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遭遇一件比較尷尬的事。
春節長假后半段,閑不住準備走長怡路去觀海臺溜達下。長怡路落葉焜黃,只剩下樹杈,遠處的觀海臺及大海更加敞亮,很快這里就會郁郁蔥蔥,這個時間段體驗這條網紅大道“四時不同風景”。不知不覺左拐上了濱海大道,剛到假日海灘,發現路邊就停滿車輛,再往前走,前行的道路就引流為兩套班子。一套是日常出行所需,一套為過海排隊的車輛。日常出行的這條道路有一點堵,我想急于擺脫困境,發現左拐或者掉頭的幾個口也被交警封堵住了,路口站了太多交警,我實在想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封住右邊道路的缺口。這樣我就不得不跟隨車流繼續往前走,越走心越慌,怕被車流一擁而進到港口。
有一次我去港口接人,當時旅客不太多,不小心匯入了過海車輛隊伍,幸虧發現及時,猛回頭發現后面烏泱泱上來一溜車,慌不擇路趕緊倒車,如果晚一分鐘就會被車流包裹,那時候進退兩難,不知道何時能回家。
??谝苍谂μ嵘约?,海瑞文化廣場夜景,來自朋友圈
我過了五源河橋往前開了一公里左右才找到左拐出口,尋找上快速路逃離排隊現場。濱海大道假日海灘到五源河路段,這五公里左右都停滿了過海的車輛,據說新海港更多車輛都圍著港口八字轉,車主都不敢懈怠,害怕到不了港口錯過船期,只能圍著港口轉圈圈。此類的盛況只有在2018年春節,瓊州海峽遭遇大霧極端天氣出現過。今年的天氣整體向好,進出島都一片繁榮。
每次到出島難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人大喊,為什么瓊州海峽不修跨海大橋或者海底隧道?的確,車輛排隊平均超過12小時,三亞出島航班告罄,只剩下過萬元的公務艙,這哪是普通人消費者能承受起的?此外,車輛滯留也會影響到海南物資轉運,例如本地出島的蔬菜運輸不出去,這對瓜農也是損失。不管是誰,喊一嗓子,總能發泄下心中的憤懣。基本上每年春節前后,都會有一波人提修建大橋。
今年長假達到八天之久,進島的旅客及車輛超往年,這是車輛及旅客滯留的一大原因。
??谑姓l布數據顯示,2月9日至17日(除夕至正月初八),瓊州海峽出島輪渡航班1220個、運送出島旅客76.3萬人次、車輛15.9萬輛次。車客流量在去年春節假期創歷史紀錄基礎上再創新高,出島旅客和車輛同比分別增長42%和25%。正月初四至初八,除初七因大霧停航5小時外,出島車輛均保持在每天2萬輛以上的高峰。
2月18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發布2024年春節假期海南旅游“成績單”,海南省今年春節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再創新高——春節8天假期,全省接待游客951.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51.27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48.8%、62.7%,與2019年同期對比,分別增長52.6%、76.7%。
海南基礎設施薄弱,旅游承接游客的能力有限,“潑天的富貴”想接也接不住,所以海南人擺出的姿態就是愛來不來,他們害怕就是你嘴上喊著不來,身體卻很誠實,第二年又來了。
旅客大喊“修橋”的除了從自身利益發出考問,你讓他們捐錢或者出力,他們愿意么?不能修建的原因其實專家給出的答復很透徹了,只是港珠澳大橋一建成,外部的形勢逼人,海南又到了不得不面對這些提問的時刻。
大海在召喚,圖片拍攝于木蘭灣
從官方角度來說,主要是缺錢。
修橋鋪路自古就是善人善舉,如果人力能夠完成的壯舉,大部分都做了,例如海南建省之初,萬綠園還是一片灘涂,很多人都貢獻自身的力量肩挑背扛去填海,給子孫后代留下一張綠色名片。目光更遠一點,1958年7月,儋州松濤水庫動工,沒有大型器械,沒有水泥混凝土,近七萬人總攻,白天黑夜不下壩面,依靠“土辦法”將土一層層壓實,最終筑起了170米大壩。
過去依靠偉力,或者有錢出錢,大力可以出奇跡?,F在社會經濟,一般是誰出錢誰受益。特別是修建一些大型項目,需要資本來進行運作,沒有人愿意白白奉獻自身力氣。
另外一點,海南財政支出也沒法承擔大型項目的建設。2023年,海南省財政收入排行28位,僅次于甘肅。甘肅的財政收入為1003.50億元,海南財政收入900.70億元,海南的財政增長為8.21%,而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57.33億元,增長7.6%。修橋是兩省的事情,就算雙方協商來辦,這對于海南的財政支出都是一個頭疼的事情,更何況海南集中精力在建設自貿港,哪有功夫考慮建橋?
