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轉作風、提能力,譜寫海洋減災中心發展新篇章——二〇二四年新春賀詞

0
分享至

爆竹聲聲辭舊歲,江山萬里迎春暉!在這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向全體干部職工、離退休老同志及家屬們致以新春問候和誠摯祝福!向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海洋減災中心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美好的祝愿!祝龍年吉祥,諸事順意,幸福安康!

過往的2023年,在部黨組的堅強領導下,海洋減災中心全體干部職工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各項業務工作,持續推進海洋減災和生態預警監測業務體系建設,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政治責任


一是高質量完成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思想理論“鑄魂”。中心黨委堅持有方案、有調度、有保障,每2周調度一次,確保主題教育與業務工作統籌協調。

二是黨建工作穩步落實,意識形態“強基”。防范意識形態安全風險,成立意識形態工作小組、調整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完成中心“兩委”和第四(退休)黨支部換屆選舉,第三黨支部獲評中央和國家機關、部直屬機關“四強”黨支部。

三是作風建設持續推進,黨風廉政“筑壩”。扎實開展“作風轉變年”建設,不斷強化廉政建設,為中心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政治和紀律保證。


開展聯學共建,拓寬“朋友圈”

與部黨校班、北京督察局、規劃院、地勘基金中心、中海油研究總院工程室黨支部開展聯學共建,參觀中國考古博物館、張思德紀念館、中央檔案館“老一輩革命家的家教家風展”、貝家花園等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紅色電影,交流黨建和業務工作經驗。與預報中心紀委警示教育聯學共建共同赴法院旁聽公職人員受賄案件審理。

海洋生態預警監測


深度參與《海洋環境保護法》

修訂

深度參與《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工作,對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海洋環境質量標準、海洋生態環境監管等條款開展專題論證。2023年10月,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為海洋生態預警監測、海洋生態修復等工作確立法律依據。


《生態海岸帶評價指標體系

(試行)》印發實施

探索建立海洋生態狀況綜合評價方法,牽頭構建《生態海岸帶評價指標體系(試行)》,2023年4月由部辦公廳印發實施,推動11個沿海省區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全面開展試評價工作,完成全國宣貫。


牽頭組織黃海滸苔綠潮

監測評估工作

編制《2023年度黃海滸苔綠潮監測評估總體方案》并組織實施,報送16期《黃海滸苔綠潮監測評估周報》,開展2023年度滸苔綠潮監測工作總結和防控效果綜合評估,編制《2023年度黃海滸苔綠潮監測評估報告》,制訂《綠潮災害損失調查與評估指南》等,為黃海滸苔綠潮防控工作提供決策依據和技術支撐。


推動全國河口生態現狀調查

牽頭編制《全國入海河口生態現狀調查總體方案》《河口生境圖編制規范(試行)》,分別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海洋減災中心名義印發實施,為全國河口生態現狀調查工作開展和成果制作提供指導性文件。完成全國490個入海河口基本情況摸底調查數據核查整理,編制河口分布報告、名錄和分布圖,基本掌握全國入海河口空間分布格局和生態特征。

海岸帶保護修復


《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

案例集》(中英文版)發布

牽頭編制的《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國際案例集》(中英文版)由自然資源部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2023年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上聯合發布。案例集收錄了沿海國家(地區)8個在海岸帶保護與利用工作中涌現出的生態減災協同增效的探索實踐,希望通過案例,進一步促進海岸帶生態減災協同增效經驗實踐的交流和學習,守護地球家園、共享生態濱海。


《濱海鹽沼生態減災修復手冊》

(試行)等4類手冊發布

牽頭編制的《濱海鹽沼生態減災修復手冊》(試行)以及參與編制的《海草床生態減災修復手冊》(試行)《牡蠣礁生態減災修復手冊》(試行)《砂質海岸生態減災修復手冊》(試行)在2023年6·8世界海洋日向公眾推介。手冊以生態與減災協同增效為目標,對濱海鹽沼生態本底調查、生態問題診斷、減災修復措施以及跟蹤監測、效果評估和適應性管理等全鏈條技術環節給出詳細說明。手冊注重科普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圖文并茂,通俗簡明,可為沿海地方科學有序推進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提供技術支撐。


