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紅色革命者薛卓漢、地質工作者薛楨棟、醫者薛敏,不同時代不同的人生道路,背后是祖孫三代間傳承的家國情懷,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
《文史博覽·人物》2023年第12期《一位湘雅名醫的紅色家國史》
初冬午后,長沙市中心人民中路的地質家園內,斑駁的陽光透過梧桐樹灑在步履匆匆的薛敏身上。自從父親薛楨棟過世后,這位工作繁忙的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婦產科權威每周都要來探望90歲的母親尚文廉。
首屆湘雅名醫、中國最美女醫師、“林巧稚杯”獲得者……在外人眼中自帶光環的薛敏,極少提及家史:祖父薛卓漢是安徽早期黨組織創始人、曾“對安徽早期學生運動、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軍隊建設和黨組織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犧牲在33歲盛年之時;父親薛楨棟曾任湖南省地質局副總工程師,是獲得第一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地質專家。
對祖父,薛敏的最早印象來自小時候家里珍藏的烈士證:“我原以為自己和爺爺從無交集,并沒有受到他影響,但現在越來越感受到,祖父和父親身上那種強烈的家國情懷,對事業的執著及熱愛,早已融入我的基因。”
薛卓漢
與湖南“特殊緣分”
薛卓漢曾擔任過廣州農習所時期毛主席助手,新中國成立后兒子薛楨棟被分配至湖南工作。
1958年9月,秋高氣爽。
毛澤東主席來到安徽視察工作,一起陪同的還有張治中等人。張治中是安徽人,毛主席向張治中介紹起革命烈士薛卓漢,表達懷念之情,并向當時安徽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詢問薛卓漢后人的狀況。
安徽省黨史研究院資料顯示,早在延安時期,毛主席見到同為安徽人的曹淵烈士之子曹云屏也談到過薛卓漢。
毛主席為什么會對比他小5歲的薛卓漢念念不忘?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后,在彭湃等共產黨員的推動下,以“養成農民運動之指導人才”為宗旨的廣州農講所正式開辦。農講所先后有 6 批學員從這里走出,成為各地農民運動的“推進機”和“主持各重要農民協會區域的戰斗員”,被稱為是中國農民運動的“搖籃”。
其中,1926年,毛澤東任所長的第六屆農講所規模最大、學習時間最長、學科最為全面。來自20多個省區的327名學生,在此學習農民運動的理論和方法,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后,農講所的學員奔赴全國各地,宣傳革命理論,發展農運組織,掀起了全國農民運動的高潮。而在此期間,薛卓漢曾被組織分配擔任毛澤東助手(相當于秘書)。
原來,1925 年 9 月,作為安徽農民運動的代表,薛卓漢受黨組織派遣,赴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 5 期學習。其間,他聆聽了毛澤東、周恩來、彭湃、蕭楚女等人的課程。結業后,他將毛澤東的相關理論和革命經驗向安徽黨員作了重點介紹。
中共小甸集特支,是安徽成立最早的中共黨組織。
茅草屋記錄了小甸集特支成立時的場景。
1926年夏天,薛卓漢奉命赴廣州參加北伐。毛澤東正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薛卓漢被分配到講習所擔任毛澤東助手,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輔助工作。顯然,毛澤東對薛卓漢后來的革命工作產生過重要影響,薛卓漢體現出來的革命素養和工作能力讓毛澤東印象深刻。
薛家的重大變故得從1930 年1月,回安徽壽縣從事地下工作的薛卓漢遭到國民黨當局抓捕說起。他本人雖然僥幸翻墻逃出,但全家被抄,剛生下女兒才 17天的妻子被敵人拉到雪地里暴打泄憤,不久即重病亡故,當時薛卓漢的兒子薛楨棟才 1歲多。
