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檔三部熱賣電影,我完全是被朋友安利而選擇《第二十條》的。
他說:“《熱辣滾燙》也可以,但沖擊力遠沒《第二十條》大。”
抱著期待走進電影院,果然沒讓我失望,甚至,我也馬上化身為電影的自來水,主動宣傳電影:“張藝謀近20年來拍得最好的一部電影了,值得一看。”
何出此言?且聽我詳細說來!
不再形式大于內(nèi)容
近年來,張藝謀創(chuàng)作力驚人。如今,已經(jīng)年屆70的老謀子,仍然保持一年一部甚至數(shù)部電影的拍攝速度。
在接受許知遠《十三邀》采訪時,張藝謀提到,有很多人勸他,拍有些電影對他影響可能不太好,有人說,他5年磨一劍,好好打磨一部電影,可能比現(xiàn)在好多了。
但他心態(tài)開放,不太愛惜自己的羽毛,“拍了就拍了,不就一部電影嘛”。
對此,他的解釋是,自己閑不住。
自從2002年的《英雄》以后,張藝謀的電影,整體而言,較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些成名作,水準下降明顯。
對此,張藝謀不諱言自己是個“俗人”,會受到票房、評論等因素的干擾。
總體而言,千禧年后,張藝謀的創(chuàng)作大致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張偉平合作期。
這個時期,張藝謀電影的顯著特點,就是藝術(shù)向商業(yè)妥協(xié)。從《英雄》到《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金陵十三釵》,都是張藝謀主動向商業(yè)靠攏,艱難地進行商業(yè)和藝術(shù)的平衡時期。
其中,《金陵十三釵》拍攝過程中,張偉平由于過于干涉創(chuàng)作,成為兩人合作的告破的導火索。
這個時期,張藝謀電影最被詬病的毛病,就是劇本硬傷。
第二個階段,多元化嘗試期。
與張偉平分手后,張藝謀有意地進行了多元化的嘗試。比較商業(yè)化的有《長城》、《滿江紅》;回到張藝謀最拿手的時代的有《歸來》、《一秒鐘》;類型化嘗試的有《影》、《懸崖之上》;現(xiàn)實主義題材有《堅如磐石》、《第二十條》。
縱觀近二十年來張藝謀的電影,評分最高的,仍然是張藝謀返璞歸真,回到最拿手的六七十年代的作品。其中,《歸來》豆瓣評分8.1,《一秒鐘》豆瓣評分7.6。
就我個人而言,近年來看過最好的一部張藝謀電影,就是《第二十條》。
我們把時間線拉長點來看,不難發(fā)現(xiàn)張藝謀的創(chuàng)作,從來不呆在所謂的舒適區(qū)里。就是在中國電影市場化未來臨之前,他也試水過《代號美洲豹》這樣的不成功商業(yè)之作。
與華語電影另一個ICON王家衛(wèi)比起來,張藝謀不局限于某一種風格,卻有顯著的的個人風格。
總結(jié)起來,張藝謀電影的主要特質(zhì)就是符號化嫻熟運用
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對色彩的運用。
《紅高粱》奪目的色彩,《英雄》中用紅、綠、藍、黑四種顏色來講述故事,《滿城盡帶黃金甲》鋪天蓋地的金黃色,《影》嘗試用中國水墨的意境來創(chuàng)作……這些案例背后,是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對色彩的敏感,和藝術(shù)形式化的孜孜追求。
其次,是對電影符號、結(jié)構(gòu)的強化。
張藝謀說,自己從來沒拍過大悶片。這應該和他成長經(jīng)歷中長期被壓抑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因此,相對于收,他更擅長于放。即便是內(nèi)地未商業(yè)化的90年代,張藝謀仍在下意識中,通過不斷強化電影中的符號語言,堆疊結(jié)構(gòu),從而達到更大眾化的觀影效果。
比如,《大紅燈籠高高掛》里,圓房前的點燈籠、錘腳,就成了不斷被重復的一個符號。
而在《活著》里,皮影戲也成了串場的符號。
在《滿江紅》里,只要戲腔一響,便又開啟一輪新的查案。
這種下意識的強化色彩、強化符號運用的習慣,既塑造了張藝謀電影強烈的個人風格,又往往造成他的電影存在為人詬病的硬傷:
形式大于內(nèi)容
有時候,這種過于形式化的追求,會讓人看的時候有種如鯁在喉的不適。
比如,《金陵十三釵》這種表現(xiàn)國難當頭之下的電影,張藝謀仍不加節(jié)制地表現(xiàn)十三釵曼妙的身姿,甚至最后在張偉平勸說下,讓女主角和外國傳教士啪上一場,真的讓人挺不舒服的。
比如,《滿江紅》結(jié)尾,為宣揚“岳飛精神不滅”這一主題,士兵如機器人般一遍遍跑進跑出,朗誦《滿江紅》,感覺甚是怪異。
這種對色彩的濫用,對整齊統(tǒng)一形式的追求,對于符號語言的偏愛,貫穿到了他的電影,以及奧運開幕式等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
有人形象地將其稱為:
團體操美學
幸好,張藝謀最被人詬病的這些習慣,在《第二十條》里,通通看不到。
基層檢察官的日常
《第二十條》的第二出品方是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也就是說,這部電影是個命題作文。
要寫好命題作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電影中,其實講了三個案件:
檢察官韓明的兒子見義勇為打了校園霸凌者;
公車司機張貴生挺身而出故意傷害案;
王永強自衛(wèi)反擊惡意殺人案;
注意到?jīng)]有,三起案件都有正面表述,又有引向法律后果的負面表述。
每一起在我們看來“正當”的反擊,在法律層面,都有不一樣的界定。
要拍好一個故事已難,把三個故事講好,更難。
《第二十條》的巧妙之處,就是把三個故事,融入韓明這個基層檢察官的日常之中。
看過電影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這部電影:
劇情密度大、喜劇密度大、情感沖擊密度大
因為把三個案件,融入了韓明的日常。所以,電影既有了公檢法層面的視角,也有他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視角。
張貴生故意傷害案,他一幀一幀地幫他講解:
到這兒,都是見義勇為;到這兒,就是互毆了;到這兒,就是故意傷害了。
如此曉之以理,從法律的角度,張貴生服不服,服!但他能咽下那口氣嗎?不能!
