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中國,可以說自1962年10月我國對印自衛反擊戰開始就結下了梁子。
1961年,印度從葡萄牙人手中收回被占領的果阿地區,這一標志性事件,一時令印度有些盲目自信了,其自稱是全世界僅次于蘇美的“第三軍事強國”。
加之當時中蘇關系交惡,蘇聯在印度背后煽風點火,印度一時迷失了方向,開始在我國邊境附近多次制造摩擦,最終導致了對印自衛反擊戰。
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進展非常順利,前后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收回了所有被印侵占的領土。
也正是這一戰,讓印度切實看到了中國陸軍的實力,和自己盲目自信的后果。
關于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真相,文史君在文章《1962年,為何要發動“對印自衛反擊戰”?主席實在不想,印度欺人太甚》曾有解讀,感興趣的讀者可點擊上方標題進行閱讀。
到了近代,隨著印度綜合國力提升到了新的臺階,加之印度總人口超過了中國。此時印度又有些沾沾自喜,盲目自大。
據相關新聞報道稱,在最近的中印兩國高層關于“中印邊界問題”的談判中,兩國進行了長達48小時的會晤,但收效甚微。
甚至在會晤結束后,印度方面還將中國視為敵對國家,一時在國際社會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其實,印度不僅與我國存在著邊界問題,它幾乎與所有鄰國都存在著邊界摩擦,如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緬甸、馬爾代夫等。
印度這種多處樹敵的做法,其實與他的過分盲目自信不無關系。
這不,網傳一則印度消息,印專家在面對采訪時稱,中國的導彈儲備最多只能用2天,根本不能對印度構成威脅。
對于印的這一言論,我方未給予表態。但有俄專家面對印的囂張跋扈和盲目自信,直言道:“別說導彈儲備只有2天,你能撐10分鐘算你贏”!
理論上來講,簡單的以具體的天數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武器儲備量,是極不科學的。
因為衡量一個國家的武器儲備能堅持多久,和很多因素都有關系。如潛在的敵人數量、類型以及戰爭的性質和規模等。
還有一點,據搜索的結果顯示,中國的導彈儲存量絕不少于5000枚,因此印度的說法(印度專家估算只擁有1000枚導彈庫存)是不準確的。
另一方面,有觀點認為中國的導彈庫存足以支持軍隊在戰場上投入2到3周的時間,但這也受到與不同對手對抗情況的影響,可能會有所變化。
總體來說,中國的導彈儲備量應該足夠支撐到戰爭結束,根本無需擔心其可持續性問題。
再說了,中國還擁有完備的工業生產線,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資源,這一點其實也是印度所不具備的。
如果將我國與印度的軍事實力進行比較,其實我國還是有明顯優勢的:
1、當前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前三的陸軍、最先進的戰機、3艘服役航母以及最強的導彈技術以及核武器,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小覷的實力。
2、我國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強勁的經濟實力是軍事的基礎和保障。
3、我國擁有完備的工業生產線,也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強國、大國,如有戰事來臨,不間斷的工業生產,會提供源源不斷的戰略資源。
4、印度很多武器裝備源于國際進口,尤其是先進的導彈,印度還沒有獨立研發的能力。
整體上來講,在東南亞乃至亞洲地區,印度的軍事實力還尚可;而中國的實力,是放眼全球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甚至連美國也不敢輕易挑釁我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世界局勢向來復雜且多變,即便我們擁有足夠的力量維護國家安全,但也應對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有著高度的重視。
中國一直以來遵循“以和為貴”的原則,希望周邊國家能夠明白中國的良苦用心,不要試探和挑釁中國的底線。和平共處才是任何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基本原則。
讀者們,關于“印專家對中國軍事的評估”,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