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之前,吃過寧化老鼠干,得知它是“閩西八大干”之一。
此次春節(jié),在南平建陽的山區(qū),無意間吃到一道奇異的菜,竹鼠肉。山民告訴我,村中自古而今,有食鼠的習慣,當然這鼠,并非家鼠,而是包括竹鼠在內(nèi)的山野之鼠。據(jù)悉,在南平,食鼠的傳統(tǒng),并非僅限于我所去的建陽山區(qū)。這讓我心生好奇:閩地究竟還有多少地方風行食鼠?
在人類社會的早期,一直都有食鼠的習慣。即使是今天,包括福建、廣東、廣西、云南在內(nèi)的中國東南沿海,也時時風聞食鼠的軼事。在古代文獻中,也有跡可尋,如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就有關于食鼠的記載:“竹?,食竹根之鼠也。出南方,居土穴中。大如兔,人多食之,味如鴨肉。”有一個更為流行的記載是唐代張鷟的《朝野僉載》:“嶺南獠民好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飼之以蜜,釘之筵上,囁囁而行。以箸夾取啖之,唧唧作聲,故曰蜜唧。”蜜唧又稱“三吱兒”,有稱閩北亦有此俗。待考。
關于閩人食鼠風俗,有知情的讀者,不妨留言!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chuàng)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xiāng)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lián)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chuàng),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歡迎轉發(fā)、群發(fā)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jīng)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