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九潛龍勿用”之中,既有顯而易見之陽爻,亦有潛而不見之陰爻。因為,乾卦初九一畫“—”既是開始之一,也是判分之二。
橫向地看,陽爻“—”本身是一;縱向地看,“—”上下的空間被判分為二。這個內在于陽爻一畫自身中的判分性,就是陰爻所示的“--”之象。
“--”只是一個示意,是把二維空間中與“—”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一起的判分性示象到另一個一維符號“--”,但實際上,“--”并不在“—”之外,而在其上下左右。反之亦然,“—”也不在“--”之外,而就在其中斷的短線之間的虛空,使之聯合為一。
虛中之虛恰恰是陽,所謂陰極生陽。陽爻非它,不過是陰爻判分的合一性。當陰爻顯現為兩個斷開的短線,陽爻就潛藏在中虛的空白之中。
陰是陽的一而二,陽是陰的二而一。陰是陽之陰,陽是陰之陽。
故郝京山云:“元始渾淪,一畫乍落,破而為兩,是奇倡而偶隨也”(《周易正解》),王船山云:“《周易》之書,乾坤并建以為首”(《周易內傳》),皆此義也。《易》云:“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系辭上》),開合不同,而戶一也。
陰陽互根之義,或許有助于今人思考性別問題。男人是什么?男人是女人的男人。女人是什么?女人是男人的女人。男女性別雖不同,而其為人也則一。
既然是人,就是道一般的存在,不可固化的創造性存在。因此,“男”“女”不應成為物化人類以便對之進行區別對待的名詞化標簽,而應如陰陽乾坤一般,使之成為兩造互動、相感相生的創造性行動者的別名。
性別的區分使人類生活充滿更多創造性和未知可能性。《易經》之作的最初靈感和基本取象,可能就是來自人類自身的性別區分。這個區分的本質并不是劃界,而是“知幾”。
“幾”就是“一而二”“二而一”中的“而”,就是區分中的合一、合一中的區分,就是陰中之陽、陽中之陰。“幾”就是幾乎沒有區別的大區別,就是兩相對立者之間的幾乎沒有區別。“幾”就在“初九”的“初”中,就在“潛龍勿用”的“潛”和“勿”中。
整部《易經》要引導我們去追思和反復體證的,可能就是“幾”,而“幾”就在最開始的乾之初九一畫中,幾乎已經蘊含了全部。
無竟寓私人定制的兩款筆“乾坤并建”與“天地交泰”分享中,僅限12套,送拙著《詩之為詩:詩經大義發微卷一》簽名本,感興趣的朋友請點上面最后一張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