時代不同了,投資者都會從效益出發。如果有利可圖,資本還不是一窩蜂進來建橋,沒錢只能擱置爭議。
屯昌打造以香為主題的童話世界
從專家學者角度來說,缺技術。
有人一直對比海南建橋對比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公路設計為雙向六道,時速為100km/h,是一座連接香港、廣東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瓊州海峽中雷州半島和海南最窄的地方只有19.4千米,這是他們支持建橋的邏輯。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曾對媒體表示,在瓊州海峽上修建跨海大橋,從技術上比港珠澳大橋更具挑戰性。最大的難度之一是中間有海溝、海水更深;第二是地質覆蓋層更深;第三是自然環境更惡劣,包括風的因素。但蘇權科表示,跨海通道的建設,無論是橋梁還是隧道,相信未來能夠解決這些技術問題。
瓊州海峽處于雷瓊斷陷區南部。中國雷瓊世界地質公園一半在海口,一半在雷州。地震具備不可預測性和隨機性。瓊州海峽底部的造型跟鋸齒狀差不多,表面是一層厚厚的風化黏土層,土質較為疏松,尋找合適的橋墩位置不容易,再加上彎曲陡峭的海底地形,橋墩選址更是難上加難,瓊州海峽航道繁忙,這里除了大陸和海南島嶼之間溝通的航道外,還是北部灣和南海中、東部的海上走廊,涉及到廣州、湛江至海南、廣西以及越南的海上交通,為了考慮航道通暢,橋墩的高度會長達160米,建如此高的橋墩,這些都是技術挑戰。瓊州海峽每年基本都要遭受3-4次臺風,每次持續時間大多超過7天,部分臺風破壞力驚人。這些都是不可預測的因素。
建一座橋,大概資金預算1600億元,誰敢拍拍腦袋就上馬項目?
從毛納村看五指山一座山峰
從經濟收益角度來看,缺投資回報。
2024年3月1日,珠海橫琴開始封關運作。港珠澳大橋的建造,是因為需要連接香港、廣東和澳門,三地加強聯系后能促進經濟更加穩固發展。
那么瓊州海峽主要是加強海南與內地聯系。
2023年瓊州海峽全年運輸旅客1919萬人次、車輛535萬臺次,較以往歷史最高年份分別增長了26.1%和41.9%。
今年春運以來,瓊州海峽過海旅客、車輛持續保持高位運行,兩岸港口和滾裝船舶滿負荷運轉,日均運輸旅客11.4萬人次、車輛2.69萬臺次,較2023年平時日均分別增長116.8%和83.5%,較2023年春運同期分別增長了33.0%和19.2%。
千萬人次過海需求,還達不到建橋的迫切需求。但是,過海不方便,需求是被抑制的,如果建一座橋,海南輻射內地的經濟能力也會進一步釋放,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論證。
港珠澳大橋修建了十年才完工,瓊州海峽修建一座橋,估計也要花費數十年,未來經濟走向是一個未知數。
建橋的議題幾十年就提上議程,海南的發展一再被重視,建橋也是早晚的事。估計多方就在等一個時機,等到天時地利人和,看自貿港建設對全國輻射有多深,影響有多大。這樣投入才物有所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