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毛岸英入朝前的簡歷。
他的字體蒼勁有力,在家庭這一欄里,有醒目的四個字“革命家庭”,家庭情況欄寫的是“一般革命家庭關系”,這足以看出他的謙遜和質樸。
雖然是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卻能嚴格要求自己,他剛回國的時候,和毛主席只一起吃過兩天飯,便去機關食堂和大家一起。
因為常年在國外,他需要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解放初期,他種過地,搞過土改,當過秘書,后來在北京機械總廠任黨支部副書記,他常常和工人打成一片,從不以主席兒子自居。1950 年春,毛岸英跟隨李克農去蘇聯訪問,擔任翻譯,回來后自己又主動要求下基層。
后來,朝鮮戰爭爆發,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朝鮮,彭德懷擔任總指揮。當時彭德懷急需一位俄文翻譯,當時的翻譯軍委作戰部部長李濤請示毛主席,毛主席直接說:不用找了,讓岸英去吧。
毛岸英是第一個報名去朝鮮戰場的兵,當他向彭老總提出的時候,彭老總當面拒絕,毛主席說“他精通俄文,你到朝鮮免不了和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有他在身邊,你和各方面聯絡也方便。”
10 月 19 日,毛岸英入朝,在志愿軍司令部擔任俄語翻譯,秘書,在這里很少人知道他的身份,他用了妻子劉思齊的姓氏,大家都叫他“劉秘書”。
來到朝鮮以后,毛岸英起居都和戰友們一起,在稻草鋪上睡覺,每當閑下來的時候總會從口袋里拿出一張女同志的照片。
剛新婚不久的他來到了朝鮮,格外想妻子,雖然志愿軍指揮部通信方便,但是他也極少聯系劉思齊,在他心中,家國天下遠遠大于兒女情長。
毛岸英對朝鮮人民感情深厚,他看到朝鮮婦女總會想到自己的母親,朝鮮人民對毛岸英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他。
11 月 24 日下午,幾架美國偵察機在大榆洞志愿軍總部上空,25 日中午敵人的偵察機又飛過,當大家以為偵察機已經飛走了,想要從防空洞出來的時候,洪學智提醒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此時毛岸英和另一位參謀高瑞欣在收拾電文,沒有及時撤回防空洞。
轟炸機直擊作戰室上空,扔下汽油彈,作戰室霎那間一片火海,飛機飛走后,毛岸英和高瑞欣的遺體被戰士們找了出來,汽油彈炸的他們燒毀了面容,已經認不出誰是毛岸英,誰是高瑞欣了,最后憑借岳母送的手表,辨認出了毛岸英的遺體。
彭德懷沉重地走到遺體旁邊,默不作聲,一直皺著眉呆坐了很久很久,才要來了一張電報紙,給毛主席寫了電報,短短百余字的電報,他寫了一個多小時。
寫完后呆坐了很久,然后大哭起來,他才 28 歲啊。
毛岸英的一生太苦了,年少時親眼看到母親的犧牲,后來帶著兩個弟弟在上海流浪,獨自在蘇聯學習戰斗,好不容易回家了,可以和家人團聚了,又一直在基層工作,剛結婚不久就來到了朝鮮戰場,僅僅一個多月就犧牲在異國他鄉。
北京收到彭德懷的電報后,電報員將電報送到了周恩來手中,幾個月后,周恩來將這封電報交給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到電報的時候,看了三四分鐘,頭埋得很深,面色難看,后來才對秘書葉子龍說,“戰爭嘛,總會有犧牲的,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岸英是個苦孩子,從小沒了娘,后來參加戰爭,沒過幾天好日子。“
毛岸英犧牲的悲痛感,毛主席一直深深埋在心里,他保存著毛岸英的襯衫,軍帽和圍巾 20 余年,直到去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