兩個月后,懷著悲慟的心情,薛卓漢趕赴鄂豫皖蘇區,任紅一軍政治部副主任,深受廣大官兵愛戴。1931年4月,張國燾由上海來到鄂豫皖蘇區,大力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由于反對張國燾的錯誤行徑,薛卓漢被看管起來進行“審查”。1931年底,薛卓漢被以莫須有罪名殺害于大別山腹地麻埠地區,時年33歲。
23 年后的 1954 年,薛卓漢的兒子薛楨棟來到毛主席的老家湖南湘潭地質單位工作,延續著父親與湖南的緣分。
1954年6月,薛楨棟從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簡稱“淮南礦院”,現合肥工業大學及安徽理工大學)畢業,就來到湖南開始畢業實習,第一站是漣源斗笠山,隨后轉戰湘潭譚家山。勤學肯干的薛楨棟,很快成了駐譚家山中南地質局402隊的負責人。
“ 1937年—1943年,有時讀書,有時給親友家放牛。”薛楨棟曾在一份個人簡歷中如此記錄,只是生活的苦難并沒有讓他沉淪。那些從姥姥和舅舅那里斷斷續續聽到的關于父親的故事,成為他堅持讀書的動力。
1948 年,安徽逐步解放,薛卓漢的許多老戰友和老同事紛紛向壽縣致信,打聽他一雙兒女的情況。作為烈士后代的薛楨棟得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被安排到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學習。在這里,薛楨棟度過了美好的5年時光,從大學預科念到大學畢業。
1954年,薛楨棟作為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的優秀畢業生,聽從國家召喚,不遠千里,來到毛主席故鄉——湖南湘潭工作并安家。他從此也成為毛主席的“家鄉人”,直到 1962 年才調到長沙的湖南省地質局工作。
1959年,薛楨棟最小的女兒薛敏在湘潭呱呱墜地,她上頭還有兩個姐姐。若干年后,已經是國內知名婦科專家的薛敏去湘潭婦幼保健院講學,專門去湘潭譚家山尋找曾經出生和生活的地方,盡管當時變化太大,也還可以看到當年的影子,這讓她唏噓不已。
“父親一生都對黨、對毛主席懷有深厚的感情,對湘潭有特殊的情愫。”薛敏說,冥冥之中,毛主席及湘潭與薛卓漢祖孫三代有著“特殊緣分”,這也成為薛家后人倍加珍惜的精神財富。
與時代共舞
薛卓漢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內第一批革命者,薛楨棟夫妻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內第一批地質工作者,薛家三姐妹則是恢復高考后國內第一批醫生。
2016年,薛敏第一次陪著父母回到祖父的故鄉安徽壽縣。
當喝著湘江水長大的她,第一次來到淮河南岸,站在綿延千年的古城墻下,百感交集。特別是在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里,祖父的革命軌跡第一次在她腦海里有了清晰的脈絡,她也試圖去觸摸祖父的內心。
1898年,薛卓漢出生于安慶,祖籍壽縣窯口鎮。這里水路發達,有通向上下游各處的碼頭河埠,商貿繁榮之余,也為當地帶來了進步的民主思想。
薛卓漢在兄弟三人中排行老二,父親薛毅真在辛亥革命前擔任安徽稽勛局糧臺,二叔薛子祥則在省城任武官。雖是滿清官員,但他們都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年少時的薛卓漢跟隨著父輩革命的腳步,從安慶輾轉到上海,最后回到壽縣老家窯口集學習。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國內各地革命風起云涌。薛卓漢先后被選為蕪湖及安徽省學生聯合會委員,他帶頭把自己所用的日貨全部燒毀,又率領蕪湖各校學生日夜巡邏,嚴查運輸、銷售日貨,在學生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
1922 年 3 月,蕪湖黃包車工人、紗廠工人罷工。薛卓漢代表蕪湖學生聯合會據理斗爭,迫使警察局不敢袒護車主并傳訊勞資雙方。開庭之日,薛卓漢身著工人服裝,代表工人出庭,當面揭露車主罪行,迫使警察局和車主答應工人要求。這次罷工成為安徽現代史上最早的工人運動。他還深入蕪湖工廠,創辦工人夜校,倡導組織了安徽第一個工人組織“蕪湖勞工會”。
