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61 老板的慷慨,讓我在昨天沉浸式體驗了 90 分鐘的 Vision Pro。本來是抱著體驗至少 120 分鐘再走的,沒想到確實撐不住了,這個后面說。
另外也感謝 61 老板的擺拍,構圖精彩:
以下是非常個人向的體驗感受,供參考。也可以對照之前看到發布會之后的感受:
第一,交互可稱滿分。
在之前的文章猜想里提到了,蘋果的新交互叫人眼前一亮。而任何語言都很難形容,當你真正戴上設備,輕輕捏和手指,發現這個數字世界就被你掌控時,產生的震撼,堪比震樓機。
哪怕我是多年的 Oculus 用戶,也被這種新的交互打中了。
再稍微多說兩句,交互的具體方式很多,包括:
(類比 PC)眼睛視線替代了鼠標指針;
(類比 PC)手指捏和替代了點擊鼠標;
(類比手機和平板)手指捏和并移動,替代了屏幕滑動和移動組件;
(類比手機和平板)手指直接點擊屏幕也可以。
交互的多樣性也讓體驗更友好了。比如如果感覺靠眼睛視線對焦按鈕不舒服,經常對不準,那完全可以把屏幕拽到眼前來,直接用手點;如果感覺虛擬鍵盤敲擊的觸感很差,準頭不高,也完全可以放棄用手直接敲那個鍵盤,換成用眼神去跟蹤按鈕。等等。切換也十分自然順暢,就像在物理世界里跟真實的物體交互。
而且最大的震動還是,手指捏和操作的優雅,比宣傳片里的,還要超出預期。手指可以完全松弛地平放在沙發上,簡單晃動,就有哈利波特里釋放魔法的感覺。
一開始我是抻著脖子、高舉雙手去夠很多按鈕的,61 見狀還提醒了一下,沒必要,就懶洋洋躺在沙發上,眼球捕捉和手部動作的捕捉就能實現了。
可以肯定的是,這一代交互,要碾壓任何用物理設備的控制器。
就像喬布斯當年扔掉了觸摸筆一樣。Vision Pro 很好地繼承了這個理念。
這跟我在()的預感類似,交互還是蘋果最擅長、完成度也最高的部分。
第二,內容由于清晰和穩定,觀感完全不同。
接下來就說到,由于價格擺在這兒了,Vision Pro 的視覺觀感是完全不同的。
Vision Pro 體驗官方的宣傳片《Encounter Dinosaurs》,可以看到恐龍身上的細小鱗片,真實感很強。雖然很難說是 Retina 的程度,但臨場感要遠超其它價位的 VR 設備了。
尤其是渲染起來不費勁的 APP 圖標和文字界面,看起來已經到了蘋果其它設備能做到的程度。整個的舒適度極高。就像我們用習慣了 Retina 屏幕,總以為無非就是清楚了一點點,但要退回去用能看到文字鋸齒的屏幕,是萬萬不能的了。
另外,還是由于堆料,Vision Pro 的計算能力很強,能完成很多過往的設備不好做到的事情,尤其是 VR 之外的,跟 AR 有關的。比如水果忍者。
水果忍者(Fruit Ninja)的空間計算可以識別目前你在的空間里有什么物體,會讓水果的汁液「濺到」物體上面。如圖所示,左邊沙發上的汁液是跟著沙發的形狀走的,這個是實時演算,我玩的時候還是嚇了一跳的。
這未必代表水果忍者可以怎么樣,代表的還是未來的大量與現實交互的可能性。比如未來的劇本殺和桌游,豈不是可以有非常強大的沉浸感?
第三,生理舒適度是最大瓶頸。幾乎無法辦公。
文章一開始就說了,本來是想多體驗一會兒的,但實在戴不動了,90 分鐘就敗下陣來。感受到了之前影視颶風的 Tim 那次知名的戴 Vision Pro 挑戰的痛苦(BV1EJ4m1t7YS)。
Vision Pro 很重。600g 這個重量看似還好,可是是綁在頭上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再加上哪怕是有高分辨率和刷新率,依然還是虛擬出來的數字畫面,人眼會有天然的不適。結果就是,90 分鐘后有點頭暈腦脹。拿下機器后,眼睛下方會有明顯的壓痕,這才是 90 分鐘。
本來想用 Vision Pro 改改稿子試試的,Vision Pro 官方宣傳的一個「妙用」就是把電腦屏幕放大,看起來很美好,實際上在虛擬畫面里看東西的體驗折損,遠不是把屏幕放大就能找補回來的。
拿下機器后,看整個世界,都覺得美好了很多。真實世界,這分辨率,這刷新率,才是終極體驗。
不知道這種舒適度的天花板是怎樣的,這一定將會是限制 Vision Pro 使用的最大的瓶頸。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只會成為游戲設備和觀影設備,還不能一次看完整部影片、一次肝完很長篇幅的游戲。
除了以上三點,還有幾個小的體驗問題,肉眼可見的未來應該會解決的。
「尿袋」很麻煩。這個移動電源要一直攜帶,并且續航也不算太高(話說回來,目前舒適度有折扣,續航似乎也夠了...)
內容很少。Apple TV 官方可以看的高清視頻只有 5 個,APP 中能體驗到完整性能的也很少。不過蘋果號召力還是在的,生態應該會比 Oculus 豐富。
賬號機制很麻煩。Vision Pro 目前的賬號機制是與 iOS 設備類似的,必須與 iCloud 賬號綁定,因此完整功能的使用只能綁到一個賬號身上,是所謂個人設備,家人共用起來很麻煩,只能用 Guest 模式。
最后做下總結。
Vision Pro 讓我真正體驗到了 MR 的下一代交互,是完全可用的、可以打滿分的體驗。堆料出來的性能和畫面觀感,也大幅減輕了在畫面上的不適。
硬件的佩戴問題依然是最大瓶頸,時間不可以太久。眼睛要完全包裹才能有好體會,可是完全包裹又會壓得眼睛疼。不知道是否是原則上能解決的問題。
總的來說,Vision Pro 很驚艷、很震撼,比 Oculus 高出一個檔次,是 MR 領域新的里程碑。但是,我并沒有看到一臺 iPhone。它的可用性,是不太會普及到千家萬戶的。比起 iPhone 1 代已經是一臺完成度相當高的設備,Vision Pro 還差得多。
對于我自己會不會買,以及身邊朋友問的推不推薦買的問題,我的看法是:在 1 萬以上的價格時,我不會考慮的。這臺設備目前注定是極客和開發者比較適合買來嘗鮮,普通用戶日常打開頻率還是不會太高的產品。
哪怕交互真的出色,我們還是要回歸到最初的、第一性原理的問題上:Vision Pro 到底解決什么問題?就是單純視覺的震撼嗎?值得再次反思俞軍老師這個公式:用戶體驗 = 新體驗 - 舊體驗 - 替代成本。
動輒 10G+ 或者上百 G 的內容成本、佩戴的不適體驗,是否能與這種震撼相匹配?在多數普通人的場景下,目前似乎還是不夠的。iPhone 肉眼可見還是個人計算設備的最佳解決方案。由于有了立體的交互,Vision Pro 也許在部分游戲、部分影音、教育、醫療等行業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的設備。
我們只能期待未來佩戴的舒適度瓶頸能被克服、內容制作和消費的成本都能降低,直到讓用戶體驗轉負為正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實現了呢,是吧。
就說到這里,希望有幫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