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天氣里,很多人都想舒舒服服泡溫泉,溫暖又愜意,是出門旅行的熱門選擇。但是,有網友說自己泡完溫泉后,身上出現了凸起的小疙瘩,去醫院一查,竟然感染了HPV?!不少網友隨即表示,不敢去泡溫泉了!
“泡溫泉會感染尖銳濕疣、扁平疣、霉菌性陰道炎”的傳言,的確是真的嗎?還能安心泡溫泉嗎?
01.
泡溫泉的隱患
首先要澄清的是:泡溫泉不會因為接觸了溫泉水就感染上尖銳濕疣、扁平疣和霉菌性陰道炎!沒有皮膚破損處的相互接觸,就不會被HPV感染。
HPV的感染途徑只有3種:性傳播途徑、母嬰途徑以及皮膚黏膜接觸途徑。沒有皮膚破損處的相互接觸,即使在溫泉水里,也不會被感染。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長時間泡在不達標的水中,水中的污染物或微生物(可能含有滴蟲、支原體或衣原體)就有可能進入女性陰道并破壞其酸性環境,可能會引發細菌性陰道炎、霉菌性陰道炎等婦科疾病。因此,溫泉對特定人群,會有感染的風險。
同理,有些酒店溫泉會提供公共拖鞋和浴巾,如果消毒不過關,也有可能為病菌的傳播制造條件。
02.
什么人不適合泡溫泉?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血管病、肺氣腫、貧血的老年人,長時間泡溫泉可能會有出汗、頭暈等不適情況,特別是在室外溫度較低的情況下,由于冷熱交替的刺激,容易導致血管擴張進而產生不適。
糖尿病患者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水溫過高可能使胰島素吸收加快,機體能量消耗增加,心臟負擔加重,較易出現意外。
嚴重動脈硬化的患者以及長期高血壓控制不佳的人不宜泡溫泉。因為這類患者血管內皮功能及彈性減退、血管脆性增加,在泡溫泉時,冷熱刺激交替,血管頻繁收縮擴張,可導致心腦血管意外。
兒童、孕婦也不宜長時間泡溫泉,最好不要超過30分鐘。
正值生理期的女性,以及皮膚有傷口、潰爛和嚴重感染的人不宜泡溫泉;患有傳染性皮膚病的人更不能去泡溫泉,以免傳染他人。
過敏體質者泡溫泉要當心。長時間泡溫泉可能引起表皮脂質變薄,會導致皮膚干燥、脫屑和瘙癢等現象。
03.
泡溫泉要注意什么?
一定要選擇正規、消毒措施到位的溫泉場所;老人、兒童、有慢性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容易感染各種致病菌,最好少去或不要去泡溫泉;避免空腹、酒后泡溫泉,飯后應隔一小時再泡。
避免長時間泡溫泉,一般建議每隔15-20分鐘就應離開泉水休息一會兒;泡溫泉前后要適量飲水,以補充身體因高溫而流失的水分。
泡溫泉后1至2天內,身體皮膚如出現毛囊周圍發紅、小丘疹、膿包等癥狀,請警惕感染銅綠假單胞菌的可能,及時就醫。
要盡量選擇環境清潔衛生、獲得泉質等級評定的溫泉池,最好選擇獨立泡池。
在公共泡池泡浴后及時沖洗全身,選用干凈的、最好是自帶的浴巾擦拭身體。如果發現泡溫泉后皮膚有傷口破潰,要立即處理,不要抓撓。
想要安心泡溫泉,一定要做好準備,以免產生后顧之憂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