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詩人林補,愛梅花、種梅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林補在山園小梅一詩中,寫有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南宋詩人王十朋對林補評價甚高,認為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林補詠梅詞影響了無數詩人,姜夔便是其中之一。姜夔自度曲《暗香》、《疏影》,婉轉動聽,又以同名詞牌填兩首詠梅詞,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亦成絕唱。
姜夔字堯章,別號白石道人,南宋詞人。他一生清貧自守,耿介清高。屢試不第之后,流落江湖,成為布衣詩人。早有文名的他,被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欣賞,曾以清客身份與張镃等名公臣卿往來。
姜夔秀氣挺拔,體型消瘦,身著寬松的衣服,飄飄若仙。書中說他氣貌弱不勝衣,意思是說,身體瘦得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令人驚奇的是,他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無窮的能量和智慧。多才多藝的他,工詩詞、精音律、善書法、對詞的造詣尤為深厚。
姜夔對詩詞、散文、書法、音樂,無不精善,可謂蘇軾之后又一個藝術全才。姜夔填詞,取材廣泛。他在詞中感慨時政、抒發情懷,或詠物,或或寫風景、記游、節序、交游、酬贈等事,或感懷戀情。目之所見,耳之所及,皆入詞中。雖流落江湖,卻心懷君國的他,常把感時傷世的思想,漂泊的羈旅生活,融入風景。姜夔的詞,宛如他的長相,超凡脫俗、卓爾不群,有如孤云野鶴。
辛亥年冬天,姜夔冒雪去拜訪石湖居士。居士要求他創作新曲,于是他創作了這兩首詞曲。石湖居士吟賞不已,教樂工歌妓練習演唱,音調節律悅耳婉轉,于是將其命名為《暗香》、《疏影》。
疏影 苔枝綴玉 姜夔
辛亥之冬,余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疏影》一詞集中描繪梅花清幽孤傲的形象,寄托作者對青春、對美好事物的憐愛之情。
上片寫梅花形神兼美,開篇便展現一幅素雅清麗的”梅枝雙棲圖”。“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一株古老的梅樹,枝干蒼勁有力,美玉般晶瑩剔透的梅花,點綴在枝頭。兩只小小的翠鳥,棲宿在梅花叢中。苔枝,意為長有苔蘚的梅枝,老梅枝常有苔蘚。綴玉,意為梅花像美玉一般,綴滿枝頭。
苔枝與翠禽的綠色,生機勃勃,與梅花相映成趣。詩人以絕妙的文筆,字里行間不露半個梅字,而梅的形象卻躍然紙上,栩栩如生。詞中苔枝綴玉的靈感,來自范成大。
范成大在《梅譜》中說,紹興、吳興一帶的古梅,“苔須垂于枝間,或長數寸,風至,綠絲飄飄可玩。”周密在《乾淳起居注》中寫道:“苔梅有二種,宜興張公洞者,苔蘚甚厚,花極香。一種出越土,苔如綠絲,長尺余。”。
“有翠禽”二句,引用羅浮之夢的典故。根據柳宗元《龍城錄》的記載,隋代趙師雄游羅浮山,夜里夢見自己與一個素妝女子共同用飯。女子芳香襲人,又見一綠衣童子,笑歌歡舞。趙師雄醒來一看,發現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樹下,樹上翠鳥歡鳴,女子早已無影無蹤,只見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殷堯藩在《友人山中梅花》一詩中寫道,好風吹醒羅浮夢,莫聽空林翠羽聲。姜夔以“苔枝綴玉”比擬羅浮女神的風韻,讓原本典雅清秀的梅花,更添幾分浪漫。作者很喜歡引用這個典故。他在《鬲溪梅令》有句說,謾向孤山山下覓盈盈,翠禽啼一春。
接下來的畫面,月下梅影。“客里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詞人在羈旅途中看見梅花的身影,宛如獨翠竹的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里,默然無語。《楚辭·離騷》寫道,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此處,梅花化身佳人,佳人暗自惆悵,詞人自己,何嘗不是如此?此處的無言,可謂一語雙關。既寫出梅花的孤傲,又暗寫詞人落寞的心境。
“客里”三句由“同宿”轉向孤獨,引出第二個典故——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杜甫在《佳人》一詩中說道,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詞中的佳人,理想中的完美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彰顯梅花的高潔品性,以及絕俗超塵,寧肯孤芳自賞而不同流合污的氣質。梅花的氣節,何嘗不是作者自己?
