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有,網友說,鄭秀利是優寶來母嬰出行的實控人,2022年5月,其他車都不能通行時,優寶來母嬰出行暢通無阻,4.5公里收了1200元。
我第一反應是,會不會同名?畢竟,在上海優寶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鄭秀利只是一名監事。
再看該公司工商信息,參保人數才兩人,這種小公司,隨便找個人做監事,也是有的。
可我再往下查,發現實控人真是鄭秀利——
那到底是不是同一個鄭秀利呢?再往下查發現,果然是同一個人:
企查查顯示,鄭秀利關聯企業一共13家,其中包括,上海優寶來以及多個空港汽車租賃公司。
查到這里,可以肯定的是,前幾天全網都在找的鄭秀利,商業版圖確實很強大,可這也沒什么問題吧?
關于鄭秀利的企業為什么在任何時候都能拿到突破“封鎖線”的“路條”,如果拿不出黑幕證據,這也沒什么可以質疑的。
但是,如果一個企業,已經贏在起跑線上,那下場后,是不是更希望市場有個良性、可持續發展的秩序?
今年我國南方的雪,把很多很多歸家的人擋在路上,就讓人想起有關北美投資除雪鏟的商業故事。
北美經常會鬧雪災,雪災后,就急需大量除雪鏟。于是資本看到了這個商機,決定投資把除雪鏟這個剛需市場做大,結果沒想到,竟然慘敗。為什么呢?
按傳統經濟學理論,雪災過后,五金店的雪鏟會非常暢銷并因此價格上漲,但研究人員調研發現,有82%的受訪者認為暴風雪后提高除雪鏟價格是不公平的,是發災難財!所以在北美很多五金店,為了照顧人們經濟交往中的公平情緒,都不會提高除雪鏟的售價。
資本花重金投資的除雪鏟,因為售價高,根本沒市場。
再看具備特殊能力的優寶來母嬰出行,獨家經營,封控期間能獨家經營,卻還是把平時定價已經很高的280元漲價到了1200元!
本來贏在起跑線上,已經是“顯眼包”了,你要是趁著獨家經營期間,踏踏實實服務客戶,不“難人所急”,至少,“翻車”時,還可能有老百姓幫著說句話(據說,有個前段時間風口浪尖上的被舉報的縣干部,就因為風評不錯,至今沒事),現在倒好,網友都開始出來幫著提供證據了。
所以,做企業還是要信點“因果報應”,這不是迷信,而是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