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誰家庭院木樨香,愛紅樓,愛詩詞,專注文學領域創作。希望我的文字可以讓您溫暖舒心,有所幫助。文中所言,皆為個人觀點,僅供大家茶余飯后消遣,若有不同意見,還請不要上升到人身攻擊。
對于王夫人,我一直覺得很難評價。她雖然情商不高,喜形于色,但是在大是大非上,還是很有底線,有人情味兒的。僅從她對待探春的態度,就不能說她是大惡之人。她對于晴雯、金釧兒的所作所為,對于黛玉和寶釵的態度,今天暫且不討論。
探春的生母趙姨娘,是賈府的“家生子”,和鴛鴦一樣,地位還不如襲人。賈府的奴婢所生的子女,仍然在主人家里服役。趙姨娘以這樣的身份,成了賈政的妾室,她的主人是王夫人。書中,王夫人從未苛待趙姨娘,反倒是趙姨娘處處惹是生非,教唆賈環做壞事。
知否里面,林小娘子在盛家呼風喚雨,連當家主母都不放在眼里。我們不要被電視劇蒙蔽,在古代,妾室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古時,男子納妾,不需舉行任何儀式,因為妾,在當時是可以自由買賣的商品。
容貌出眾的小妾,被當作禮品贈人,在古代文人中也是很常見的現象。妾死后,不能入葬祖墳,即使正妻去世,妾的地位發生改變。這一點,從尤二姐去世后,賈母不同意賈璉將她送到家廟,而是在尤三姐之上,點了一個穴,破土埋葬了。
我們了解了這些背景,就能讀懂探春的苦衷。并非她不愛自己的生母,實在是沒有辦法。明蘭的生母,為了她的將來,不讓明蘭叫自己小娘。反觀趙姨娘的所作所為,王夫人對她,真是仁至義盡了。
古代,妾室所生子女,成了主人,她不僅要叫自己的孩子少爺、小姐,還要負責家務,端茶倒水,打掃衛生,早晚伺候當家主母。實際上,妾的真實地位,無非主家的女奴。
探春的生母趙姨娘,身份如此卑微,那么,庶出的探春,會有怎樣的待遇呢?第二回,作者借冷子興之口,說出了答案。探春從小養在賈母身邊,跟元春、迎春、惜春在一起讀書。探春的長相,在第三回,通過黛玉的眼睛,讓我們有了印象:削肩細腰,長挑身材,鴨蛋臉面,俊眼修眉,顧盼神飛,文采精華,觀之忘俗。
如此美麗脫俗、聰敏大氣的三姑娘,在賈母的教導下,未曾沾染半點趙姨娘的鄙俗不堪,這一點,探春可比墨蘭幸福多了。林小娘子的溺愛,實則害慘了墨蘭。難怪盛老太太會生氣,說好好一個孩子,讓林小娘子教壞了。
比起趙姨娘和賈環,對待探春,王夫人哪有不喜歡的道理?而探春對王夫人這個嫡母,也是處處維護,對待寶玉,更是比賈環更為親近。鳳姐的眼光,可謂毒辣,她對于寶黛的評價,都是一針見血。她評價探春,是“老鴰窩里飛出的鳳凰”。而探春,卻也沒有辜負大家對她的厚愛,后來成為王妃。
都說探春是帶刺的玫瑰,我們聯想一下明蘭的處境,她有祖母庇佑,仍然活得謹小慎微。反觀探春,敢說敢做,如果沒有王夫人的疼愛,她哪里有這樣的底氣?被寵愛的孩子,從小不缺愛的孩子,才有自我,才能活出自己的尊嚴。
動輒與小丫鬟吵架、撒潑的趙姨娘,能教探春什么呢?為了一包薔薇硝,趙姨娘逮著芳官,一頓臭罵,后來被幾個小戲子纏住,撕打在一起。氣得探春跟尤氏和李紈抱怨,這么大年紀,做出來的事總不能讓人服氣。為了這點事,也值得值得吵一吵。也不留體統,耳朵又軟,心里又沒有計算。不知道是哪個奴才調停的?作弄出個呆人替他們出氣。
探春越想越氣,于是讓人去查,看看到底是誰挑唆的趙姨娘?如此比較,深明大義的王夫人,怎會不被探春尊敬?因為金玉良緣,王夫人被黑得很慘。站在一個母親的角度,她的想法,自有道理。她只是不想讓黛玉做自己的兒媳,但是從未在生活上苛待過這個外甥女。
而且,王夫人對待探春和迎春、惜春姐妹,也是憐愛有加。第七十四回,因為賈府經濟困難,周轉不開,鳳姐向王夫人提議,裁減心丫頭,節省用度。王夫人不忍心,寧可自己省些,也不想委屈了她們幾個姐妹,以后要省儉先從她開始。
王夫人還向鳳姐提到了黛玉的母親賈敏,說她未出閣時,是何等的嬌生慣養,是何等的金尊玉貴,那才像個千金小姐的體統。如今這幾個姊妹,不過比人家的丫頭略強些罷了。每人只有兩三個丫頭像個人樣,余者縱有四五個小丫頭子,竟是廟里的小鬼。如今要裁了去,于心不忍。
