收入入庫;二是上年度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拉低了基數。
通遼總量突破百億大關,財政增長9.1%。其中稅收收入67.6億元,上升17.2%;非稅收入32.6億元,下降4.5%。
烏海(85.7億)和巴彥淖爾(80.1億)兩地財政收入均在80億級別。兩地財政收入增長均不及全區表現,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烏蘭察布(67.9億)、興安(41.42億)、阿拉善(33.23億)三地財政收入總量位居全區下游,和其余地市相差較大。在增速上興安和阿拉善表現一般,阿拉善更是處于下降態勢。
對于內蒙古各地在2023年的財政表現,你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