藍碳碳匯計量監測系列技術規程

(試行)發布

牽頭編制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濱海鹽沼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技術規程》(試行)《海草床生態系統碳匯計量監測技術規程》(試行)于2023年5月由自然資源部辦公廳發布,用于指導藍碳生態系統調查監測業務工作。該系列技術規程在充分吸收IPCC方法學等國際標準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對三類藍碳生態系統的碳匯計量監測方法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藍碳生態系統業務化調查監測實施提供技術指南。

海洋減災


海洋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

初顯成效

研究編制《海洋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建議》,指導相關單位將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于災害防治、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自然資源主體業務,匯編各地區、各單位普查成果應用典型案例,形成海洋災害普查成果應用典型案例集初稿。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海嘯和海平面上升五個災種國家尺度風險評估結果進行綜合分析,明確我國沿海地區不同等級海洋災害風險分布,制作第二代全國海洋災害綜合風險圖,并在“5.12”防災減災日進行發布。


《202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

順利發布

編制完成《2022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并由自然資源部發布。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災害為主,12次災害過程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1154.72萬元,死亡失蹤9人。其中,風暴潮災害發生5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37890.20萬元;海浪災害發生5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11.77萬元,死亡失蹤9人;赤潮災害發生2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852.75萬元。海冰冰情等級2級,最大分布面積16647平方千米。綠潮最大覆蓋面積約135平方千米,最大分布面積約18002平方千米,均為歷史最低值。


有效應對汛期重特大海洋災害

有效應對“泰利”“杜蘇芮”“卡努”“蘇拉”“海葵”“小犬”等6次災害過程,赴遼寧、浙江、福建和廣東4省9地市開展了災害調查與督導,編制快報24期。首年度在災前開展淹沒風險圖制作,為預判災害影響,針對性提出對策建議提供了支撐。順利完成《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和災情報送規定》編制,并由部辦公廳印發實施,海洋災害調查評估和統計報送工作機制進一步優化。


海洋災害風險預判預警技術

取得突破

初步完成風暴潮災害淹沒快速計算模型自主研發,在2023年汛期開展業務化運用,快速計算臺風登陸點附近的局地淹沒水深空間分布,制作淹沒動態風險圖,有效支撐海洋災害應對指導工作。組織召開模型研發和應用專家咨詢會,并基于“天鴿”臺風珠海市沿岸社區淹沒的現場調查資料進行模型后報驗證,不斷優化完善模型,提升模型準確性和科學性。

對外合作交流


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海洋

治理進程

一是牽頭編寫自然資源部參與《生物多樣性公約》COP15第二階段大會情況報告;二是東亞海環境管理伙伴關系組織(PEMSEA)執委會批準我中心加入東亞海伙伴關系理事會,開啟區域海洋合作新征程;三是參與建設中國-太平洋島國海洋防災減災合作分中心;四是參與《公海協定》文本及南極條約體系議案的分析和對策研擬工作;五是參與起草《全球濱海論壇伙伴關系倡議》、《藍色公民倡議》等政策文件,為打造全球海洋合作平臺和機制提供有利支撐。


共建東南藍碳中心

東南藍碳監測與評估研究中心由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聯合發起成立,依托福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建設,開展東南沿海藍色碳匯監測和評估、海洋生態狀況評價、重大海洋生態災害和海洋生態受損事件風險評估和影響評估等方面的技術研究,對東南沿海海洋碳匯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申報建設萊州灣海洋生態系統

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為聚焦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需求,提升自然資源野外科學觀測、監測與綜合研究水平,為自然資源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提供科技支撐,中心與山東省海洋資源與環境研究院共同申報建設萊州灣海洋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現已列入自然資源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名單。

