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朝廷將位于功德林路一號的一處廟宇設立為勞改處。
新中國成立后,這里關押了一群特殊的犯人,成為戰犯改造監獄,其中不乏國民黨高層領導及大家耳熟能詳的政治犯,因為他們特殊的身份,許多人之間都存在矛盾,他們之間的故事也被拍成了多部影視作品。
比如說陳長捷和傅作義因為天津戰役一守一攻,結果死守前線的陳長捷成了戰犯,傅作義成了起義英雄,種種原因讓他十分痛恨傅作義。
黃維則最恨廖運周,淮海戰役時這個他最看好的小學弟突圍前起義,倔強的黃維為此始終不肯對共產黨低頭,半輩子都在和永動機較勁。
而戰功赫赫的王耀武也有最恨的人,他和吳化文的淵源說來話長。
1904年,吳化文出生在山東掖縣的一個窮苦人家,17歲老家還發了大洪水,十幾口人連吃飯都沒有著落,于是他投奔到了馮玉祥麾下的西北軍。
窮苦又機靈的他很快獲得了馮玉祥的賞識,他一步步從傳令員做到了軍官,1929年,西北軍發展受阻,吳化文轉而投到了蔣介石旗下,甚至他還在1943年跟隨汪精衛投靠了日方。
接連幾次倒戈讓軍中許多人對他十分不滿。
兩年后,日本方大勢已去,因為吳化文手握兵權,蔣介石決定再次利用他來對抗共產黨,但因為自己幾次倒戈,蔣介石早已把他當做棄子,連同他手下的軍隊都坐上了冷板凳,眼看前途未卜,吳化文慌亂之中找到馮玉祥求他指條名路,于是馮玉祥向他推薦了李濟深。
李濟深是杰出的民主進步人士,因為吳化文身份特殊,他和周總理商量了對策,爭取得到吳化文的支持,而這只老狐貍面對共產黨的橄欖枝并沒有打算把全部的籌碼壓上,隨后我方多次對他提出起義要求,都被他以時機不成熟拒絕。
1948年3月,吳化文在蔣介石面前終于有了用武之地,由于國軍七十四師和李仙洲都遭遇了重創,他們不得不重用吳化文。
況且主帥王耀武和吳化文還是同鄉,對他天然多了一份信任,于是為了加深兄弟情,他還特意向蔣介石提議提升吳化文為軍長,讓吳化文大為驚喜,很快把起義計劃拋之腦后。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吳化文和妻子的一次談話,在吳化文因為被提拔沾沾自喜時,他的夫人很快發現了事情的嚴重性,再加上地下黨的身份。
她勸阻道:“老吳你好好想想,坐了這么長時間的冷板凳,為什么在濟南戰役開始的這個關頭蔣介石提拔你?這不是明擺著拉你出去擋子彈嗎?”
吳化文聽完如夢初醒,他向來謹慎行事、見風使舵,這次差點栽進去,嚇得他出了一身冷汗,這才下定決心起義。
1948年9月,濟南戰役爆發,吳化文在緊要關頭還是耍起了小聰明,他傳來的進攻地圖竟然沒有絲毫誠意,反而讓我軍舍近求遠,明擺著還是想保持中立持續觀望。
于是我方不再和吳化文周旋,直接發起了軍事壓制,眼看著炮火打到了眼前,吳化文終于招架不住,于9月18日晚上發動起義,為了顯示誠意,他還主動提出把妻兒送到我黨這邊。
等到王耀武有所反應,已經是19日早上,看到吳化文出現在共產黨司令部,他恨得牙癢癢,也知道自己的苦心經營的軍事防線徹底告吹,他立刻發電報給蔣介石說明此事,最后得到的命令是嚴防死守。
絕望之下,王耀武迅速分析了局勢,首先沒有聽從蔣的安排殺死俘虜的地下黨,其次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手下的性命,讓他們不必自裁,極大程度地減少了共產黨處理戰犯的難度,也讓他再俘虜后得到了善待。
此戰之后,王耀武和吳化文得到了截然不同的待遇,王耀武成了戰俘,被關在功德林改造,而吳化文則免除了罪行,在浙江任省政協副主席。
在獄中他多次寫信給吳化文發泄自己的憤懣,痛恨吳化文的倒戈和不義行為之余,也譴責他沒有捎上自己。
至于王耀武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否真的會起義,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但值得肯定的是,勝利總歸會屬于正義那一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