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曉偉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是唐朝詩人張繼寫的《楓橋夜泊》。詩中的月亮、烏啼、霜、江楓、漁火……,構成了一幅絕美的江南水墨山水畫,又讓人產生一絲寂寥的寒意,以至于千般愁緒。
不過這首詩在翻譯上卻存在很大爭議。不僅僅是《全唐詩》將“漁火”寫作“漁父”。
有人就認為“烏”不是指烏鴉,而是指烏臼。甚至還有人認為“烏”應該是一個地名,是指唐朝年間的烏啼鎮。根據史書記載,烏啼鎮離寒山寺不遠,兩地相隔不過10里地。
至于“江楓”,絕大多數人認為是指江邊的楓樹,此處的“江”是指吳淞江(蘇州河)。所以他們將這首詩翻譯為:“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面對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我憂愁難眠。姑蘇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這幾乎就是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
不過,也有人認為“江楓”應該是指江村橋和楓橋這兩座橋。
除了“烏”“江楓”等字存在爭議之外,詩文后半段的“夜半鐘聲”在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看來也是有問題的。歐陽修認為唐朝時期的寺院哪有在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不過經多人實地查訪,得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的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這個疑問算是解決了。
2010年1月1日,筆者因這首詩的絕美意境,也為了圓小時候的夢,便從千里之外的青田慕名去了一趟蘇州寒山寺,順便聽一聽寒山寺新年的鐘聲。
結果,筆者到了寒山寺之后,非常失望,認為被張繼騙了。按照這首詩的詩意,筆者當時聯想到的是這樣的一種絕美意境:寒山寺建在懸崖之上。月色下,幾只寒鴉哀鳴著掠過薄霧。懸崖下,江中漁火點點。
然而事與愿違,眼前的寒山寺不過建在平原上,寺前也不過是一條10多米寬的臭水溝,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江。(后來得知是京杭運河,所以“江邊楓樹”的說法不成立。)
這種失望就像你在網絡的另一端,沖著網名隱隱約約感覺對方應該是個美女帥哥。結果興沖沖地約見之后,卻發現對方是個大媽或摳腳大叔,實在令人沮喪。
在看了寒山寺之后,筆者當時便產生了這樣的一種想法,那就是:有一種美應該藏在心底,你就會永遠覺得美好和愉快,不至于見光死。
后悔此生到寒山寺,破壞了自己心中本來念念不忘的美好夢境。后來筆者在得知“江楓”可能是指江村橋和楓橋這兩座橋之后,覺得錯怪張繼了。張繼并非標題黨!
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產生的大背景,有助于更精準地翻譯這首詩:安史之亂爆發后,湖北襄陽人張繼不得不逃離唐朝帝都長安,一路顛簸到了蘇州城外的楓橋邊,萬般惆悵下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現在筆者就試著翻譯這首詩,大家看看對不對。后世的教科書如果需要,可拿走:
月亮西落,烏鴉開始啼叫。在這個霜氣滿天的凌晨,我(張繼)望著江村橋和楓橋邊的點點漁火,因憂愁而一夜無眠。正在這時,姑蘇城外寒山寺,半夜里敲響的鐘聲傳送到了我的船上……
更多精彩點評,詳見《賴曉偉重評石頭記》。
#網易詩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