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去成都玩幾天,順便去參觀了三星堆博物館。
總的來說,三星堆文明距離現代社會太遙遠,兩者之間也沒有任何繼承關系,所以看完之后,我依然對三星堆缺乏興趣,反而是和傳統中國風格迥異的青銅人頭像,給我一些小小的震撼。
可能三星堆之所以驚世駭俗,根本原因就是黃金面具、黃金權杖、青銅人頭像、青銅大立人等文物的風格,在中國的土地上太過稀奇。
那三星堆的風格,到底是從何而來?
三星堆到底是原生文明,還是外來文明?
目前的考古成果沒有明確的答案,為了滿足好奇心,我就根據現有的考古成果和確切史料,做了一些猜想,寫篇短文和大家聊聊。
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猜想,僅供大家參考,最終答案還需要考古工作者和相關學者來揭曉。
聊三星堆之前,我們要先說另外兩個問題——小麥傳播和茶馬古道。
小麥的起源地,全世界公認是兩河流域的新月沃地,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地中海、波斯灣一帶。
小麥傳入中國的路線,以往都認為是自新月沃地傳播到中亞、新疆、河西走廊,于公元前4500年落地甘肅、陜西,然后逐漸擴散到黃河流域。
但考古工作者在山東泰安的海岱文化區發現,那里也有距今4500年的小麥遺存,時間和陜甘小麥是一致的。
這就有個問題,小麥自西向東擴散需要漫長的時間,陜甘和山東的小麥遺存如何能一致呢?
于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趙志軍,在《歐亞草原是史前東西文化交流的主干道——考古出土小麥遺存研究》里提出,小麥在新月沃地馴化之后,其實是通過三條路線傳入中國的——
1、小麥自新月沃地出發,經歐亞大草原到了蒙古高原南部,然后猛然調頭向南,擴散到黃河中下游地區。
2、小麥經中亞、新疆、河西走廊進入陜甘地區。
3、小麥經中亞進入印度河流域,然后擴散到印度、東南亞,再通過海路北上,擴散到中國山東的海岱文化區。
正因為三條路線同時進行,山東和陜甘才能同時種植小麥。
茶馬古道是四川、云南、西藏之間的茶馬貿易線,雖然茶馬古道是唐宋以后才知名的,但根據考古發現,茶馬古道其實包括直立人古道、早期智人古道、晚期智人古道、新石器古道、民族古道、鹽運古道和馬幫古道。
也就是說,早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前,四川和云南、西藏便開始頻繁交流。
簡單說了小麥傳播和茶馬古道,一條東西交流的路線就清晰了——
歐亞大陸的東西兩端,自古以來就頻繁交流,最西端的文化和物品要擴散到最東端,往往是通過歐亞大草原、河西走廊、茶馬古道完成的,蒙古、陜西、四川就處于三條路線的終端。
單從四川來說,四川可以通過茶馬古道溝通云南、西藏、印度,并和中西亞間接聯系起來,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可以抵達江漢平原和長江中下游。
而這條漫長的交通線,又構建了一個環繞中亞、南亞、中國西南的大貿易圈。
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里寫了兩件事——
“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莊蹻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蹻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
楚威王命莊蹻統兵西征,莊蹻逆長江而上,征服了四川和云南的數千里土地。
“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張騫使大夏來,言居大夏時見蜀布、邛竹、杖,使問所從來,曰從東南身毒國,可數千里,得蜀賈人市。或聞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
大夏是追隨亞歷山大東征的希臘人,在中亞阿富汗一帶建立的國家,身毒指的是印度。
博望侯張騫出使大夏的時候,見到四川的布匹、竹子、手杖等物件,非常震驚,問了才知道,這些來自四川的物件,都是大夏人從印度買到的。
地處中國偏僻之西南,卻是歐亞大陸之重要樞紐,這就是四川的地位。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說三星堆了。
這是三星堆博物館里的圖,被官方和學界認證過的,我用手機拍下來貼在這里,包括下面的所有圖片,都是三星堆博物館的實拍圖。
從這幅圖里可以看到,三星堆在四川境內、長江上游流域,盤龍城在湖北省武漢市、長江中游,是夏末商初時期的大型城市遺址。
鑒于商朝是青銅器冶煉的高峰,長江中游到上游又有暢通的交通貿易線,那么盤龍城向三星堆擴散青銅冶煉技術,并不存在技術性問題,無非是時間長短而已。
我們根據既有線索做合理推測,三星堆的青銅冶煉技術,極有可能就是盤龍城擴散過去的。
但商朝是中國王朝,繼承了三皇五帝和夏朝的風韻,根據現有的考古發現,商朝鑄造的青銅器以大鼎為主,并沒有夸張的青銅人頭像和黃金權杖、黃金面具等物件。
那三星堆的冶煉風格是從哪里來的?
