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望著,盼望著,就快要過年了。
但對浙江人來說,與過年一道前來的,還有童年陰影一般的省菜——它將會長期占據家里的餐桌C位,并在經歷多個煎炸炒燜煮等多個王牌項目的摸爬滾打后,依然穩如職場中的老油條,絕不會被優化和淘汰。
它就是年糕,以王者之姿統領浙江人的餐桌,并在浙江小孩的心里留下揮之不去的噩夢。
如果只是幾條年糕那也倒還好,但往往,浙江人家里的年糕,單位不是一斤兩斤,是兩百斤……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抱怨,只需要拿出《請回答1994》中的爸爸心態來面對即可:不要害怕,快吃吧。
隨機抽取一個浙江人的廚房,十有八九,有一個盆/桶/缸,裝著水,正養著年糕。
別的省份的人家里,可能過年時養魚養水仙,但浙江人過年的家養寵物是年糕。
養年糕,作為浙江媽媽的執念,每年反復返場。一兩百斤打底是起步,斷舍離的理念是沒有的,每個媽媽都化身囤積癖上身,要么用一個大水缸養起來,要么將家里的盆盆罐罐都用年糕填滿,致力于讓家里每個角落都長滿年糕。
年糕這東西,一時吃不完,就只能用水泡著保鮮,過年期間溫度夠低,不至于變壞。養護也很簡單,每天換水就行。
放假回家的大學生們,往往被攤派上這項任務,想象一下,在浙江沒有暖氣呵氣成霧的冬天,一大早起來,就要將手伸進冰到骨頭的水里,把年糕一條條撈起來,再把容器里的水倒掉,換上新的水,這個過程堪稱酸爽,比得知今天有早八更能叫人一激靈。
這還不算完,浙江大學生和年糕的愛恨情仇,這只是大幕拉起后的第一場。
下一幕,則是切年糕。
年糕吃起來軟軟糯糯,但是從水里撈起來的年糕,則在低溫下變得硬邦邦,切它屬實需要點體力,多少浙江孩子看見年糕時,就已經自動腦補手臂酸軟的感覺了,無他,大約是小時候切多了吧,魯迅抽著煙緩緩評道。
切年糕,厚薄還有講究,太厚了不進味,太薄了禁不住煮和炒,很快就會爛,講究一個剛剛好的云片狀。
一不小心,還可能切到手。
碰上家里人多,這年糕一切可能就是一輩子(不是)。
因此,在寧波、臺州這樣尤其喜歡糯嘰嘰食物的地方,年糕刀就成了解放生產力的必備神器。
咔咔咔幾下,今天的午飯食材就有了,簡單快手。
當浙江媽媽說:“今天不想做飯了,隨便炒點年糕吃吃吧。”這句話在旁人聽來沒有什么,殊不知,卻對浙江孩子有著致命殺傷力。
平時在外求學、打工大半年,剛回家的頭一兩天,還能非常配合地在餐桌上豎起大拇指:“就是這個味道。”
但是你懂的,就像東北人的大白菜一樣,再好吃的東西,它也架不住天天吃,從初一吃到十五,從年前吃到年后,從自己家吃到親戚家,甚至吃席也逃不過年糕——要知道,浙江人的席,假如年糕沒上來,這席就不可能結束。
浙江年糕,它有千變萬化,各種形狀、各種做法。
前段時間熱播的《繁花》同款、汪小姐的最愛排骨年糕,可以說是一時之間成為香餑餑,但這是上海吃法,在浙江,年糕的吃法可太太太太多了。
光是炒年糕,就有薺菜、草籽、雪菜、筍絲、肉絲、雞蛋、白菜等多種平價搭子,想要來點高級的,直接上梭子蟹、六月黃、黃魚,年糕,從不挑剔同事,堪稱萬能搭子。
