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喬喬。
作為《大宅門》的十級觀眾,我看了無數遍其中的劇情,唯獨大奶奶自殺的這一段,讓感到無比心酸。那么,身為富貴人家的兒媳婦,大奶奶的日子應該是還不錯的,她為啥動了死的念頭?
1
白老爺子因自負與詹王府結下仇怨,本以為兩家自此不會再有交集,但世事難料。
這一次,白大爺被召進宮為皇上的嬪妃看病,卻不慎將人“治死”。意外地被太后當作了替罪羊,被判處了暫立決。
這對白家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大奶奶得知這一消息后,一時承受不住打擊,竟然選擇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顧自己四個孤苦無依的兒女。
大奶奶究竟是怎樣的人呢?
在白家還未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她本可以帶著兒女繼續過自己的小日子,但她為何會選擇這樣一條絕路呢?
在我看來,白大爺在家中和對外完全是兩種人,他并不像外界評論的那樣好。
現實中就有這樣的人,在外面對誰都好,唯獨對自己的妻子不好。無論在外面賺了多少錢,都不會給妻子;但凡家里有點銀子,他也會往外掏。
這種人通常被稱為“中央空調”,他們的溫暖只留給外人,對自己的家人卻冷若冰霜。而白大爺正是這種典型的“中央空調”。
白大爺在外是個好人,唯獨不是好丈夫。他很愚孝,為了讓父母放心,不惜掏空家底為白三爺填補虧空。甚至過年的時候,自家的孩子都沒有錢做新衣裳。
2
盡管白大爺有種種不足,大奶奶仍然深深地愛著他,她的心中只有丈夫和孩子,而丈夫始終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她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如果不是真心相愛,大奶奶又怎會陪伴白大爺在大宅門度過“窮苦”的日子呢?
她的生活充滿了無奈和壓抑,但她依然堅守著對白大爺的愛。
白大爺雖然為人仁厚,但在父母眼中卻并不受寵,尤其是白老太太對他更是嫌棄至極,甚至連他買來的點心也不愿意嘗一口。
白家新當家人的位置也被交給了二房,這本來就是不合規矩的。即使白大爺不在,也應該是二爺或三爺來當家,怎么也輪不到二奶奶。
大奶奶對此深感困惑和不滿,她認為白家和詹王府的仇怨本來就是由白二爺引起的。
如果不是他看病時“口不擇言”,又怎會被人砸了馬車,受了侮辱呢?
在大奶奶看來,二房才是這場禍事的根源。她對此一萬個不服,但無奈自己無勇無謀,只能將這些糟心事兒憋在心里。
如今,白大爺的離去,讓這些事情像火山爆發一樣噴涌而出,大奶奶越是想壓制,越是壓不住。
所有的不公和痛苦匯集在一起,早已將她壓垮。她無法反擊,只能含恨而去,試圖逃離這個充滿不公的世界。
3
大房一家在家族中似乎總是被忽視,爺爺不疼,奶奶不愛,更別身為兒媳婦的大奶奶了。大奶奶在婆家似乎總是坐冷板凳,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關愛。
當白大爺出了事兒,白老太爺并沒有像當初幫助白二爺豁出命去幫忙,這種厚此薄彼的態度讓大奶奶深感心寒。
失去丈夫的大奶奶,就像一葉孤舟在浩瀚大海中飄搖,無依無靠。
生活對于大奶奶來說已經難以為繼,她唯一能為孩子們做的就是為他們鋪好后路。
然而,這條后路卻成為了大奶奶自己的絕路。
她的決定并非輕率而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結果。
她希望用自己的死來引起社會對白大爺冤死的關注,雖然她沒有其他能力,但她愿意用自己微薄的力量為丈夫伸冤。
大奶奶的死并沒有引來社會的關注,而是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反而是她的四個兒女,因為父母“雙亡”得到二奶奶很好地照顧。
面對社會的輿論,白老太爺心中五味雜陳,雖然對大奶奶的離世感到惋惜,但并沒有反思自己的偏見和冷漠。
或許,大奶奶沒有意識到生活本身就充滿了曲折和坎坷。
陰霾總會散去,陽光總會照進生活,但她的內心或許不夠強大,試圖用死來逃避現實。
在這淚水漣漣的日子里,只要挺直腰板,就能贏得勝利,可惜大奶奶不明白這個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