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是白血病的典型性癥狀,多為持續性,體溫一般達到37.5-40度,時有冷感,但不寒戰。但是由于發熱是常見癥狀,很多患者在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后,都會認為可能是感冒或者感染而引起的,往往會忽略白血病的因素,容易導致白血病迅速發展。
我就遇到了一個以發熱為主癥的白血病患者,當時去西醫醫院沒有辦法處理,經過朋友介紹來到我處治療,最后經過幾個月的治療,患者最終治愈。
白血病低熱得重視
基本信息
【患者】:患者女,34歲,2020年8月9日。
【主訴】:傍晚低熱2個月。
【病史】:該患因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做了骨髓移植后,出現了腎損傷,最近兩個月來傍晚出現低燒(多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醫院沒有辦法有效處理,遂求中醫治療,經人介紹到我診所就診。
【癥見】:患者每天下午5點開始,先是怕冷,然后開始發熱,一直到半夜10~11點左右醒后滿頭大汗,出了汗以后燒就會退下來。飯量很小,雖然感覺沒有飽,但飯到口里又不想下咽,午休后會吐,即使瞇一小會兒,醒了以后也容易吐。睡眠質量不好,感覺特別煩躁,多夢易醒。
腎積水,右側腎區感覺脹痛,有一跳一跳的感覺,尿頻,小便到后段感覺灼熱,尿乳白色,伴粘稠狀如濃痰樣東西,偶爾還有血色。夜起2~3次,大便可。舌淡苔白膩,根部偏腐,舌中凹陷,舌下脈絡瘀阻。左脈滑數有力,略澀,關小豆,浮而搏指,略有結代;右脈滑小數略澀,遲沉細。
西醫診斷為白血病,中醫診斷為膏淋、發熱。
濕為陰邪,濕遏熱伏,則午后身熱。舌淡苔白膩說明脾虛濕盛;舌根部偏腐則說明濕熱蓄結下焦。正是由于濕熱困脾,脾不健運,所以飯量小;中焦濕阻,胃氣上逆因此午休后會吐。
睡眠質量不好,感覺特別煩躁,多夢易醒,小便到后段感覺灼熱都說明患者體內有熱。
濕熱下注膀胱,氣化不利,脂液失于約束,則小便不利而如脂如膏,導致尿乳白色,伴粘稠狀如濃痰樣東西。
瘀熱結于下焦,損傷血絡,血滲于尿中,故尿中帶血;熱聚膀胱,氣化失司,故小便頻數。舌下脈絡瘀阻則說明有淤血。舌中凹陷說明中氣虛。
左脈滑數有力,略澀,關小豆,浮而搏指,略有結代;右脈滑小數略澀,遲沉細明顯就是濕熱蘊結,痰凝瘀阻的脈象。
屬于中醫證型中的水熱互結,濕熱蘊結,痰凝瘀阻。辨證之后,我決定以清熱養陰,利水除濕,化痰消瘀為治則為病人進行治療。初次擬方為:豬苓湯、三仁湯、黃芩滑石湯、溫膽湯、程氏萆薢分清飲加減。
二、白血病中醫治療過程
處方如下:澤瀉20克、茯苓15克、豬苓15克、白術15克、滑石15克、阿膠10克(烊化兌服)、通草6克、萆薢15克、石菖蒲15克、苦杏仁10克、豆蔻6克(后下)、薏苡仁30克、淡竹葉10克、甘草6克、厚樸10克、法半夏15克、黃芩10克、竹茹15克、茯神15克、枳實10克、陳皮15克、佩蘭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車前草15克、小薊10克,5劑,水煎服,日一劑,三次溫服。
另配中藥藥丸一個療程(3個月),以治其本。
患者吃了上方后,各種癥狀都好轉,困擾了患者幾個月的低燒、失眠、胃口不好的問題都明顯好轉。只是小便問題還有,大便偏干。在上方的基礎上加梔子10克、柴胡25克、木通10克、生地黃30克,7劑。
此后,患者再沒有主動聯系過我,后來通過助理的回訪得知患者的病情已經好轉得差不多了。