自己明明是挺身而出,結(jié)果連帶坐了三年牢,老婆也因此離世,誰是當事人都會有冤屈感。
可是對于韓明來說,法律講尺度,不能帶感情色彩。幫他找到一份工作,事情做到這個份上,自己夠意思了,讓他簽下不再上訪保證書,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結(jié)。
在此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為一個基層檢察官,韓明的準則就是:
在守住底線的前提下,盡可能息事寧人,對上級對當事人都有所交代。
第二個案件,兒子阻止校霸欺負同學,失手打傷對方,反被校霸的教導主任爸爸告了。
張主任很有“原則”,不要賠償,只要韓明的兒子道歉。如果兒子真的存在霸凌,絕不枉私。
見義勇為者秒變被告,要低頭道歉,韓明的兒子過不了這道坎,作為觀眾的我們也過不了這道坎。
就像韓明兒子所問的:
我就是見義勇為,為什么說我有錯?
第三個案件,王永強為幫女兒治療借了高利貸。結(jié)果放貸的村霸,隔三差五就來凌辱他們一次,把他向狗一樣拴著,一再強奸妻子。
受不了凌辱的他拿著剪刀刺向了人渣,而他,也將面臨故意傷害罪的刑訴。
三個案件,都讓人有種如鯁在喉、義憤填膺的憋悶感。
好在,電影中有大段小品式的段子。
這種段子,很好平衡了電影的沉重感,卻又并不顯得割裂,張藝謀導演水準的圓融可見一斑。
因為三個案件都讓人心里憋著一口氣,所以,即便小小的釋放,都讓人覺得大快人心。
韓明和老婆找張主任講理那一幕。
張主任聽說兒子叫了四個流氓打了韓明的兒子,第一反應是手機里查看有沒拍到兒子的身影。沒拍到就沒證據(jù),兒子就仍然只是受害者。
這時候,我不由想到TVB《溏心風暴》里的金句:
這里不是法庭,不需要證據(jù),我的眼睛就是證據(jù)!
張主任去了解兒子是否有霸凌行為很難嗎?一點都不。他不過是用自己表面的“原則”,去掩蓋自己無原則的溺愛。
因此,當“馬麗”說出那句:“你就是這么教兒子嗎?我終于知道你老婆為什么離婚。”時,忍不住要拍手叫好起來。
在武俠片里,一切都是快意恩仇。拔刀相助、挺身而出、見義勇為,都是不需要置疑的俠客精神。
但是在現(xiàn)實的世界里,被霸凌時能不能主動還手,面對惡勢力能不能主動反擊,反擊多大程度算正當防衛(wèi),多大程度是防衛(wèi)過當,背后都有細密的法律規(guī)定。
因此,好人可能吃虧,而壞人卻有可能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帶逍遙自在。
是的,法律講尺度、講證據(jù),但在此之外,還有種東西,叫做天理人情。
什么是天理人情?
易中天說,這就是普通人心中最樸素的是非觀念,最起碼的惻隱之心,最本能的應激反應。
電影結(jié)尾,韓明說了這么一席話:
追求公平正義要付出代價,但這個代價誰來承擔?老百姓嗎?難道讓他們用自己的命運、用整個家庭的命運、甚至是幾代人的命運去承擔這個公平正義的代價嗎?
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一共四百五十二條法條,五萬六千六百八十一個字,從頭到尾寫的不就是四個字“公平正義”嗎?這難道不是每一個老百姓想要的嗎?如果我們不能替他們說話、替他們討個公平,那要我們檢察官有什么用?
因為前期的劇情密度過大,觀眾心里都憋著一口悶氣,聽完這席話,感覺除了解氣,還是解氣。
看到這,終于理解朋友所說的“沖擊力特別大”是何物。
如果只是前期的“憋”,引來后期的“爽”,《第二十條》還不足以被稱為張藝謀近二十年最好的電影。
張藝謀在尺度的拿捏上,可謂精準;在劇情的展現(xiàn)上,可謂克制。
它讓你思考法律的邊界、尺度,又不會產(chǎn)生對法律正當性的質(zhì)疑。
張藝謀很好地完成了這場“戴著鐐銬的舞蹈”。
看完電影,思考仍在持續(xù)。
電影中的三個案件,都迎來了正面的結(jié)局。可是現(xiàn)實的世界中呢,情與法的較量,法律與公道的平衡,仍將持續(xù)存在。
希望每個執(zhí)法人員都記住這句話:
我們辦的每個案件,都是別人的人生!
(備注:本文同步于公Z號——隔岸觀潮推出,歡迎同步關(guān)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