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占我國消化道腫瘤的第一位。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圍內居第三位。
而在我國胃癌居城市死亡率的第二位,居農村死亡率的首位。其有三高三低的特點:即發病率高30-70/10萬、復發轉移率高>50%、死亡率高>30/10萬;早診率低<10%、根治切除率低<50%、5年生存率低≤50%。
我就遇到了一個患者出現了胃脘部的劇痛,同時伴有嘔吐半年,最后去醫院一查發現是胃癌,并且可能伴有肺轉移,這把患者嚇得,想要自殺,最后在其他人的介紹下來到我處治療。最后在治療了一段時間后,患者所有的癥狀都消失了。下面就和我一起看看這個病案吧。
ART
01
病案
患者:鄧某,女,72歲。
主訴:胃脘部劇痛,伴嘔吐半年,加重一月。
現病史:患者自述,半年前胃脘疼痛并伴嘔吐,經武漢某西醫三級甲等醫院確診為胃癌,經相關治療出現肺部結節,疑似肺轉移,患者疼痛加劇并有蔓延之趨勢,靠嗎啡方能暫緩止痛。患者不堪折磨,偷偷買了耗子藥,準備自我了斷。其女兒經人介紹,到我處就診
刻下證:患者食入即吐,大便無力,小便夜起十幾次,點滴而出。舌紅苔薄白小膩泛淡黃,脈弦滑小數,雙關浮。
診斷應該很清楚,西醫就是胃癌,中醫診斷就是胃脘痛。
PART
02
辨證
脾胃的關系緊密。胃病的病變部位在胃,但與脾密切相關。脾胃之氣升降協調,共同肩負著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轉輸的重大責任。若升降失調,各種反常的現象就會出現。
這位患者畢竟已經72歲了,年紀大了,肯定是有一些腎虛的。
患者舌紅苔薄白小膩泛淡黃,這明顯就是脾虛生濕還有點化熱的舌象。
舌下脈絡有瘀阻,舌質偏紫黯這明顯是有瘀血的表現。
脈雙關浮。左關為肝膽,右關為脾胃,左關和右關都浮,意味著肝膽脾胃氣機壅滯。
因為她的左關脈(肝脈)出現了浮脈。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肝脈出現了浮脈這表明肝氣郁結了,就影響脾胃的升降,導致中焦氣機紊亂,因此患者出現了食入即吐的表現。
同理,大小便也是如此,由于肝氣上逆,導致上下不得宣通,氣不能下,于是就沒有多余的氣去推動大便,導致大便無力、小便點滴而出。
脈象弦滑而小數,這也是明顯的肝郁氣滯、脾虛生痰化熱的脈象。
分析了這么多,大家辯證清楚了吧,這位患者明顯是寒熱錯雜、痰瘀交阻、肝郁氣逆之證。
治則就是是寒熱平調、化痰散瘀、行氣降逆、寬胸散結。
我用的是半夏瀉心湯、四磨湯、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治療。
PART
03
治療過程
處方是:
姜半夏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10克,黃芩10克,黃連10克,人參10克,沉香6克,檳榔10克,烏藥10克,枳殼10克,香附10克,醋元胡10克,丹參30克,檀香6克,砂仁6克,炒蒲黃10克,炒五靈脂10克,黃芪15,山藥15 炒王不留行15,小茴香3克,生姜三片,大棗2個。7劑。
二診時,患者的疼痛得到緩解,胃口大開,大小便明顯改善。病人的家庭環境不是特別好,所以二診時藥物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好在現在改方影響不大,畢竟最難的那一步已經過去了。
因為人參、檀香很貴,所以將人參換成黨參,去掉檀香,將沉香換成木香,丹參減為15克,砂仁減為3克,大棗減為1個。
三診時,患者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患者的飯量也大增了,大小便也基本恢復正常了。因此,我們不再使用炒五仙,因為四磨湯已經解決了氣機上逆的問題,患者的飯量也恢復了。這些都說明我們已經成功地解決了她的表面癥狀,現在需要著手對西醫所謂的癌癥進行更加深入的治療。幾乎不像一個癌癥病人了。
為此,我們開始給她服用張氏抗癌丸1號丸子三個月。這些藥丸中都含有軟堅散結、活血化瘀等抗腫瘤藥物,可以軟化體內腫塊。
此外,還使用了湯劑一個月,具體是香砂六君湯加減,在湯劑的配制過程中,將里面的半夏換成了生半夏,加了生雞內金、生山楂、三棱、莪術、生牡蠣、生南星、生鱉甲、浙貝母這些軟堅散結、健胃消食、燥濕化痰的藥物,還加了丹參紅花這些化瘀的藥物。