1923 年秋,薛卓漢考入上海大學社會系,面聆鄧中夏、瞿秋白、張太雷、蔡和森、惲代英等早期共產黨人的教誨。11月,他被批準為中共候補黨員。根據組織安排,他利用寒假返鄉機會,參與創建了安徽省第一個黨支部——壽縣小甸集特別支部。
在中國要覺醒的時代,薛卓漢作為革命者倡導或參與了安徽革命歷史上的眾多“第一”,之后薛家的后人們也在不同時代呈現出不同的風采。
新中國百廢待興,地質工作幾乎一片空白。1949年,我國探明儲量的礦產只有兩種,礦山300 座,礦產品極端匱乏。“背起我們的行裝,攀上了層層的山峰,我們懷著無限的希望,為祖國尋找出富饒的礦藏……”這首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勘探隊員之歌》,鼓舞了一代代有志青年奔赴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也是薛楨棟和尚文廉當年的真實寫照。
薛楨棟夫妻和三個女兒(前排右一為薛敏)。
尚文廉是薛楨棟愛人,也是他在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的同班同學。尚文廉回憶,當時還是川西女中高三學生的她,在校長的號召下,從大學名錄里報考了淮南煤礦工業專科學校。原因是“你們不僅應該學地質,而且最好選專科,好盡快畢業為國家工作”,這也是大家當時的普遍愿望,盡快學好本領報效國家。
“缺煤、無油、少氣”,這是20世紀50年代,湖南能源的基本格局。薛楨棟帶領普查隊伍大面積開展了湘中、湘東以及湘南桂陽荷葉煤礦等一系列煤礦的普查找礦和評價工作。薛楨棟晚年留下的一份材料中寫道:“這些礦區相繼成為湖南骨干煤礦,我被評價‘為湖南煤炭資源自給自足做出了突出貢獻’。”
當時,由于特殊的地質條件,湘潭的譚家山煤礦正面臨勘探瓶頸。作為駐譚家山中南地質局 402 隊的技術負責人,薛楨棟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改變了方法并一舉成功,從此打破了湖南煤礦深部評價舉步不前的被動局面。1957年,他提交了湖南省第一份煤礦勘探報告——湘潭譚家山煤礦勘探報告。由于工作出色,1962年薛楨棟被調到長沙,擔任湖南省地質局地礦處處長和主任工程師,后來曾擔任過省地質局副總工程師。20世紀80年代,國家地質礦產部設立找礦獎和勘查成果獎后,薛楨棟曾多次獲得相關獎項。
正因為在地質領域的創新突破,1991 年,薛楨棟成為國內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多年后,當薛敏也享受到這一待遇時,他特別開心地說:“我的小女兒也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了!”
在湖南醫學界,薛敏是出了名的婦科微創“女超人”:永遠雷厲風行,似乎從不覺得累,被同事們評價“總有打不完的雞血”。從醫近40年來,薛敏創造了很多個第一:開設湖南第一個腹腔鏡與宮腔鏡治療診療室、完成湖南第一例達芬奇機器人手術……
1977 年國家恢復高考,薛敏和兩個姐姐同時走進考場,最終也都上了本科錄取分數線,但薛敏的檔案不知所蹤,沒法錄取。兩個姐姐則分別考入湖南中醫學院(現湖南中醫藥大學)和中山醫學院(現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
半年后她參加1978 年高考,5 個志愿全部填的是醫學院校。她被第一志愿——湖南醫學院(現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錄取。薛家三個女兒,恢復高考后全部考上醫學院,一時傳為佳話,這讓薛楨棟欣慰不已。
薛家祖孫三代的各種“第一”,見證了風起云涌的時代大潮,積極向上的人生經歷。雖然是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但在薛敏看來,祖父、父母和自己三姐妹一脈相承的是主動投身時代,與時代同頻共振、服務時代的家國精神。
前行的力量
“我不知道我是否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樣子,但我想肯定不是他們不希望的樣子。”
兩道濃眉、目光堅毅,表情略帶嚴肅,這是薛卓漢唯一流傳于世的影像。薛敏第一次看到照片,也是在安徽壽縣小甸集特支紀念館里,這張照片既親切又陌生。
2020年,91歲的薛楨棟安詳離世。薛家三姐妹按照父親的遺愿,將他生前脫落的牙齒深埋于安徽祖父母墓地旁,讓他能永遠陪伴著自己的父母。
