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這是一首曾在老廈門人中廣泛流傳的鄉土童謠(民謠)。通過這首童謠,一幅豐富多彩的老廈門民俗畫卷在我們面前慢慢呈現。多年前,當我在莊南燕先生的文章中第一次了解到關于此童謠的片斷時,當下萌生一個念頭,那就是搜尋補全童謠的遺失部分。于是,2017年3月,我在《鷺客社》策劃了一場“《廈門念謠》全城共憶活動”?;顒娱_啟之后,得到眾多讀者的熱心參與,不斷有人提供相關的信息,最后,我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統一進行整理,曾一度根據原臺灣《聯合報》資深記者施沛琳女士建議稱之為《廈門念謠》,現考慮再三,決定正式將其命名為《廈門謠》。聽聞我有將此謠做成聲頻作品的想法,旅菲華人作家杜鷺鶯(老廈門人)請來原前線對臺廣播電臺播音員曲曉妮進行閩南話誦讀,并將其制成視頻,令人感佩。這首《廈門謠》的復現,意義很大,它是老廈門地理人文的鮮活記錄,殊為珍貴。從童謠表達的內容來看,作者很可能是呂厝人,且創作時間約為民國時期。
廈門謠
文字整理:林鴻東
呂厝呂厝居
烏林買火灰
劉(蓮)坂中進士
埭頭也在有
溪仔口磨豆腐
雙涵咧(在)炊粿
破茂(墓)縛(捆)火把
梧村咧種菜
麻(文)灶盤(翻)過界
將軍祠曝米粉
西邊(柄)掘塗(土)筍
袁厝咸菜鬃
后保討魚罾
前保浸大蟶
美仁宮車公司
豆仔尾賣故衣
浮嶼角刣大豬
蕹菜河賣鹵面
塔仔街魚仔市
鎮南關鴻山寺
廈門港打石字
南普陀放生池
此童謠涉及呂厝、烏林、蓮坂、埭頭、溪仔口、雙涵、破茂、梧村、文灶、將軍祠、西邊、袁厝、后保、前保、美仁宮、豆仔尾、浮嶼、蕹菜河、塔仔街、鎮南關、廈門港、南普陀等二十二處廈門老地名,二十二種風土事物。就食物而言,出現了豆腐、炊粿、蔬菜、米粉、土筍、咸菜、大蟶、豬肉、鹵面、魚仔等十種,這便是老廈門人的日常食物。這十種食物大多是常見的,其中,將軍祠米粉、西邊土筍、蕹菜河鹵面可稱為特色小吃。而由此可見,老廈門最有名傳統小吃,很可能是米粉、土筍凍與鹵面。
火灰:即草木灰,或因烏林曾有燒瓦窯,故有火灰可售。
土筍:即涂筍,當是制作土筍凍所用的“星蟲”,形如蚯蚓。
浸大蟶:以前大蟶上岸都要浸下海水,抖一抖把泥土稍微洗下,賣相好看點。
作者簡介:林鴻東,鷺客社創辦人,福州大學當代閩臺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