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農(nóng)歷新年,那些久違的關(guān)于“年味”的情愫如潮水般涌來,是長輩從早到晚張羅的一桌年夜飯,吃不完的年貨和零食,是和小伙伴放噼里啪啦的炮竹煙花,還有紅紅火火的燈籠春聯(lián)。
如今到了領(lǐng)“電子五福”,搶線上紅包的時代,你有多久沒感受過“年味”了?
01.
逛大集
逛大集、備年貨,是新春必備儀式感。龍年已至,各地年貨大集上人頭攢動煙火升騰,年味漸濃。全國各地的這些集市,有機(jī)會不妨去逛逛。
遼寧沈陽的蒲河大集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曾經(jīng)販賣牛、羊、馬的市場如今成了當(dāng)?shù)厝恕耙粭l龍”辦年貨的大集,占地30多畝。所有凍貨就直接擺放在戶外,各種魚、水果經(jīng)過天然冰凍,煥發(fā)出奇特的風(fēng)味和口感,每個攤位都人氣爆棚;熱乎乎的油炸糕,香噴噴的豬頭肉,邊吃邊逛絕對會收獲滿滿!
在江蘇鹽城,集市也“上新”了,干菜山貨、米面糧油、雞鴨魚肉,不僅能一站式置辦年貨,還能邊逛邊品嘗當(dāng)?shù)靥厣〕裕ǔ疵住⑸接蟾伞⑴悍蹐A子、大魚圓。
鹽城人的年菜總少不了獨具風(fēng)味的地方佳肴:亭湖乾寶湖羊、大豐小海香肚、朱習(xí)山鹵味、響水六套黑羊肉、魚丸肉丸……地道美味最能喚起鄉(xiāng)愁;醉蟹、生嗆條蝦、醉泥螺……代表著鹽城特色的“三醉”與各色海產(chǎn)一道彰顯著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02.
飲食習(xí)俗
灌香腸
有臘味才有年味,除常見的川味臘腸和廣味臘腸外,在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勐戛鎮(zhèn)新區(qū),當(dāng)?shù)鼐用窀幸獾呐D腸是在肉餡中加入豆腐與苤菜根等香料,所制成的豆腐腸。
香腸和臘肉代表著家的味道,咸甜的香腸、泛著紅光的臘肉,過年的氛圍漸漸開始濃烈。
打糍粑
打糍粑流行于中國南方地區(qū),土家族特色的“腳踩舂兌”糍粑,是3個人站在一頭扶著欄桿用力踩著碓頭以碾壓搗碎米粒,2個人拿著木棒一邊蘸水一邊翻動著碓窩里的米團(tuán),以防粘連一翻一錘交替著將糯米捶打成團(tuán)。每到過年,這是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糍粑黏結(jié)成團(tuán)喻示著全家和睦團(tuán)結(jié);糍粑香甜喻示著來年的生活甜蜜幸福。
開口笑
開口笑,寓意笑口常開。在廣東地區(qū),這是過年常備的傳統(tǒng)小點心,特別是老人家一輩特愛的小吃,為圓球形,實心,外粘芝麻,因其經(jīng)油炸后周身開裂如咧嘴笑而得名。不僅有濃濃的芝麻香,口感酥松、香甜,而且可以取個“笑口常開”的好彩頭。
03.
正月里做什么?
正月初一,稱為元日。人們開始攜禮串門,名為“賀新歲”,這一天的習(xí)俗有:放開門炮仗、拜年、占?xì)q、聚財?shù)取<抑杏袀鹘y(tǒng)信仰的,在初一要吃素,所謂“年初一吃齋,勝過吃一年齋”。
正月初二,嫁出門的閨女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mào)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
正月初三,在北方被稱為“掃帚日”,人們會集中清理年前積累的垃圾,并且從外向內(nèi)掃,寓意聚財。
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在老皇歷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灶王爺要查戶口。
正月初五也是財神的生日,所以初四就要開始準(zhǔn)備好豐盛的酒席祭拜財神。
正月初六是馬日,馬到成功。人們在這一可以開始出門做生意了。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開門迎客自然要掃除垃圾,接著“送窮”,“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fēng)俗,就是祭送窮鬼或窮神。
正月初七乃為“人日”,是古老的漢族傳統(tǒng)節(jié)日,傳說女媧創(chuàng)世,于第七天創(chuàng)造出了人。這一日,大家可以開始過生日了,人壽年豐,可熱鬧了。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yǎng)生息。
讓我們一起在過年的氣氛中感受傳統(tǒng)文化里那濃濃的“年味兒”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