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客社: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郭懋欽一家合影
懷念郭懋欽先生
峇眼亞比 郭天夜
郭懋欽先生于1899年出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馬巷下浦邊村郭厝,隸屬于郭姓后村系人氏。其父郭洙通早逝,家境貧寒,12歲時其母許氏相繼去世,舉目無親,含淚離鄉背井,跟隨其叔父出洋謀生,經新加坡進入印尼峇眼亞比,后來隨鄉親到蘇北班尼大角漁村(Sungai Ber Bonbang),協助叔父出海捕魚,但因年紀太小,體力不支,不能適應驚濤駭浪中的繁重勞動,只得另投奔其大舅父許君,在亞沙漢(Tangjung Baltimore Asahan)店鋪里學習經商。
1928年郭懋欽先生29歲,娶蔡氏欽詠娘為妻。兩年以后頗有成就,于是選擇蘇北省先達市定居,并于1929年(民國十八年)創辦“衡商號”,經商咸魚等海產品,續后逐漸擴展到經營雜貨和土特產。郭懋欽先生和藹可親,在商場中長袖善舞,其客戶如過江之鯽,數年更是宏圖大展。在蘇北東部棉蘭、直名丁宜、亞沙漢等地,由于荷蘭殖民政府鼓勵大力開荒,種植煙草、橡膠以及各種高經濟價值園丘,先達市位處蘇北省中心要道,氣候宜人,為蘇東蘇西交通樞紐,各地商人必經之,人杰地靈。于是貨物交流,川流不息,衡商號得此地利天時,加之苦心經營,已經發展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巨商。
郭懋欽先生雖然自幼失學,但能勤奮自修,經常在夜間自學商務知識。因此無論記帳、寫信或是珠算、閱讀報刊等都能應付自如。每日早晨,他都比一般店員早起,親自打掃店鋪,提早做開店準備。各種事務均認真細致,如柜臺排列、罐頭陳放都要講究整齊美觀以吸引顧客,使顧客一進門即感到心情舒暢。郭懋欽先生對店中事務無論細微輕重,都本身示范以指導店員,從不懷老板身架,于是屬下店員及高級職員,從來不敢偷閑怠工,工作效率,事半功倍?!昂馍獭碧柹朴诮洜I,荷蘭大商行自找上門,請為代理,如保險、白糖、面粉、煙酒、餅干、布匹等供其批發分鋪,土產、雜貨都在先達周轉,園丘供應亦在先達補缺。
郭懋欽先生對鄉親、朋友熱心照顧,關懷備至,只要有所需求,都很熱誠相助。先達市很多有成就的企業家,未婚前都曾在“衡商號”工作過,所以對郭先生特別尊敬??梢娖涞赂咄兀钊藲J佩。衡商號得天時地利人和,當然年年發展。但是郭懋欽先生仍是注重事業進步而不貪圖個人的享受。20世紀30年代末期日寇侵略中國,郭懋欽先生基于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忱,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在先達市發起組織華僑籌贈會,籌募資金支源中國的抗日戰爭,功不可沒。日寇南進占領印尼時,郭懋欽先生曾遭日軍逮捕下獄,后來雖有憲兵調查,但經巧妙掩飾得以無罪釋放。吉人天相,死里逃生。
郭懋欽先生創辦的商號
1945年印尼獨立,革命成功。1947年郭懋欽先生發起組織先達華僑總會,興辦華僑學校,由于郭先生領導有方,歷屆選舉均以高票中選主席,凡對華僑、社會有益的各種善舉,在當地華僑莫不一呼百應,眾望所歸。他積極促進印(尼)中友好邦交、文化交流、民間合作等諸多貢獻,永存在先達市各界人民心中。
1965年,印尼政局動蕩,華僑總會被時勢所逼,關閉解散。郭懋欽先生已在總會擔任了二十多年的主席,對社會國家貢獻良多?;貞浧鹪缙诳谷斩窢幹谐l動籌賑募捐外,還掩護中國名人逃難,如被日寇追捕的王任叔(巴人)等革命志士。后來巴人成為中國駐印尼首任大使,他深知郭懋欽對祖國對民族的貢獻。于是郭先生受到中國國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的邀請,赴北京覲見國家領袖。中國政府兼僑務主任何香凝長官對郭先生特別照顧,倍至關懷。如此殊榮對于郭懋欽先生來說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1961年3月31日 蘇門答臘北部華僑代表聯合大使館歡迎中國副總理兼外長陳毅元帥訪問印尼留影(李冰新攝贈)
郭懋欽先生身在海外,不忘回饋桑梓,報效祖國,他十分關心故鄉的教育事業。他說:“家有讀書聲,家必興,國必強。”于是,1950年廈門解放后,他聞訊國內經濟十分困難,家鄉仍很貧窮,學齡兒童沒處讀書,為了改變家鄉世代文盲,生活窮苦的舊面貌。他于1951年間從印尼匯款回國,創辦同安縣普山鄉“浦邊私立懋欽初級小學”,成立校董會,聘請一名有文化又熱心教育事業郭懋響先生任教,把全社區學齡兒童都吸收到學校讀書,還多次百忙中抽空回校關心指導,與全校師生和幾位有名望的長輩及家長們合影留念,大大鼓舞促進全校師生的教學積極性,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辦校幾年間,為國家為社會輸送了大優批優秀人才,分布在我市各條戰線上任職,他們當中有的是國家棟梁,有的是行業翹楚,還有的是部門的行家里手,他們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勤奮努力,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郭懋欽先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限熱愛和信賴。他生有三男五女。長女出閣,長男瑞琳掌管衡商號業務,其他二男四女均回國讀書、工作??上浯巫尤痃?,就讀北京商業學院制冷科,在實習中搶救泄露氣管,使得工程沒有發生爆炸,但他自己卻中毒不治,光榮犧牲,封為烈士。真是可歌可泣,令人終生難忘。三子瑞珊從事冶鐵工程,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劫后余生,后來到香港定居。次女瑞環與丈夫同是地質學家,留在桂林地質研究所工作,現已退休。其他三位小女兒回國時,正逢中國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在艱苦的環境中,他們經歷了挫折和困難,錘煉了堅強的意志和勇氣,學會了如何為集體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后來他們都已成親,并在香港定居。
郭懋欽一家合影
回想郭懋欽先生,年少失怙,只身外出,白手起家,其待人熱忱,政治立場鮮明。帶領眾僑胞與僑居國人民和睦相處,奉公守法,從來不違規犯法。但是對于自己的國家熱烈愛戴,雖然不曾親自參與國家建設,但鼓勵、擔保、協助無數的子弟在逆勢時期不遺余力,這份任勞任怨的情操,是同安人的殊榮。
郭懋欽先生于農歷甲寅年(197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因病善終,享年76歲,其后裔子孫眾多。郭先生一手創辦的“衡商號”,由第三代孫掌舵,經營管理。該商號為適應本地政府法令,易名為AGNG TIMUR(東風號)?!昂馍烫枴?929年創辦至今,歷時90余載,幾經滄桑。后起之秀,定有一番作為,將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是可以預料的,愿懋欽先生含笑九泉。
圖文由郭英俊提供
作者簡介:郭天夜,已故,廈門翔安人,印尼愛國華僑、印尼同安會館永久名譽主席。
LOOKERS鷺客社 守望共同的塵世故鄉
歡迎關注鷺客社,投稿聯系微信號:DONGE110
本篇圖文均為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歡迎轉發、群發給你的朋友,歡迎分享到朋友圈。但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公眾號后臺申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