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曉偉
《紅樓夢》之所以被大家公認為古今小說的巔峰之作,是因為曹雪芹的文筆極其優美,并且曹雪芹的筆法亦是非常高超的,花樣多多。
如《紅樓夢》第一回,脂硯齋就指出了“曹雪芹”的多種創作手法:
“事則實事,然亦敘得有間架、有曲折、有順逆、有映帶、有隱有見、有正有閏,以至草蛇灰線、空谷傳聲、一擊兩鳴、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云龍霧雨、兩山對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萬染,諸奇書中之秘法,亦不復少?!?br/>以上所展示的這些僅僅是曹雪芹創作手法中的一部分。除此以外,還有脂硯齋經常提到的“橫云斷山法”,以及戚蓼生所說的“一聲兩歌,一手二牘”等等手法?,F在我們來分析一下:
草蛇灰線,是比喻事物留下隱約可尋的線索和跡象。如《紅樓夢》第二十六回,作者借紅玉生病,帶出了“林姑娘生的弱,時常他吃藥”之語,就使用了“草蛇灰線法”。看似閑語,卻透露出林黛玉從小就體弱多病,進而為后文林黛玉病逝伏脈。
一擊兩鳴,又稱“一石數鳥法”或“一箭雙雕法”,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之技法。《紅樓夢》第七回,作者在寫香菱容貌品行時,說她像東府的秦可卿,就使用了“一擊兩鳴法”。暗示香菱和秦可卿兩人都是性格溫婉、風流裊娜的美人。
烘云托月,原是國畫中用水墨云彩勾勒出月亮的一種技法。在第五十九回鶯鶯編花籃一節中,作者就使用了“烘云托月法”。用“鶯嗔燕怒”,“婆子長舌”,“丫鬟碎語”渲染了整個場面。
橫云斷山法,原本也是國畫的一種技法,即用云霧隔斷山嶺,以造成若隱若現的美感的一種技法。在寫作上則是指劇情被一段小插曲打斷,避免了平鋪直敘,從而制造出跌宕起伏的懸念。比如說第六回,鳳姐正和劉姥姥嘮叨著,賈蓉突然進來了,于是話題被打斷,以此吊人胃口。
至于“一聲兩歌,一手二牘”等手法,那就更厲害了。
因為《紅樓夢》并非普通小說,而是一部清朝的史書。因其敏感性,所以書中所有的人名全部是假名,包括“曹雪芹”也僅僅是化名而已。
曹雪芹為了逃避清廷的追責,套用戚蓼生的話來說,那就是用“春秋之微詞、史家之曲筆”寫成了《紅樓夢》。
更多大清宮闈秘史的解密,詳見《賴曉偉重評石頭記》。
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暟,他就是“曹雪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