雖然趙姨娘和賈環母子屢次傷害寶玉,但是王夫人對待探春的態度,從未因此受到影響。第二十五回,賈環故意用燈油燙傷寶玉,氣得王夫人說,“養出這樣黑心種子來,也不教訓教訓!幾番兒幾次我都不理論,你們越發得了意了,越發上來了!”這里的“黑心種子”,自然是賈環,跟探春是沒有關系的。
但是,趙姨娘好歹也是探春的生母,王夫人并未因此記恨探春,實屬難得。如果不是趙姨娘,王夫人和探春相處起來,應該會更自然,如今,會有很多尷尬、無奈。正如鳳姐所說,:“好,好,好,好個三姑娘!我說他不錯。只可惜他命薄,沒托生在太太肚里……倒只剩了三姑娘一個,心里嘴里都也來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雖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趙姨娘那老東西鬧的,心里卻是和寶玉一樣呢。比不得環兒,實在令人難疼,要依我的性早攆出去了。
鳳姐是王夫人的親侄女,作者安排鳳姐說了這番話,也從側面印證了,王夫人喜歡探春,欣賞探春,只是藏在心里,不表現出來罷了。性格寡淡的王夫人,不可能像薛姨媽那樣,拉著探春,親切地說,我的兒,然后一番夸獎。
王夫人對于探春的欣賞,體現在行動上,鳳姐病后,放權給探春管家,可見對探春的信任。第五十五回,趙姨娘的兄弟趙國基去世,按之前賞銀的先例,應該賞銀二十兩,探春征求李紈的意見,李紈說,前兒襲人的媽死了,聽見說賞銀四十兩。這也賞他四十兩罷了。
探春因此詢問吳新登家的,先例各是多少?吳新登家的支吾半天,說不清楚,還說讓探春自己拿主意,反正又沒人敢爭。這話說的,她敢在鳳姐面前這么說嗎?還不是看著探春年輕,好拿捏。
探春要看賬本,這吳新登家的說,回去查一下。氣得探春說,你辦事辦老了的,還記不得,倒來難我們。你素日回你二奶奶也現查去?若有這道理,鳳姐姐還不算厲害,也就是算寬厚了!還不快找來瞧瞧。再遲一日,不說你們粗心,反向我們沒主意了。
之后,探春看過賬本后,按例賞了二十兩銀子。探春并非不心疼自己的親娘,只是如今這么多雙眼睛瞅著她,她若打破規矩,讓趙姨娘得了便宜,王夫人會怎么想?即便王夫人不在意,其他人會怎么看待她?她以后做事,怎么讓人信服?
探春管家,親娘趙姨娘非但不體諒她,還給她出難題,就因為探春不肯為親舅舅去世破例多給賞銀,趙姨娘上門質問,氣得探春“當面鑼對面鼓”地跟親媽說了一番話,傾盡委屈的話,其中一句,讓人動容:“太太滿心疼我,因為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
聰明的探春,自然懂得王夫人的為難。趙姨娘加害寶玉和鳳姐,險些害了寶玉性命,即便這樣,王夫人也從未遷怒探春。懂事的探春,心里豈能不感恩?
至于趙姨娘的所作所為,不要說王夫人寒心,探春也是屢次寒心。探春,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親娘,就因為舅舅去世,賞銀不如襲人多,便被人挑撥,來跟自己鬧。探春讓自己的母親坐下,拿出賬本一頁頁翻給她看。說,這都是老規矩,難道非讓我改了不成?至于襲人,探春說,將來環兒收了外頭的,自然也是同襲人的賞銀一樣。
探春說得很明白了,讓自己的親娘擺正位置,不要和襲人比。面對親媽地無理取鬧,探春的眼淚,止不住滾落下來,內心的悲傷,再也無法壓抑。她很清楚,如今自己得到王夫人重用、賞識,必定要盡心盡力做好,給自己爭口氣。
卻不想自己的母親帶頭來跟自己作對。因此,她才說,太太滿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幾次寒心。又感慨自己不是男孩,不能到外面去。我們看探春說的話:“太太滿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務,還沒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來作踐我。倘若太太知道了,怕我為難不叫我管,那才正經沒臉,連姨娘也真沒臉”!
