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時的江西,放在今天就是大灣區和長三角般的存在,不僅物華天寶,更是人杰地靈,當時江西發達的經濟和人才輩出的環境,造就了很多有歷史有故事的古村,位于江西泰和縣螺溪鎮的爵譽村就是其中一座,爵譽村村莊格局自明清以來基本未變,是中國傳統社會農、儒并重的標本村落,也是中國南方農耕文明的歷史見證,這座鮮為人知的小村莊,其實已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
爵譽古村山清水秀、稻田環繞,不僅是廬陵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贛派建筑風格的集中展示地。
爵譽村原名龍源村,宋朝時因村里人才輩出,賢才鵲起,文風鼎盛,科舉蟬聯,爵崇譽隆,故宋仁宗賜名“爵譽”,以示褒獎,爵譽村名沿用至今。
今天的爵譽村默默無聞,別說外地人,就是本地人知道的都不多,但在古代,這里可是人杰地靈,聲名遠揚,一個小小的鄉村,歷代中進士者多達42人,所以號稱“中華進士第一村”,也不是浪得虛名。
但要說爵譽村的歷史,還得追溯到唐末,村子是個多姓移居村落,先有朱、皮、蘭、丁,后有周、康、張、肖,尤其是南唐金陵監察御史周矩躲避戰亂移居至此后,主持修建了槎灘陂,是江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被譽為“江南都江堰”。
更加難得的是這項水利工程居然服役了上千年,直至今日,仍在引水灌溉良田,2016年,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爵譽村中的周矩墓,也被列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矩的后代在爵譽村也是非常刻苦努力,近千年的歷史中,周氏一門出了25名進士,占全村進士一半有多。
古村古跡多,爵譽古村有周氏宗祠(久大堂)、康氏宗祠(孝德堂)、寶誥堂、金憲坊、相國坊、成德堂、國師大夫等20多座宗祠和廟宇,還有大量的古民居和72塊古石碑,甚至還有一張保存完整的明成化年間圣旨。
古村中的宗祠代表是康氏宗祠,古祠青磚灰瓦、飛檐翹角、如意斗拱高聳,這些斗拱外延端口均飾有雕花圓盤,自下而上、由內向外逐層飄出,極致地展現了中國古建之美。因其上方懸有飛檐四翹的“鵲巢”,恰似喜鵲臨門,所以又被稱作“喜鵲牌坊”。
康氏宗祠上方,還懸掛著一塊皇帝御賜牌匾,爵崇譽隆,據說這就是爵譽村的村名由來。
雖然爵譽村的周矩修建了流芳百世的槎灘陂,但康姓才是爵譽第一大姓,族人眾多,爵譽康氏有900多年歷史,同樣是人才輩出,一幅“兩派十進士,一門五貢士”的對聯,大致說明了康氏的輝煌歷史。
古村不僅要有古跡,更要有歷史名人的加持,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做官才有社會地位,才有財富積累,才能回村建大房子修繕宗祠,才能帶旺宗族發展,古村才會得到保存,所以一座古村的靈魂其實是科舉進仕的讀書人,爵譽村歷代進士輩出,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實至名歸。
江西古村多,尤其集中是在撫州、吉安等地,這一帶是江右文化、廬陵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江西輝煌時期名人最集中的地方,唐宋八大家中的歐陽修、王安石和曾鞏三人,均出自這兩地,僅是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就有十多座,大小各類古村落,更是數以百計,如果你想了解最有鄉土氣息最有人文歷史的江西,我覺得就在撫州和吉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