患者前后服用了一個多月的湯藥和三個月的藥丸后,去做復查結果發現西醫所有的檢查指標全部正常,所有的癥狀全部都消失了。這位患者至今還健在,會隔三差五給我介紹幾個她的病友,并且送給我一面錦旗。
PART
04
方解
對于寒熱錯雜的中焦病變,半夏瀉心湯是代表方劑。
對于肝郁氣逆證,我用的是四磨湯。
而對于患者小便夜起十幾次的問題,我們用的是小茴香3克,小茴香可將藥效引到下焦小腹部;炒王不留行,化瘀通淋,通小便。這兩個都只是一個點到即止的藥,并不能真正解決夜間小便多的問題。
真正來解決小便十幾次的藥是什么?仍然是四磨湯。因為她是由于肝郁氣逆,氣機上逆,氣機不往下來而出現了癃閉,出現了大便無力。
另外,由于她當時疼的厲害,所以使用了止痛效果很好的丹參飲合失笑散,給她活血行氣止痛。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個方子的效果居然比嗎啡還厲害。止痛效果這么好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對證了。
1.失笑散。
失笑散是由蒲黃和五靈脂組成,它的功效是活血祛瘀,散瘀止痛。它既能夠治療瘀血引起的胸痛、胃痛、痛經、脅痛等等,就是只要是由瘀血停滯所引起的疼痛,它都有作用。而且蒲黃還有止血的作用,所以,對于瘀血帶有出血又痛的,蒲黃配五靈脂,那是再好不過。治療痛經的少腹逐瘀湯里面,就包含有失笑散的成分。所以說,失笑散化瘀止痛是非常厲害的。
2.丹參飲。
丹參飲組成包括丹參30克,砂仁、檀香各5克,或者6克也行。總之是丹參大劑量。作用就是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可以治療氣滯血瘀之心胃諸痛。只要是上焦、中焦由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丹參飲都能有作用。所以,丹參飲能夠治療西醫所謂的一些由于血瘀氣滯引起的心絞痛、心臟病,又可以治療血瘀氣滯所引起的胃痛。對于心、胃氣滯血瘀所引起的疼痛,丹參飲是首選。其實很多方劑很多疾病都可以用到丹參,我一般的用量都是30克。丹參既能活血又能養血,具有祛瘀而不傷血的特點。所以我們大量用它為君藥。
而檀香性味辛香,最擅長理胸膈脾胃之氣,行氣止痛。也就是說,在胸膈部、脾胃部的氣滯疼痛都可以用用檀香。它具有走串的特性,因為它具有香味,所以可以達到行氣止痛的作用。砂仁,是辛溫芳香,和胃行氣止痛。所以,它們配在一起,就可以活血行氣止痛。
3.四磨湯。
對于肝郁氣逆證,我用的是四磨湯。四磨湯由人參、檳榔、沉香、烏藥組成。功效是行氣降逆,寬胸散結。主治肝郁氣機上逆而致胸膈脹悶、上氣喘息、心下痞滿、不思飲食,苔白脈弦。
如果是單純的肝郁氣逆證,會出現苔白脈弦。但是這個病人不僅僅是由肝郁氣逆,她是復雜的證型,所以她在肝脈上出現了浮脈。
4.半夏瀉心湯
對于寒熱錯雜的中焦病變,半夏瀉心湯是代表方劑。半夏瀉心湯是由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甘草、大棗組成。可以寒熱平調,消痞散結。主治寒熱互結之痞證那么何為痞?但滿而不痛者為痞,或嘔吐或腸鳴下利。但是這個胃癌病人并非完全是半夏瀉心湯證,因為這個病人劇痛。而痞證是但滿而不痛。
是不是胃中出現有劇痛,我們就完全不考慮半夏瀉心湯了呢?
非也!學習中醫,貴在靈活變化。這個病人劇痛,你背了“但滿而不痛”這句話,你就馬上拋棄半夏瀉心湯,這是完全錯誤的思維。
為什么有的人,可以把《傷寒論》倒背如流,但在治病的時候狗屁不通。就是因為他背條文背得太死了!根本不會靈活運用經方。
半夏瀉心湯在這里剛剛好。我們剛才講了丹參飲、失笑散、四磨湯,已經給她解決了疼痛的問題,那么剩下的需要解決其它的問題,就是半夏瀉心湯證。
她疼痛是由它其他原因導致的,她只是一個復雜的證,其中有一個證就是半夏瀉心湯證。所以,我們要會把病人的這些復雜的癥狀,進行拆分組合,要學會排列組合。
當寒邪和熱邪同時進攻脾胃,脾胃一定是虛弱的,升降功能就亂了,半夏和胃降逆,順應脾胃的性質,使胃氣下降,脾氣就能上升。脾虛還會生痰,痰濕反過來又會阻礙脾胃升降,半夏繼續它的老本行,燥濕化痰。
人參、甘草、紅棗補益脾胃,幫助恢復脾胃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