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下午,《婁底茶事》第四期,帶著岳麓書院“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墨韻,在飄飛茶香的鵝毛大雪背景下,以傳統文化的姿態,踐行“三茶統籌”的堅定步履,融入“三高四新”戰略部署,聚焦兩會“八大行動”號召,將婁茶發展與“材料谷”綠色結合,以期找到展現婁茶發展的世界觀與方法論,進而步入“現代茶生活”,為婁茶文化傳承貢獻創新力量。
本期《茶事》雖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寂,也沒千古絕唱《滕王閣序》的語驚四;但有“南風灌頂”獨特小氣候和黑茶之祖、湖紅之源的含韻雋永。一部毛文錫《茶譜》,醉倒了渠江之間的茶男使女;一塊“中國茶壽之鄉”首創縣的金字招牌,傳唱著千年茶鄉的古韻心聲。
茶香是高山上的羊腸小道,坎坎坷坷,鵝黃到坡頭,是茶人把清苦的日子熬得有香有色。這里有院士的高瞻、有首席的遠矚、有德華的深刻、有鵠浩的展望,有若寧的智引、有萍姐的慧觀,有美春的追問、有宏志的產業維度以及建明的務實舉措。
從落日余暉到晨曦微明,我們守著靈魂一隅,云海波光一點,我們從茶尖的露珠里尋找到人生的真諦,從一片雪的眸子里窺視了芬香的影子,我們用全部深情滋養一片片小綠葉,在螢火光芒中傾聽杯盞里沉浮的聲音。綠,依然蜿蜒;紅,依然橙亮。
我們,或字斟句酌,或仔細勘校,或走馬觀花,或引經據典。為的是不敢錯過茶史前身的風景。讓茶園更寫意,讓品牌更活力,讓足音更鏗鏘有力,讓歷史厚重更詩意。
是誰?在龍年的蒼穹散落雪花,展讀一番圣潔的《茶事》。是誰?燃一瓣怒放的火焰,把淡淡的茶香變成了冬雪里的一抹黛紅。冬天里這一縷黛紅,飄逸絢爛,如詩如畫。若辛棄疾《瑞鶴仙·賦茶》“倚東風,一笑嫣然,轉綠萬葉鵝黃”。深冬的雪花飄灑,世界一片潔白,而品茗依然是玉潔清澈的本色。《新化紅茶賦》《渠江薄片詩》,令春風里的百花失色,讓牡丹失色者正是這一縷青翠;它如同火種,在冰天雪地之天門山、大熊山、奉家山、烏云山、九峰山燃燒,溫暖著寒冷的冬季。
川月河上,誰飲一壺月光貢?
鏨字巖下,誰曳一縷十八紅?
無二沖里,誰撫一把湘見橙?
野荷谷底,誰在訴說衷腸茗?
荊竹橋旁,誰披肩挑陽金龍?
百年老樅,誰尋熊山千古情?
橋頭河畔,誰煙雨裊裊初青?
金鳳堯灣,誰摸縷縷葉蔓瀅?
雙河雅寒,誰碗情深歲月中?
渠江薄片,誰知了貢茶今生?
《婁底茶事》深情發聲!
文/楊建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