海洋綜合減災技術保障用房 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2023年11月19日,海洋減災中心新建5600余平方米的海洋綜合減災技術保障用房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自2023年8月10日開工以來,歷經102天夜以繼日的努力,完成地下一層、地上四層主體結構。建設過程中未發生安全事故,未發現質量問題。我們將繼續以“高標準,嚴要求”做好現場監督管理工作,力爭達到“安全零事故、質量零硬傷、費用零超概、工期零拖延”的奮斗目標。

修訂中心內部控制手冊


組織修訂中心內部控制手冊,完善風險評估與控制方法、單位層面內控機制、業務層面內控機制、監督審計與評價控制等內容,明確了預算、收支、政府采購、資產、合同、基建項目管理等業務的關鍵控制點和潛在風險應對措施,并組織開展兩次專題培訓,有效防范經濟活動風險。

后勤保障


筑牢安全防線 安全檢查再發力

定期組織開展安全大檢查,對中心辦公區、5號樓、7號樓、9號樓、廚房、煤氣間、機房、中控、配電室、職工宿舍等院區重點部位進行常態化巡查。積極督促各相關崗位認真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定期巡查的工作機制,開展安全隱患自查自糾,及時整改到位,消除安全隱患,有效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確保了全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定預案備物資,安全度汛有保障

2023年,極端天氣頻發,中心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各類突發狀況,制定應急預案,細化工作流程,做好物資籌備,建立常態化的應急機制,防患于未然。通過有效落實應急預案,中心經受住“731”暴雨的考驗, 確保了院區的安全和穩定,避免了可能的損失和危險。


后勤服務有保障

中心食堂進行了內部設施改造,重點對食堂的煤氣間、用餐臺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級,將液化氣更換為天然氣,將餐臺升級為保溫餐臺。完成9號樓公共區域的地面及樓頂防水維修工程。探索建立育苗圃,實行秋天“落葉緩掃”,冬天種植小麥,做好圍墻透綠,不斷為中心院區增光添彩。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響應黨中央關于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號召,組織干部職工赴鷲峰、鳳凰嶺開展健步走活動,鍛煉強健體魄,加強部門間的互動交流。

以“三八”國際婦女節為契機,開展“恒愛”公益活動、文化定點扶貧等各項活動,制作發布“你奮斗的樣子最美”主題視頻,生動再現中心女職工在各項工作中蓬勃向上的巾幗風采。

組織中心“花語舞蹈隊”參加首屆部舞蹈大賽,報送3個舞蹈作品,其中《珊瑚頌》榮獲三等獎,積極參加書畫攝影展覽活動榮獲優秀組織單位。

深入開展愛心幫扶,向海南省瓊中縣等地捐贈圖書,充分發揮工會福利、食堂后勤、個人消費三個渠道采購脫貧地區農副產品。

第三黨支部 榮獲“四強” 黨支部


王偉紅同志榮獲部直屬機關“優秀工會工作者”稱號

郭豪爽同志榮獲部直屬機關“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稱號

孫雨希同志榮獲部直屬機關“優秀職工”稱號

感謝信表揚



自然資源部

器樂大賽

展望2024

2024年,中心全體職工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好部黨組、部領導的部署和上級部門有關要求,全力推進“能力提升年”各項工作實施,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5周年!

平安之海

掃碼二維碼 關注更多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平安之海 incentive-icons
平安之海
自然資源部海洋減災中心
630文章數 469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專題推薦

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苏尼特右旗| 双牌县| 武隆县| 靖边县| 永康市| 个旧市| 苍南县| 聂拉木县| 云龙县| 视频| 盘山县| 九江县| 灵宝市| 长武县| 特克斯县| 嘉善县| 托克托县| 沭阳县| 太和县| 炎陵县| 罗田县| 商城县| 日照市| 七台河市| 扎兰屯市| 皮山县| 黎平县| 青川县| 汝州市| 莆田市| 鄂伦春自治旗| 芦山县| 武威市| 巧家县| 龙川县| 周口市| 台东县| 民丰县| 旌德县|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