白血病的治療經驗
本病案中患者的情況比較復雜,既有移植手術后人體元氣虛損,又有中焦脾胃虛弱,脾強胃弱,知饑而不欲食,睡后易嘔,同時又有失眠多夢,膽郁痰擾,而且還有尿頻之淋證,即有灼熱血尿之血淋,又有尿白濁之膏淋,最主要的是真陰虧虛、三焦濕熱之下午低熱,至半夜則汗出而解。
復雜的病證,用單方肯定是無法解決全部問題,必須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合方化裁,對于這個患者的情況用到了豬苓湯、三仁湯、黃芩滑石湯、溫膽湯、程氏萆薢分清飲,復診時還用到了小薊飲子,諸方合方化裁,有的用到了全方,有的只是用了其中的幾味藥,但取其方意,所有一切都是根據患者情況而設,故效果很好。
1.豬苓湯
本方以利水為主,兼以養陰清熱,是治療水熱內結傷陰證的代表方劑。方中以豬苓、茯苓滲濕利水,滑石、澤瀉通利小便,泄熱于下,兩者相配,分消水氣,疏泄熱邪,使水熱不致互結;更佐以阿膠滋陰,滋養內虧之陰液。諸藥合用,利水而不傷陰,滋陰而不戀邪,使水氣去,邪熱清,陰液復而諸癥自除。2.三仁湯本方為濕溫初起,邪在氣分,濕重于熱之證而設。方中杏仁苦辛,輕開肺氣以宣上;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氣化濕以暢中;薏苡仁甘淡滲利,滲濕健脾以滲下,方中杏仁宣上,白蔻仁暢中,薏苡仁滲下,三焦并調。半夏、厚樸辛開苦降,行氣化濕,散滿除痞,助蔻仁以暢中和胃。滑石、通草、竹葉甘寒淡滲、清利下焦,合苡仁以引濕熱下行。3.溫膽湯
溫膽湯系中醫經典化痰名方,主治膽胃不和、痰熱內擾之證。方以半夏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膽氣清肅,煩嘔得止;枳實破氣消痰,與半夏相配,氣順痰消,氣滯得暢,膽胃得和;陳皮燥濕化痰,助半夏祛痰,健脾加強枳實行氣之力;茯苓健脾滲濕,以絕生痰之源,且有寧心安神之功;甘草益脾和中,協調諸藥;生姜祛痰止嘔,又可解半夏之毒;甘草、茯苓為伍健脾祛濕,調和脾胃,使中州得運。諸藥相合,化痰而不燥,清熱而不過寒,使痰熱得化,膽熱得清,共奏理氣化痰之功。4.程氏萆薢分清飲方中以萆薢為主,利濕通淋,分清別濁,為治療本證的特異性藥物;配合黃芩清熱燥濕,車前子利水通淋,清利膀胱濕熱;石菖蒲化濕通竅、定心志以止小便頻數;佐以茯苓、白術健脾祛濕,使脾旺能運化水濕。5.黃芩滑石湯方中以黃芩清泄濕熱;合以豬苓、茯苓、滑石、通草清熱利濕;白蔻仁理氣化濕。諸藥配伍,有清熱化濕之功。6.小薊飲子
二診加入梔子10克、柴胡25克、木通10克、生地黃30克后,合成小薊飲子(生地黃;滑石;蒲黃;淡竹葉;梔子;木通;甘草)小薊飲子證為下焦瘀熱,損傷膀胱血絡,膀胱氣化不利所致。生地黃養陰清熱,涼血止血,使利尿不傷陰。滑石、木通、淡竹葉清熱利水通淋;梔子通利三焦,導熱下行。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全方以涼血止血藥與利尿通淋藥合用,但以涼血止血為主,又在涼血止血中寓以化瘀之法,使血止而不留瘀;以利尿通淋藥為輔,又在利尿通淋中寓以養陰之法,使利尿而不傷陰。
加佩蘭、藿香芳香化濕;加茯神寧心安神。
【開方服藥請找專業醫生進行咨詢,切勿自行抓藥服藥!】武漢庸勝堂中醫門診部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東西湖大道2858號立方時空商業大廈C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