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翹首期盼三年后,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如期而至,各大獎項相繼進入提名候選階段。代表至高榮譽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由教育部、工信部、中科院等機構提名了13位候選人。他們各個都在學術上卓有建樹,其中,來自北京理工大學的毛二可院士榜上有名。
毛二可院士
毛二可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雷達、信息處理技術專家,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雷達技術的研發和創新,對中國雷達技術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不僅如此,毛二可在北理工任職多年,與這所有著“紅色血脈”的著名高校同呼吸,培養了大批獻身雷達事業的優秀學子。
也正因如此,毛二可在2024年1月由工信部提名成為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完全是實至名歸的。
202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候選人
一生結緣北理工,萬千寵愛無線電
出生于1934年1月26日的毛二可,剛剛度過了90歲生日。由于是家里第二個兒子,父母給他取名叫“二可”。小時候的毛二可性格十分內向,凡事不爭不搶,卻很容易靜下心全神貫注做一件事。這種性格成為他后來從事科研的一大優勢。
由于父親工作變動,年少時候的毛二可輾轉于北京、廣州、重慶等地。他思維活躍,對無線電充滿濃厚的興趣。那時候,重慶有許多在抗戰期間搬遷過來的工廠,為年少的毛二可和無線電發燒友提供了許多“創造”的機會。他們總喜歡從廢舊的電子器件中倒騰一些配件,然后自己組裝。
建國后,毛二可進入著名的重慶南開中學讀書,并加入了中國無線電學會南開分會,在那里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原北京工學院
那時候,華北大學工學院(北理工前身)迎著新中國的曙光,成為新中國第一所重工業大學,牽動了無數有志青年的心。高中畢業后,恰逢由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而來的北京工學院招生,毛二可聽說有電機制造相關后欣喜若狂,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北京工學院。
就這樣,毛二可進入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攻讀雷達專業。或許在那個時候,毛二可也沒有想到,自己的一生會從此與北理工和雷達技術結下了不解的緣分。
在當時的北京工學院,“紅色精神”激勵著每一位年輕人學好專業,報效國家。在學校,毛二可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學習中去。然而,隨著專業學習的不斷深入,毛二可也看到了我們國家在雷達技術領域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便暗自下定決心,立志要攀登學術高峰,追趕世界先進水平。
因此,畢業后,毛二可留校任教,繼續鉆研他喜歡的無線電技術,把自己的大好年華奉獻給了北京理工大學和祖國的雷達事業。
青年時的毛二可
堅守科研第一線,勇攀雷達最高峰
建國之后,不管是發展國防科技的需要,還是民用服務的需要,都對雷達技術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然而當時,國內在雷達科技領域十分落后,毛二可的研究,陪伴中國雷達事業從起步到追趕,再到引領的過程。
1957年,剛剛畢業留校任教的毛二可,就參與組建了當時國內高校最大的雷達實驗室。架設復雜的雷達系統需要極高的技術,毛二可和團隊日夜趕工,為了提高效率干脆住在雷達車里,組裝后不斷調試才終獲成功。
這些一般人看起來十分“專注”的行為,在毛二可身上不過是“家常便飯”。毛二可曾不顧電磁波輻射對自己身體的危害,累計上機1000多個小時;他也曾在雷達實驗中過度疲勞,不小心被上千伏高壓電打得手臂撕裂、滿手鮮血。但是,為了能攻克最前沿的難題,他也毫不畏懼。
毛二可在實驗室
就是憑借這樣的干勁和攻堅精神,毛二可在雷達系統及雜波抑制信號處理和雷達跟蹤的信號處理方面取得一大批重大的科研成果,極大地提高了中國雷達動目標顯示、檢測性能及跟蹤的精度和速度,也推動我國在雷達技術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毛二可的一生,就是一部不斷進取的篇章:他22歲就設計出“新中國第一個電視頻道”,后來又主導設計了中國第一臺相控陣雷達,研制出新型雷達“動目標顯示裝置”;75歲的時候,他又創立了國內高校第一家學科性公司,讓國家重大需求科技領域的前沿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
他的研究成果,獲得的國家級技術發明獎就有6個,其中就包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995年,61歲的毛二可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是對他在工程技術領域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肯定。
毛二可在北理工
躬耕教學七十年,桃李芬芳滿天下
從1956年畢業之后,毛二可就一直在北理工任職,從事雷達系統研究的同時,也不遺余力培養年輕的優秀學子。那時候,國內雷達人才稀少,教學資源短缺,他就自己編撰教材,他的《電荷耦合器器件動目標顯示對消器》《雷達站全國統編教材》等書籍,都是國內雷達技術學科重要的教科書。
迄今為止,毛二可領銜的新體制雷達與實時處理教師團隊,已經成為北理工的“明星團隊”,先后被授予“全國先進科研集體”“國防科技工業優秀科技創新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榮譽稱號。
毛二可上課
作為國內第一代雷達技術專家,毛二可培養的許多人在后來雷達系統領域的佼佼者。如今,第二、三代雷達系統專家已經成為國內雷達技術研究的中堅力量,他們當中許多人受到毛二可的影響,都選擇投身技術攻堅。
改革開放之后,國內科技企業如雨后春筍涌現,在距離北理工不遠的中關村,更是聚集了大批高科技企業。上世紀90年代,北理工的畢業生如果留校任教每個月工資不過600元,但是如果進入中關村的公司,月薪高達萬元。許多年輕人因此選擇進入企業。
為了留住年輕的人才,毛二可想盡辦法給年輕人漲工資,甚至工資比他還高。龍騰、吳嗣亮、高梅國等青年教師骨干選擇留下,他們今天都已經成為北理工教授和學科領銜人,龍騰還成為現任北理工校長。
北京理工大學
雷達系統奠基人,提名國家最高獎
一生引領雷達系統及其信號處理領域的研究,毛二可被譽為是“中國雷達信號處理領域奠基人”。他曾經獲得無數榮譽,在他看來,只有國家和人民的認可,才是最高榮譽。
如今,毛二可被提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實至名歸。不管最后是否能夠獲獎,他內心澎湃的“紅色精神”和在學術上的建樹,都足以成為流芳百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