在做法上,可炒,可煮湯,可炸,可當小吃蘸白糖、蘸醬油。
形狀上,有簡單的圓形,有平行四邊形,有切成四四方方的薄片的,也有搟成片加各種餡做成“大餃子”形狀的嵌糕。
寧波人還有一種吃法,叫做煨年糕,將年糕放進爐子烤一下,待表皮酥脆后,切開填入豬板油、蔥花和各種餡料,再回爐一下,那香味,直勾魂。
《繁花》里的寶總鐘愛夜東京的泡飯,配料眾多,在寧波,則是年糕菜泡飯,簡單又落胃,冬天的早晨來上一碗,舒舒服服,是對腸胃最好的慰藉。
由此可見,它能受到家家戶戶浙江媽媽的專寵,是有原因的,不知道做什么的時候,又是主食又能當菜的年糕總是不會出錯。
各位打工人學到了嗎,這就是優秀員工的職業修養。
過年的省菜千千萬,各省有各省的童年噩夢。
在浙江人的童年噩夢帖子下,廣東人:白切雞蔥油雞鹽焗雞蒸雞炒雞燜雞燉雞湯,從初一吃到元宵,不論哪年,都是雞年。
四川人:誰懂啊,去年的臘肉臘腸還沒吃完躺在冰箱冷凍層,今年的已經又灌上熏上了,過年不管在哪家吃飯,飯桌上都是蒜薹炒臘肉、蒜苗炒臘肉、兒菜炒臘腸、蒸臘肉……連吃8天做夢都在被臘肉追殺。
對于北方人來說,過年期間餃子則是繞不過去的,頓頓都有餃子,上一頓的餃子、上上頓的餃子和昨天前天的餃子,全都是餃子,明明還有好多沒吃完,但媽媽:哎呀不夠吃了,再包點吧,快過來幫我包,憋擱那玩手機了!
山東人:過年就是各種炸魚炸雞炸藕盒炸蘿卜丸子,吃不完還會拿來燉白菜,也不是很懂為什么主打酥脆口感的炸物要被拿來燉煮,但愣是一吃就是一個正月。
福建人:見過一會不吃就會自動繁殖膨脹怎么吃也吃不完的線面嗎,不光過年吃,平時也吃,一整年都是線面,救命啊線面你別過來啊!
內蒙人:你知道每天從早到晚都吃羊肉是啥感覺嗎?過年前殺3只羊,從此每天都是羊肉燒麥、手把肉、涮羊肉、燉羊肉、炒羊肉,吃到后面感覺自己都成了一只羊。
潮汕人:吃不完的各種粿,菜頭粿、發粿、紅桃粿、甜粿、油粿、鱟粿、無米粿、水晶粿、梔粿、麥粿、乒乓粿……不同的米粉、面粉、薯粉做成的東西都叫粿,逢年過節總要做一大堆,既能敬神明做供品,還能當小吃當主食當菜,但真的吃不完啊啊啊啊!
不過比起吃的噩夢,顯然潮汕小孩,不,甚至整個廣東的小孩,最大的噩夢是——年前大掃除擦家具,要知道廣東人的家里,可都是刻著雙龍搶珠、松柏玉蘭之類的紅木家具套裝,還有很多洞洞和縫隙,不是一張抹布隨便抹幾下就完事的。
想想這畫面吧,你要用食指戳抹布來擦鏤空木沙發,有的地方手指頭還伸不進去,要用牙簽這類工具,樓上樓下幾套擦完,手都皺巴了,若是再加上那種不銹鋼的樓梯扶手,呵呵,這年不過也罷,分明是食指受難日吧!
此時的廣東人:別再問為什么不接住哈爾濱的潑天富貴,忙著擦家具,勿cue。
雖說各省省菜的“噩夢”一年又一年,但在外漂泊許久的打工人,最想念的也一定是這一口家鄉的味道,吃了多少年了,早已成為刻在基因里的味覺記憶,至少,在剛回家的頭兩天,它們還是頂好吃的美味。
你家還有哪些過年必出現的省菜,評論區分享一波吧。
作者 | 辛夷
編輯| 豌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