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刑、斬首、杖斃、石刑、吊籠、火刑、炮烙、剝皮、車裂、輪刑、凌遲……
如果有人在古代因為殺人犯了死罪,以上幾款死刑方法總有一款適合他。
因為制度原始,古代統治階級往往通過殘酷的死刑方法,來維護社會的穩定。
人類進入現代文明后,有了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同時因為一些社會思潮的原因,以恐嚇表現為主的死刑方法,逐漸沒有了存在必要。
執行死刑的方式,漸漸變得越來越科學。
? 斷頭臺 ?
隨著社會發展,18世紀中葉,人們開始關注死刑痛苦,并開始尋找方法,減輕死刑犯的痛苦。
為此,18世紀的法國開始推行斷頭臺。
路易十六上斷頭臺
斷頭臺的發明時間,大約是14世紀泛大英地區,并有過局部地區的執行和廢用。
直到18世紀末,法國再次啟用,通過國會成為唯一合法死刑,在法國大革命的浪潮中,被全世界所熟知。
可以看出,斷頭臺的主體結構,是一個高大的直立框架。
下面是固定犯人頸部的卡位,上面懸掛著一把厚重的傾斜刀片,通過繩索固定在下方。
行刑的時候,只需要解開繩索,厚重的刀片就會在重力的作用下,迅速下落,快速而有力地斬斷犯人的脖子。
頭部則滾落在下方的籃子或其它容器中。
1794年5月8日,著名化學家拉瓦錫被送上了斷頭臺。
拉瓦錫死后,拉格朗日惋惜道:他們只一瞬間就砍下了這顆頭,但再過一百年也找不到像他那樣杰出的腦袋了
他用自己的生命做了最后一個實驗,他讓劊子手夏爾·桑松(因處決3000人而在當時赫赫有名)數他頭顱掉落后可以眨多少次眼睛。
桑松最終確定拉瓦錫眨了11下眼睛。
也就是說,斬首之后,人的確可以在短時間存在意識。
斷頭臺或許可以在一定程度減輕死刑犯的痛苦,但或許有限。
高大的斷頭臺,卻會增加恐怖象征。
? 現代絞刑 ?
19世紀中葉,英國人發現,在重力的作用下,脊椎因為高速沖擊而斷裂,可瞬間造成死亡。
因此,他們逐漸改進傳統絞刑,逐漸發展出了現代絞刑——long-drop。
傳統絞刑
傳統絞刑往往通過身體重量來拉緊脖子上的絞索,往往通過窒息和持續時間的大腦缺血,來造成死亡。
整個過程比較漫長,通常需要 10-20 分鐘罪犯才會在痛苦掙扎中死亡。
現代絞刑long-drop,則是在足夠高的距離摔下,致使脊椎因沖擊而斷裂,使得犯人迅速死亡。
現代絞刑
不過,要科學地進行現代絞刑也并不容易。
距離太低,脊椎不會折斷;距離太高,犯人會被繩子直接斬首。
這個問題,最終被愛爾蘭醫生塞繆爾·霍頓( Samuel Haughton )所初步解決。
1866年,塞繆爾發表論文——《從機械力學和生理學角度看絞刑》。
塞繆爾經過大量觀察和計算,最終發現絞刑的最合適繩長為:
用2240除以犯人的體重(磅制單位)。
雖然他是第一個用科學思維看待絞刑的,但他計算值卻過大,在他擔任死刑委員會成員期間,經常有犯人因為剪應力過大而被斬首。
1886年,英國政府委托阿伯德爾公爵進行重新計算,結果顯示,系數應該降低到1260(112磅體重以上者)和1120(112磅體重以下者)。
不過英國政府用了更保守的系數840。
這個系數的確有點低了,常常造成一些犯人經過長時間折磨才窒息而死。
絞刑系數的變遷
雖然多年以后,系數被調整為1000,但具體行刑時,依舊需要依賴行刑者的長期操作經驗。
即便如此,斬首的的情況也時常發生。
在今天,世界上依舊還有58個國家,保留了絞刑。
? 電刑 ?