“所有人都說,我和爸爸長得特別像。”看著父親的照片,薛敏的眼神充滿懷念。對于祖父薛卓漢的革命事跡,在湖南長大的薛敏坦言其實了解并不多。對于父親薛楨棟的地質工作成就,她其實了解也不深,但他們的家國情懷和敬業奉獻,已經轉化為薛家后人前行的力量,融入到家族的血脈中,生生不息。“我不知道我是否成為他們所希望的樣子,但我想肯定不是他們不希望的樣子。”薛敏聲音哽咽。
“金眼科,銀外科,累死累活婦產科”是當時醫學界流傳的說法,醫學院畢業生對婦產科往往避之唯恐不及。1983年,當畢業生薛敏主動要求進婦產科時,婦產科主任驚喜不已。因為她在婦產科實習時就很喜歡這里,“每天迎接新生命,很感動很快樂”。
要知道,薛敏在湖南醫學院求學期間,她是公認的最努力的學生。她在全國醫學院校應屆畢業生統考中獲全國第一名,時任衛生部長崔月犁親自給她頒獎,她也因此成為為數不多留在湘雅醫院的學生之一。
20 世紀 50 年代,薛楨棟讀大學時也是風云人物。不僅是烈士子女、成績優秀,還是校學生會干部、班長、運動健將,跑步、玩單杠、打球,樣樣精通。
薛敏介紹,當年學校地質專業 120 余個學生,只有8個女同學,父親成功“俘獲”了母親尚文廉,然后“畢業前確定戀愛關系,申請分配到同一個地方。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哪里最艱苦就到哪里去”。離校前,薛楨棟成為同屆唯一被批準入黨的學生。
“在譚家山搞普查時,他帶頭下到煤洞里采大樣,把煤背出來做化驗分析;在婁底橋頭河采煤礦大樣時,當時山上還有老虎,他一個人留下來過夜。”尚文廉回憶,薛楨棟勤奮好學,又肯不辭辛苦漫山遍野勘探。他的勘探定位,往往一鉆子打下去,就可以找到礦,給國家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爸爸在地質勘探中能‘一錘定音’,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也能抓住方向和重點。”薛敏笑著說。
1992年,33歲的薛敏從湘雅一醫院來到剛建院的湘雅三醫院,擔任婦產科副主任。一切“百業待興”,病床少,病人也少,晚上常常要點煤油燈才能寫病歷。
正是在她的不斷創新下,1995年湘雅三醫院在全省率先引進了婦科宮腹腔鏡技術,并成為全省最大的宮腹腔鏡診治中心。她的推動和普及,引發了婦科手術方式的巨大變革。
“也許因為父親的童年沒有父母,他特別熱愛生活和樂觀,珍惜家庭,對我們影響很大。”薛敏說。當年母親去世,父親又生死未卜。薛楨棟跟著姥姥和舅舅長大,從小就體味到生活艱辛;而妹妹則被“送了人家”,后來到一地主家當丫鬟,不慎從屋頂摔下,落下終身殘疾。
“沒人記得我爸爸和姑姑的具體生日,只知道爸爸是夏天生的,所以他的生日就定在立夏這天;姑姑是快過年出生的,生日就定在大年三十。”薛敏說,后來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父親薛楨棟也總是樂觀而風趣,“只要爸爸回到家,家里就充滿了歡樂”。
“我從小就很向往當醫生。”薛敏幼時體弱多病,3 歲隨父親從湘潭來到長沙后,家里挨著湘雅二醫院,她經常自己去看病,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心中充滿了崇拜,最后自己也驕傲地成為醫生。
而現在薛敏最大的驕傲是,2005年參加高考的兒子楊俊驍,和媽媽當年 5 個高考志愿都填醫學院如出一轍,楊俊驍的一本 3 個志愿也都填的是醫學院校,最終母子成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原湖南醫學院)的校友。目前楊俊驍是湘雅醫院的骨科醫生。
薛敏和兒子楊俊驍。
客從何處來,夜深人靜時,薛敏時常會想到父親以及安徽壽縣老家。
淮河水順著千年古城流淌激蕩,壽縣窯口鎮農民文化廣場前立著薛卓漢烈士雕像,小甸鎮安徽第一面黨旗紀念園內松柏青翠,經常有民眾前來瞻仰紀念,還有年輕人唱著:“如果說你曾苦過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愿不枉 愿勇往/這盛世每一天。”
文 | 政協融媒記者 劉敏婕
本文原載于《文史博覽·人物》2023年第1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