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長假過后,許多上班族、學生因為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需要心理健康干預。然而這幾年,在節后需要做心理健康干預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了,而且以空巢老人更為多見。
春節,親友、子女像燕子歸巢一樣從四面八方趕來和老人們歡聚一堂,過節后,又為了各自的工作都紛紛從老人身邊飛走。喜慶、熱鬧、團圓的家庭氛圍突然消失,讓老人們心里感覺空落落的,要好一陣子不能適應,而且嚴重的還會影響健康。
01.
節后空巢癥
“節后空巢癥”顧名思義,是指空巢老人在節后由于人際關系疏遠而陷入無趣、無欲、無望、無助的狀態。每每長假佳節過后,伴隨著兒孫們的陸續離開,寬松、愉快的氣氛陡然消失,不少老人(尤其是獨居老人)會一時難以適應,出現情緒不穩、失眠早醒、易傷感等癥狀。
軀體癥狀:
失眠、早醒、睡眠質量差、頭暈頭疼、食欲缺乏、心慌氣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以及高血壓、冠心病、消化性潰瘍等。
情緒癥狀:
情緒低落、空虛寂寞、精神萎靡、心情抑郁,呈現出一些老年抑郁癥的表現,有一些老人也會表現出焦慮、暴躁、煩躁不安等。
行為癥狀:
自我封閉,不愿意與他人交往,生活態度悲觀低沉,懷疑生存的價值和意義。
性格癥狀:
變得孤僻,不愿外出,興趣比以前大大減退,脾氣變得暴躁或冷淡,無故哭泣等。
02.
如何緩解
1.保持生活節律
在節日內和節日后,老人的生活作息應該盡量保持一致,不要有太大的改變。生活規律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穩心緒,淡化節日氛圍,快速走出“空巢”的陰影。
2.培養興趣愛好
使自己沉浸在愛好中,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自療法”。平時子女就可以幫助家中老人培養一些興趣愛好,這樣在節日過后老年人可盡快地拾起平時生活中的各種愛好,用愛好和興趣在“空巢”內種滿笑聲,豐富自己的生活內容,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3.外出交友
老年人每天非常多的自由時間,更需要社交,與朋友們“體己話”嘮一嘮,“心里事”聊一聊,“樂子事”擺一擺,通過“話聊”。或是與老伴多互動,多交流。外出活動要盡量帶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動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產生孤獨感。
03.
子女照顧
作為子女,如何避免父母出現節日后的心理落差?其實很簡單。
1.保持溝通
節日后,更應該積極與父母溝通交流,可以延續一些節日內的話題,給父母一個情緒緩解的時間。
2.向父母提需求
許多老人非常缺“被需要”的感覺,為子女做點力所能及的事,能給他們更多的生活中心,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
3.表揚與鼓勵
在行動上,把老人當成小孩,對他們多一些表揚和鼓勵。老人有新的興趣愛好的時候對他們表示肯定;在他們學會新事物的時候多夸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隨著社會老齡化不斷加劇,老人的心理問題日益凸顯。而許多子女都有認識誤區,認為只要讓老人不愁吃不愁穿,身體健康就行。其實,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