1889年,現代絞刑在歐洲傳播時,美國人已經把電刑用在了死刑犯身上。
19世紀末期,弧光燈被發明了出來,并用于街道照明。
當時的電壓高達3000伏,常常有人被莫名其妙瞬間電死,而不會留下痕跡。
因此人們認為這是一種不痛苦的死亡方式,而被考慮用于死刑。
死刑推行后,一度被認為是一種快樂死刑。
然而第一例死刑,就讓人們見識到了這種刑法的威力。
1890年8月6日美國奧本監獄執行了第一例電椅死刑。
威廉·凱姆勒因殺死自己的女友,成為第一位電椅受刑人。
凱姆勒被通上第一次電流,電壓為1000伏,他渾身顫抖,十七秒后卻仍然活著。
他很快被第二次通上2000伏電流,雖然身上的肌肉開始被燒焦,但它仍然活著。
直到通了第三次電流,凱姆勒才最終一命嗚呼。
三電而亡。
他全身幾乎被燒成了炭,血管破裂,發出惡臭。
不過電刑并沒有廢除,而是很快得到了改進。
行刑過程,犯人被綁在絕緣的木椅上,胸、腹、手、腳都被皮帶固定,行刑前還要刮掉胡子和腿毛。
行刑時,把連接有電極的金屬蓋套在犯人的頭頂上,中間再放一塊沾了鹽水的海綿,以利于導電。
犯人會被套上黑色頭罩,有的甚至還可以選擇防失禁的尿不濕。
行刑時,會先用高達2000伏特的電壓,連續電擊30秒,隨后再用500電擊,直到死亡。
不過,電擊卻是一種出錯率非常高的死刑方式。
如果海綿沒有濕透,體毛沒有刮趕緊,或者出現其他電路故障,都可能導致犯人被烤焦、著火。
有的甚至反復電擊8次才會死掉。
在一次次慘案面前,美國大部分州逐漸放棄了典型。不過一直到今天,依舊還有極少部分州(田納西州等)保留了電刑。
? 毒氣室處決 ?
1921年,美國人在內華達州推出了全新的死刑套餐——毒氣室處決。
密封金屬艙內,犯人固定在一把椅子上。
椅子上方會布置一筐氰化鈉,氰化鈉的下方是一個裝有硫酸的容器。
行刑時,氰化鈉會被放進硫酸中,生成劇毒的氰化氫氣體,然后毒死犯人。
行刑人員通過窗外的聽診器,判斷犯人生死。
雖然毒氣室處決的效果不錯,但行刑結束后金屬艙、尸體頭發衣物中殘留的劇毒,卻給事后處理帶來巨大的麻煩。
因此并沒有成為主流的行刑方式。
? 槍決?
整個20世紀,全世界主流的死刑方式都是槍決。
槍決的雛形是早在16世紀就出現的——炮決,據傳莫臥兒帝國最早使用。
16世紀~17世紀的早期西方軍事帝國,進行殖民的時候,非常喜歡把“叛亂者”綁在炮口進行處決。
一直到1857年,英國依舊在用這種方法處決印度“叛亂者”。
炮決執行過程,囚犯通常被綁在炮上,被炮口抵著后腰的上邊
隨著手槍被發明改進,槍決也逐漸成為了主要的行刑方式。
早期槍決一般用于戰爭,沒有什么固定標準,多由數人共同執行。
最早把槍決納入死刑標準形式的是20世紀初的前蘇聯,最常見的方法是將手槍子彈(“九克鉛”)射入后腦勺。中國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槍決死刑為主。
迄今為止,全世界依舊還有70個國家保留了槍決。
? 注射死刑?
隨著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再加上對尸體完整性的需求。
1977年,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率先推出了注射死刑。
加利福尼亞圣昆廷州立監獄進行致命性注射的房間
作為科學死刑的集大成者,注射死刑有著標準的科學流程。
首先犯人會被綁在執行床上,連接心率測量儀器,雙臂靜脈插入導管,一直連接到隔壁的自動注射器上。
其中只有一根會注射毒劑進入人體,一根作為備用。
兩根管道,都需要先用生理鹽水讓其保持暢通。
執行死刑時,只需要按下“注射鍵”,電腦就會自動操控,把藥物注射進入犯人的身體內。
輸送模塊有八個注射器:包含鹽水的末端注射器(7和8)、包含主致命藥物的注射器(2、4,6)、包含用于備用的注射器(1、3、5)
首先進入犯人身體的是硫噴妥鈉(Sodium thiopental,巴比妥類),這是一種常用于麻醉誘導和藥物誘導昏迷的藥物。
典型的麻醉誘導劑量為0.35克,30-45秒內誘發意識喪失。如果是5克劑量,則可能在10秒內誘發意識喪失。
死刑犯全身麻醉,進入睡眠狀態。
其次是泮庫溴銨(pancuronium bromide,巴夫龍),這是一種非去極化肌松藥,可阻斷乙酰膽堿(肌肉神經中的主要受體)。
劑量0.2mg/kg,肌肉松弛持續4-8h。
這種藥物進入犯人體內后,會麻痹呼吸肌,減少痙攣和疼痛。
最后注射致命劑量氯化鉀,直接為100 mEq(mg×化合價/分子量),大劑量鉀離子影響心肌電傳導,最終導致心臟停搏。
也就是說,犯人最終在麻醉過量、麻痹、心臟停搏中死去。
注射死刑的科學性很快得到全世界的接受,自從1997年中國把注射死刑寫入法律以來,已經成為執行死刑的主要方式。
到了2012年,中國發明出有著電動注射泵的新型“死刑車”,從而讓科學死刑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死刑車造價60萬一張,或許是犯人這輩子睡過的最貴的一張床。
死刑是維護法律的最后底線,也是安撫受害者的最好告慰。
有時,人死或許可以是一種刑罰,但并不等于贖罪。——大仲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