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欲望,而一段關系的維系必然是能夠相互滿足彼此的需求。
但是,有時候,人越是想要靠近,關系反而更疏遠。
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戀人,在無形中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越是靠近,越是排斥。
其本質原因就在于人的需求和欲望。你表達的越是強烈,對方反而越是排斥。
我記得很久以前,我在街上遇到有人熱情地向我打招呼,最后才發現對方其實是想向我推銷產品。我當時的感覺就是,一邊無法拒絕對方的熱情,另一邊又對這種過度熱情產生排斥。
當一個人表現出過度熱情的時候,其實就透露出了自己的需求,而需求的本質就是想要向對方索取價值。自己渴望的程度越是強烈,動機也就越強烈。
但是,這也會讓對方本能地產生防御,從而懷疑你究竟是發自內心的真心?還是充滿套路的策略?
無論在任何關系里,體驗感尤為重要。
戀愛如此,友情如此,甚至是買賣也是如此。人一旦在關系里感到不舒服了,自然而然就想要遠離。
尤其對一個理智的人來說,遇到需求感太強的人就等于是在給自己不斷地找麻煩。
因為一個只能向別人索取價值來滿足自己需求的人,既不懂得控制自己的需求,也沒有能力去滿足自己的需求,只能不斷地向別人索取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這對別人來說不僅是一種麻煩,還是一種持續地消耗。這樣的關系注定是不會長久的。
何況在如今這個時代,除了親子關系,鮮少有人不求回報地去為別人持續性地付出。
只會一味索取的人,最終得到的只能是別人的拒絕。
尤其是在親密關系中,你不僅不能為對方提供足夠的吸引力和價值,還要持續地單向索取。在對方的眼里,你只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那么,對方的感受就只剩下,迫切想要遠離你。
學會降低自己的“需求感”,是個人成長過程中需要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可以試試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
1、在關系中覺察自己
任何關系都是一次覺察自己的契機。
如果一個人總是在關系中受挫,難以維系長久的關系。那么,不妨在關系中去覺察自己內心的投射。
人總是會攜帶著自己內在的創傷和匱乏,帶著自己內心的投射進入到一段關系。這樣的自己并不是完整的,而且總是渴望別人來填滿自己內在的匱乏,療愈自己內心的創傷。
但是,通過一段關系,也能讓自己能夠看見自己未被滿足的需求,讓自己學會對自己的需求負責,并盡可能地讓自己去滿足自己的需求,成為完整的自己。
2、調整自己的需求
人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需求。但是,人的需求也是和自己的能力成正比的。
當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滿足自己的需求時,不妨去做一些符合現狀的事情。
比如,一個情感匱乏的人,迫切希望通過得到別人的愛來填補自己的匱乏。然而,自己卻沒有能力去維系一段長久的親密關系。
那么,不妨先從愛自己開始,照顧自己的飲食起居,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只有讓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才能帶著完整的自己進入到一段關系,并在關系中讓彼此成長。
3、學會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并不是一味地壓抑自己的需求,更不是等待別人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很多時候,需求只是一時的情緒,而延遲滿足就是一種情緒自律。其中涉及到認識自己的情緒,調節自己的情緒,以及怎樣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自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自己重新認識、實踐并不斷調整,在這個過程讓自己學會掌控情緒,學會延遲滿足。
在關系中也是如此,越是長久的感情,越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延遲滿足的關鍵就是,讓彼此的能量流動,并相互滋養。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個歸隱田園的自由寫作者。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劃人。專注自我成長,陪你遇見更好的自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