第五十六回里,探春興利除宿弊 ,對于陳舊的管理體制進行了一番改革創新,她那大展宏圖的愿望,也算是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第七十四回,邢夫人的陪房,得力干將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的安排下,跟著鳳姐抄撿大觀園,在探春的住處,本來都已經搜查完畢,要撤退了,這王善保家的仗著自己是邢夫人的親信,連王夫人也高看她一眼,想著在人前出風頭,趁勢作臉獻好,于是越眾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連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沒有什么。”
鳳姐聰明,見她這樣,趕緊催她,說:“媽媽走吧,別瘋瘋顛顛的。”一句話未說完,王善保家的臉上早著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時大怒,指著王家的問道:“你是什么東西,敢來拉扯我的衣裳!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專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諒我是同你們姑娘那樣好性兒,由著你們欺負他,就錯了主意!你搜檢東西我不惱,你不該拿我取笑。”
氣得探春說,"我但凡有氣性,早一頭碰死了!不然豈許奴才來我身上翻賊贓了。明兒一早,我先回過老太太、太太,然后過去給大娘陪禮,該怎么,我就領。”
探春盛怒之下,仍不忘規矩,極為尊重老太太賈母,太太王夫人,此時的她,已經做好了被責罰的準備。但是,王夫人并未因此而責備探春。可見,王夫人對探春,如同母親看待女兒,疼愛有加,寬容有家。自家的孩子,總是好的。
聰慧的探春,也從未辜負嫡母王夫人的厚愛。她不僅有管家理事之才,更是一個有擔當、有智慧和勇氣的姑娘,在王夫人受到委屈時,挺身而出,維護王夫人。
賈赦看上了鴛鴦,要納鴛鴦為妾,鴛鴦抵死不同意,最后當著眾人的面,發毒誓。當時,邢夫人不在場,賈母一肚子火,發在王夫人身上,甚至波及薛姨媽。李紈一聽見鴛鴦的話,早帶了姊妹們出去了。
這時,探春審時度勢,“想王夫人雖有委屈,如何敢辯;薛姨媽也是親姊妹,自然也不好辯的;寶釵也不便為姨母辯;鳳姐、寶玉一概不敢辯;這正用著女孩兒之時,迎春老實,惜春小”,也只有她能出面了。探春挺身而出,說了一句:這事與太太有什么相干,大伯子要說屋里人,小嬸子如何知道?為王夫人成功解圍。
探春的幾句話,恰到好處。賈母當然知道自己在盛怒之下,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于是,借助探春的話,反省自己是“老糊涂了”,對薛姨媽說,王夫人與邢夫人不一樣,“極孝順我”。有這樣貼心的女兒,王夫人怎會不心疼?
鳳姐非常欣賞探春,她對平兒說:她(探春)雖是姑娘家,心里卻事事明白,不過,言語謹慎,她又比我知書識字,更厲害了一層”。如此優秀的探春,也被南安太妃看中了,要讓她去和親。在古代,遠嫁意味著永別,有如生離死別,可謂徹骨之痛。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制燈謎時,探春做的燈謎的謎底是風箏,寫道:“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游絲一斷揮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第六十三回,壽怡紅群芳開夜宴,姐妹們抽簽,探春抽到的是一枝杏花。題曰“瑤池仙品”,詩云“日邊紅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都笑道:家里已經有個王妃,難道你也是個王妃不成?
賈府最優秀的探春,即將遠嫁。87版《紅樓夢》里,王夫人見到失魂落魄的探春,用手拭淚。她心里明白得很,這孩子,再也見不到了。如今的賈府,風雨飄搖。迎春剛剛嫁入孫家,受盡折磨,一家人無能為力,心如刀絞。如今,三姑娘這一去,沒有歸期。這讓親人們如何承受?
《紅樓夢》十二支曲子中第五首《分骨肉》,是這樣寫的:一帆云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恐哭損殘年,告爹娘休把兒懸念。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
87版《紅樓夢》里,探春臨行前,來給趙姨娘辭行,那聲遲來的“娘”,看得我淚如雨下。探春深知,為了整個賈家,她只能充當和親的工具。在那個時代,王夫人,賈母,賈政,都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看著她的身影,消失在遠方。
寶玉夢游太虛幻境,因聽不懂紅樓曲子,自嘲散漫無稽,不見得好處。脂硯齋評價,世人亦應如此法看此《紅樓夢》一書,更不必追究其隱寓。寶玉的態度,也是作者對于讀者的寄語:權當茶余飯后的消遣罷了,不必當真。
王夫人和探春母女一場,王夫人這個嫡母,對待庶出的探春,真心疼愛,真心喜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