從這兩張圖可以看出來,世界古代黃金面具主要來自古希臘邁錫尼古城(公元前16世紀)、古埃及(公元前14世紀)、阿拉伯泰伊城(公元1世紀)、印度(公元1世紀)、尼泊爾(公元4—5世紀)。
中國古代黃金面具,西藏和四川占絕大部分。
而在世界權杖考古發現中,歐洲、西亞、北非、中亞等地區的出現頻率較高,中國僅有新疆、四川、河南婦好墓等寥寥幾個地方出現了權杖。
我們是不是可以推測,歐洲、西亞、中亞等習慣使用面具和權杖的地區,把這項文化習俗擴散到印度,然后通過茶馬古道,經云南擴散到四川三星堆?
雖然目前沒有考古和史料證明,起碼從交通貿易線的角度來看,這個推測是說得通的。
那又是誰,把歐亞大陸最西端的文化習俗帶到最東端的呢?
官方的資料里說,三星堆出現文明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文明結束于公元前1050年左右,基本和商朝共始終。
根據這個時間來看,歐亞大陸最西端的文化習俗,擴散到四川的時間太早或太晚,都趕不上趟。
有沒有哪個歐亞大陸最西端的種族,恰好在那個時間點來到歐亞大陸最東端呢?
在歷史上,還真有這么一個種族,那就是雅利安人。
公元前2200年左右,爆發了一次全世界范圍內的大降溫,現在稱為“四·二千年事件”,這次大降溫導致農作物生長緩慢、糧食減產,全世界都爆發了大饑荒。
在大降溫和大饑荒的打擊下,繁榮昌盛的古埃及開始兩百年的混戰,而且北非撒哈拉地區的水草退化、湖泊干涸,逐漸荒漠化,古埃及再也沒有重新崛起的機會。
兩河流域的阿卡德帝國,在將領擁兵自重、游牧部族入侵、饑荒人口叛亂的三重奏中,一夜崩潰。
而北歐的雅利安人為了躲避嚴寒,開始四處遷徙,其中一支雅利安人用數百年橫穿歐亞大陸,攻陷古印度,占領了溫暖濕潤的印度半島,用印歐語系取代了古印度語言,并建立起種姓制度。
在這樣的背景下,極有可能是雅利安人把面具和權杖的文化習俗帶到印度,然后經云南擴散到四川的三星堆。
以上就是根據現有考古成果和確切史料,做個三星堆文明起源的個人猜想。
如果這個猜想準確的話,那就說明三星堆不僅是中國原生文明,更是中西融合的文明。
如果不準確,那也沒關系,反正都是個人猜想,不是學術論文,博諸君一笑。
不過拋開三星堆不談,這篇短文引用的史料、邏輯是靠譜的。
自從有人類以來,歐亞大陸都在不斷融合交流中前進,世界史的恢弘氣象幾乎都來自于此,固步自封隔絕于世界之外,只能落得美洲印第安人的下場。
身處當今世界,我們還是要解放思想,參與到世界的進程中,取長補短,在激烈的碰撞中共同進步,千萬不能做新時代的印第安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