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jié),許多部門和單位陸續(xù)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向困難群眾“送溫暖”。這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是密切聯(lián)系黨群、干群關(guān)系的重要路徑。因此,要堅守為民初心,力戒形式主義,堅決杜絕把“送溫暖”搞成面子工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處于困境中的特殊群體,往往境況不佳,渴求不一。因此 ,“送溫暖”不能簡單地送上慰問物品,而應(yīng)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深入傾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給予更多“精準(zhǔn)關(guān)愛”。如果只是“鏡頭前面握個手”“三言兩語揮揮手”,就容易寒了群眾的心。
“送溫暖”,應(yīng)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求作為第一選擇。走訪慰問不能止于“慰”,還要在“問”上多下功夫。要跟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打開群眾的“話匣子”,做到交流更交心,心貼心地訪出實情、察到民需,拿出真招實招“對癥下藥”,不斷提升被慰問者的獲得感。
“送溫暖”,應(yīng)把群眾利益作為第一原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biāo)準(zhǔn)。做好走訪慰問工作,要在解決問題上下功夫、見真章,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解群眾之所難。詳細(xì)認(rèn)真摸底,把那些真正困難的職工群眾列為對象,確保他們能夠得到有效幫助。做到結(jié)合實際,有的放矢,把簡單的送款送物升級為送政策、送技術(shù)、送崗位,把有限的幫困資金用于刀刃上。始終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yīng)不答應(yīng)為準(zhǔn)則,用群眾的臉色檢驗工作的成色,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zé)任感,讓群眾過上“時時放得下心”的幸福生活。
寒冬時節(jié)“送溫暖”,彰顯城市溫情,暖人心、聚民心,所以要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同時,應(yīng)動員方方面面的力量,放大向上向善的效應(yīng),用社會的涓涓愛心匯聚成友愛互助的力量,為困難群體更好托舉起“溫暖的天空”。(全媒體記者郝春城)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