引經據典,是詩人常用的創作方式。北宋詞人曹組在《驀山溪》詠梅詞中寫道,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巧妙地化用典故,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想當年,林逋僅改動江為殘句中的兩個字,將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改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經過林逋這一妙筆生花的化用,梅花從此有了神韻。而疏影、暗香也成為梅花的代言詞。如今,音樂才子姜夔,親自作曲,創作了疏影、暗香,又讓梅花有了聲音之美。“客里相逢,更添一種漂泊紅塵的寂寞感覺,而“籬角黃昏”一句,有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嘆。梅花的高潔品格,躍然紙上。
詞人借用昭君出塞的典故,抒發自己的情感。“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遠嫁匈奴的王昭君,在北方的荒漠,生活不習慣,也只能暗自神傷,孤獨地江南的故土。“不慣”與“暗憶”的運用,可謂絕妙,將深刻的思念之情,寫得惟妙惟肖。
“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詞人筆下,遠方的昭君,環佩叮咚,月下歸來,化為一縷梅花魂,獨自在月下沉思。此處花人合一,人是梅花,梅花為人。而月夜歸來的場景,更突顯了梅花“幽獨”的氣質。
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靈感來自于杜甫《詠懷古跡五首》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而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的靈感,取自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唐代詩人王建《塞上詠梅》一詩說,天山路邊在株梅,年年花發黃云下。昭君已沒漢使回,前后征人誰系馬。也是作者創作靈感的源泉。
“黃昏”與“月夜,“花”與“玉”,“幽獨”與“無言自倚”,遙相對應。“幽獨”一詞,更是總結了上片的精髓。至此,全詞的情感基調已然明了,最后一句為點睛之筆,梅花孤傲清雅的靈魂,躍然紙上,令人感嘆。
下片進一步贊美梅花,從梅花的容貌、靈魂到現實生活里的作用。過片的“猶記深宮舊事”,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此處緊承上片的“暗憶江南江北”。詞人想象自己心上人,會不會像自己一樣,回憶往事?
“那人正睡里,飛近蛾綠”,壽陽公主正在睡夢里,一朵梅花,不經意間飛落,恰好落在她的眉間。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因眉心的花瓣印,發明了“梅花妝”,宮女爭相仿效。“猶記”三句,引用壽陽公主事。蛾,形容眉毛的細長;綠,眉毛的青綠顏色。
《太平御覽》引《雜五行書》云:“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競效之,今‘梅花妝’是也。”
“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不要春風那般無情,對于美麗清香的梅花,沒有一絲憐惜,任憑風摧梅花,雨打落花。不如早早給它安排金屋,讓它有一個好的歸宿。安排金屋的典故,出自《漢武故事》。漢武帝劉徹。年幼時曾對姑母說,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因而有金屋藏嬌的說法。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詞中代指梅花。
“還教一片隨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時光留不住,梅花亦如此。梅花終究不能長留人間,總有一天,花瓣一片片飄落,隨流水飄去遠方。詞人唯一能做的,便是吹一曲《梅花落》,訴說心中的哀怨。
玉龍哀曲的典故,出自馬融《長笛賦》:“龍鳴水中不見己,截竹吹之聲相似。”玉龍,即玉笛。李白在《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詩中寫道,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意為哀傷的曲子,此處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曲調悲傷,是古代的流行音樂,類似于現代的《癡情冢》。
《癡情冢》哀而不傷,婉轉悠揚,一直是我最愛的音樂。《梅花落》比之《癡情冢》,恐怕只會更動人吧?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夜會問答》中提到《梅花落》,三奏未終頭已白,可見其哀傷至極。因此,《梅花落》又有“玉龍哀曲”的別名。
“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恁時,意為那時候。等到那時,若要再找梅花的身影,恐怕只能看到小窗邊枝葉扶疏的樣子。南唐馮延巳在《憶江南》一詞中說,東風次第有花開,恁時須約卻重來。
《疏影》最后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如此看看來,“小窗橫幅”便是窗前的梅影了。梅花已入畫,可以理解為,月光下映在窗上斑駁的竹影、梅影。如此“天然圖畫”,豈不是更好看?
關于小窗橫幅的典故,晚唐崔櫓在《梅花詩》中說,初開已入雕梁畫,未落先愁玉笛吹。陳與義在《水墨梅》一詩中說,睛窗畫出橫斜枝,絕勝前村夜雪時。作者化用詩中意境,寫出梅花的絕美神韻。
《疏影》結尾與《暗香》開頭遙相呼應,形成一種前勾后連之勢,作者獨創的這種“連環體”,更加立體完整。《疏影》詞中,作者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筆奇妙。作者賦予梅花人類的情感,惟妙惟肖地寫出梅花的風骨。
明天跟大家分享《暗香》。
《疏影》小結:
姜夔《疏影》一詞,先繪出梅花清雅的外形,寫出她孤傲的品性、高潔的情懷,而后化用杜甫、王建詩意,將昭君遠稼異域,不能生還漢邦的故事神化。眷戀故國的昭君,月夜魂歸,化身梅花。花與人,合而為一,意境凄美。
梅花清雅留不住,玉龍哀曲憐落花。梅花凋盡,重覓幽香時,已入小窗橫幅,成為月下窗前之梅影。全詞虛實變幻,別有新意,搖曳多姿的梅花,躍然紙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真為絕唱。詞中未有半個梅字,卻處處蘊含梅花香。
期待更多精彩,請關注誰家庭院木樨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