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灣風光 攝影/烏力吉
鹽池灣地處祁連山西端、青藏高原北緣,位于疏勒河、黨河、榆林河的上游,在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分局管護區內。 擁有 15 萬公頃濕地和 7. 8 萬公頃冰川,中國最美六大冰川之一——老虎溝 12 號冰川便坐落在該區域。
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省管理局酒泉分局管護區總面積169.97萬公頃,占祁連山國家公園總面積的33.9%(1/3),占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片區面積的49.4%,其中便包含了鹽池灣保護區127萬公頃的廣袤土地。
鹽池灣保護區面積廣闊,占祁連山國家公園的1/3。攝影/董眾祥
鹽池灣保護區的冰川和濕地在祁連山疏勒河流域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敦煌、瓜州、玉門、肅北、阿克塞5縣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態屏障。
2018年1月8日,經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組織批準,位于鹽池灣保護區的鹽池灣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單,編號為2347,成為我國第57塊國際重要濕地。
斑頭雁 攝影/蔡冰
值得一提的是,至2023年,甘肅共有5處國際重要濕地,分別為尕海、鹽池灣、黃河首曲、張掖黑河和敦煌西湖,其中鹽池灣、張掖黑河和敦煌西湖三大國際重要濕地都是祁連山冰雪融水滋養的河西走廊之“腎”。
甘肅鹽池灣國際重要濕地位于野馬南山和黨河南山之間的黨河谷地,西起獨山子,東至黨河富民橋,總面積29876.2公頃。鹽池灣國際重要濕地集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濕地于一體,是青藏高原高寒區與西北干旱、極干旱過渡區極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高原濕地,平均海拔3100多米。
鹽池灣國際重要濕地集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濕地于一體。
全球9條主要候鳥遷徙路線中,東亞西非、東亞-澳大利西亞兩條候鳥遷徙路線在鹽池灣交會,這使得鹽池灣濕地成為各種候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地和繁殖地,有大量濕地鳥類棲息于此,其中包括黑頸鶴、蓑羽鶴、赤麻鴨、紅腳鷸、大天鵝、斑頭雁等明星鳥種。鹽池灣濕地的生境基本處于原始狀態,是野生動物理想的活動場所。
方嘴鷸 攝影/董萬濤
鹽池灣是黑頸鶴最北的繁殖地,自2013年以來,鹽池灣保護區一直致力于監控黑頸鶴的數量,并逐步開展黑頸鶴棲息地環境調查、黑頸鶴生活史監測、黑頸鶴食性選擇等研究,同時開展黑頸鶴衛星跟蹤監測,掌握了鹽池灣濕地黑頸鶴遷徙路線、重要停歇地及越冬地,并積極開展了黑頸鶴棲息地延伸保護。
黑頸鶴 攝影/色擁軍
通過多年對鹽池灣濕地黑頸鶴種群數量的監測調查,鹽池灣濕地黑頸鶴種群較為健康穩定,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繁殖種群,近年的整體數量呈現穩中有升的趨勢:2013年,初步監測鹽池灣濕地棲息著86只黑頸鶴;而到了2022年,這里的黑頸鶴數量達到了208只。
2018年和2019年夏季,研究人員在鹽池灣濕地首次成功開展了黑頸鶴衛星跟蹤工作,初步完成了鹽池灣黑頸鶴種群的遷徙路線研究。通過衛星數據發現,青海大柴旦是鹽池灣黑頸鶴種群的重要停歇地,而越冬地則在西藏林周的卡則增和虎頭山水庫。
鹽池灣是黑頸鶴最北的繁殖地。攝影/色擁軍
除了黑頸鶴,鹽池灣還生活著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驢、豺、棕熊、兔猻和金雕、白尾海雕、胡兀鷲、高山兀鷲等珍稀野生動物,一直備受關注。
野牦牛 攝影/色擁軍
金雕 攝影/色擁軍
兔猻 攝影/盧書祥
兀鷲 攝影/烏力吉
大天鵝 攝影/色擁軍
雪豹作為我國分布的4種大型貓科動物之一,是中亞山地生態系統保護的旗艦物種,對于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和保護整個生態系統都具有重要作用。鹽池灣保護區是雪豹分布最廣泛的棲息地之一,也是全球優先保護的23個雪豹棲息地景觀之一。從2013年開始,鹽池灣保護區就積極與科研院校和機構合作,系統地開展雪豹的監測調查工作。經過多年監測研究表明,鹽池灣生存的雪豹超過110只。
雪豹 供圖/祁連山國家公園酒泉分局
2021年,酒泉分局科研人員捕獲2只野生雪豹活體,佩戴了定位項圈,并開展了雪豹衛星追蹤工作。通過追蹤發現,2021年2月佩戴項圈并放歸的雪豹“蘇葉”,于8月14日已活動189天,活動范圍達600平方公里,活動距離達910平方公里,平均每天移動4.8公里。平均9.8天捕獵一次,捕殺間隔3—19天,進食天數1.7—5.8天,平均進食時長4天。這表明我國對雪豹的首次衛星追蹤已經獲得成功。
佩戴衛星項圈的雪豹 攝影/烏力吉
白唇鹿是鹽池灣保護區的旗艦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青藏高原特有種。2008年以來,鹽池灣保護區一直致力于白唇鹿的監測和保護。鹽池灣白唇鹿主要分布于疏勒南山區、黨河南山區、大雪山區、魚兒紅區4個區域的高山坡谷地帶,棲息地總面積超過1388平方公里。
白唇鹿 攝影/達布西力特
監測發現,鹽池灣白唇鹿種群數量由2008年的147頭增加到2018年的337頭。目前,鹽池灣保護區白唇鹿種群日趨壯大,已知最大種群個體數已超過70只。
白唇鹿 攝影/蔡冰
豺作為山地森林草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是犬科豺屬中的唯一物種,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IUCN紅色物種名錄中受脅等級為“瀕危”。豺曾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部分省區,但過去30年間,中國境內的豺經歷了嚴重的種群下降和分布區縮減。
豺 攝影/烏力吉
2013年,鹽池灣保護區首次拍攝到豺,此后,豺在鹽池灣一直有穩定的拍攝記錄。從2019開始,祁連山國家公園酒泉分局組織科研人員開展了豺的監測與保護工作。監測發現,鹽池灣豺種群10群,其中最大豺群由14只個體組成,初步估算鹽池灣豺數量在35—50只之間。
鹽池灣獨特的地理環境還孕育了類型多樣的植物資源,這里有高等植物超過421種,豐富的植物類型使鹽池灣這片神奇的土地更加富有生命力。
杉葉藻 攝影/董眾祥
水母雪兔子 攝 影/盧書祥
鹽池灣還涓涓流淌著一條肅北、阿克塞和敦煌3個地區人民的母親河—黨 河。 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7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2. 89億立方米,主要依靠祁連山的冰川冰雪融水、泉水和大氣降水。 黨河在鹽池灣濕地段蜿蜒曲折,像一條飄揚在大地上的絲綢,在夕陽的金光中熠熠生輝。
黨河 攝影/張建昂
總之,鹽池灣是祁連山最亮麗的風景之一,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生長在這里的萬物生靈無私奉獻著,成為400余種高原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
黑頸鶴的家園 攝影/達布西力特
原文發表于《森林與人類》雜志2024年1月刊“祁連山國家公園”專輯,購買雜志,請點擊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