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沒有春運就沒有中國的進步動力。幾十億人次出行的壓力,不僅是全球的獨家,也是對中國社會的嚴峻考驗。過去十幾年間,春運的高度壓力,推動了中國加速基建的發展,將慢速的軌道交通改建成為全球最大的高鐵網,在每一個城市和鄉村都建設了公路,不僅城市相通,也要村村通。中國高速公路網的里數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世界冠軍。
二〇〇八年的春運,曾是痛苦的回憶。華北和華中風雪交加,天氣嚴寒,華南的廣州車站雖然沒有下雪,但在冷雨的天氣下,卻成為意外的受害者,因為鐵路中斷,數以十萬計的旅客滯留在車站,日日夜夜,看不到列車的蹤影,但外面冒著寒風的旅客也不斷涌進來,相反方向的人流推撞,在車站內外,都出現傷亡的悲劇。回鄉之行變成生死之旅,情何以堪。
這事件成為中國全力發展基建的深沉動力,必須加快興建高鐵網絡,刺激研發更多高新科技,才可以面對每年一度的春運挑戰。基建狂魔的步伐從此加速,推出很多創新,包括開挖隧道的盾構機,發揮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機的優勢,擁有自己研發的專利,不要再被西方國家卡脖子。春運成為中國進步的推手,推動十四億人民奮勇向前。
春節數十億人次的流動,曾經在西方的軍事衛星中被誤判為大軍的集結,成為“美麗的誤會”,西方對于中國人為何要在農歷年回家吃團年飯,大惑不解。
春運其實是一場感情大軍的流動,開往中華民族的心靈驛站,歷久彌新,不管如何艱辛,也要回到老家,共慶團圓。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承載了文化的重量,也彰顯了全球華人的強大凝聚力。
這背后就是一種文化的基因,仿如候鳥的季節軌跡,永恒不變。
春運過程的變幻,也折射中國最新的變貌。春運交通網的日新月異,展示中國硬實力的飆升,但這次龍年春運面對罕見的極端天氣,高速冰封,萬里雪飄,很多開車的旅客被困在公路上幾天幾夜,往往獲得附近的農民的協助,送來方便面、熱水、雞蛋,有些地方甚至在公路旁邊燒起了熱菜提供給旅客,全部不收錢,在嚴寒中溫暖了多少的人心。這都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也是中國社會進步的最新標志。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