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關鍵詞:乘用車|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價格
更多報告可通過公眾號底部菜單「月度報告」獲取
* 本文使用上險月數據,與上險周數據口徑有差異
2023年,國內乘用車銷量達到2168萬輛,同比增長5.8%,新增119萬輛新車; 筆者統計的數據顯示,2023年乘用車經銷商零售總額達4.7萬億,同比增長7%; 乘用車成交價為21.6萬元,同比上漲0.22萬元,市場折扣率為15.7%,同比下滑3.4個點,如果以2022年折扣水平計算,2023年價格戰導致乘用車市場損失1900億營收。 (注: 以上營收損失僅以2022年折扣作為基數進行估算,并不代表真正發生的營收損失,具體數據以車企和經銷商實際經營業績為準)
2023年國內68家車企/品牌共計擁有2.4萬家4S店,另外品牌的二網/展廳/服務網點共計1.7萬家,兩者合計近4.1萬家網點,銷量占乘用車整體銷量的92%。2023年經銷商關停退網的4S店有1620家,品牌的二網/展廳/服務網點關停2120家,兩者合計3740家。4S店退網比較多的品牌有斯巴魯、哈弗、廣汽傳祺、名爵、馬自達、奇瑞、奔騰、一汽豐田、榮威、北京現代、上汽大眾、長安福特等,這些品牌4S店退網的同時,也有新增網點。
2023年燃油車銷售1339萬輛,同比下滑6.5%,市場份額為61.8%,銷量下跌93.3萬輛; 燃油車銷量下滑較多的品牌有:豐田同比減少21.7萬輛,本田減少14.4萬輛,日產減少13.3萬輛,別克減少11.8萬輛,榮威、五菱減少7萬輛左右,哈弗減少6.5萬輛,福特減少3.3萬輛。 這 些品牌減少的車型多集中在緊湊型車、小型車上面,一方面受到純電、插電混產品競爭的影響,一方面受經濟影響,這一級別的消費者購車需求也在減少。
純電車型銷售494萬輛,同比增長24.4%,與去年同期比較新增96.8萬輛純電新能源車,市場份額為22.8%; 純電新能源車新增銷量一半多來自比亞迪,2023年比亞迪純電車型銷售129萬輛,同比增長63%,新增近50萬輛,其次是埃安增長22.7萬輛,特斯拉增長16.8萬輛,幾何增長8萬輛,寶馬增長5.8萬輛。 增長的車型多集中在小型轎車(新增51萬輛)、緊湊型SUV(新增27萬輛)、中型轎車(新增23萬輛)、中型轎車(新增12萬輛)等細分市場,價格覆蓋10-30萬元區間。 價格戰是純電車型提升銷量最快捷的方法,特斯拉大幅下調model Y和model 3的成交價格,在2023年順利完成了既定的銷量目標。
插電混動車型銷售174萬輛,同比增長65.8%,新增69.1萬輛,市場份額為8%;插電混的增量多是來自比亞迪,2023年插電混動車型銷售110萬輛,同比增長38%,新增近30.5萬輛,其次是騰勢(參數丨圖片)增長9.5萬輛,哈弗增長5.6萬輛,長安歐尚、廣汽傳祺、領克分別增長2.9萬輛、2.3萬輛、2.3萬輛。插電混動車型增量集中在緊湊型SUV (新增19萬輛) 、緊湊型轎車(新增16萬輛)、中型SUV(新增15萬輛)、中大型MPV(新增12萬輛)等細分市場,價格區間從10-50萬元區間。
增程式電動車銷售62.7萬輛,同比增長174%,新增39.8萬輛,市場份額為2.9%。 增程車型銷量增長多來自理想汽車,其中中大型SUV車型(理想L7/L8、 問界M7)增長21萬輛; 大型SUV(理想L9)新增7.6萬輛; 中型SUV、中型轎車銷量也有一定的增長,主要來自長安深藍和零跑。 理想汽車提升銷量的手段和特斯拉類似,也是通過降價方式來實現銷量的增長。
2023年,價格戰是由特斯拉在年初開啟的,不過2023年純電車型增速是近四年新低,頭部企業比亞迪、特斯拉在純電車型銷量中的份額逐漸降低,這也預示各家車企純電車型的競爭逐漸轉到內部結構化的競爭中來,并且純電車型市場份額也逐漸趨于穩定。 另外增程車型在中大型SUV、大型SUV細分市場有一定的成本和售價優勢,2024年增速和市場占有率將會大幅度提升。
10萬元以下市場,在2022年已經下滑25%,減少162萬輛,2023年繼續下跌并且市場份額也在減少,這也說明價格敏感型用戶收入持續減少,并且沒有得到改善。 2023年25-30萬元價格區間新車銷量增長89%,新增85萬輛達180萬輛; 這一細分市場是2023年增速最快的細分市場,也是新能源車快速發展對傳統燃油車影響的一個縮影; 這一細分市場也是首個純電車型銷量超過汽油車銷量的細分市場,25-30萬元價格區間純電車型銷量為77萬輛,同比增258%,汽油車銷量為70萬輛,同比增長28%; 按品牌劃分,特斯拉這一區間新車增加55萬輛,寶馬銷量增長18萬輛,豐田和大眾品牌分別增加8萬輛和6萬輛,主要的原因是因價格競爭的關系,這些品牌整體價格區間下移造成的。
2023年國內乘用車市場中傳統燃油車市份額下滑8.1個點,如果以品牌國別劃分看,自主品牌份額增長5.2個點,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 自主品牌銷售的新車中,純電、插電混動、增程混動等各種動力組合都有所突破,不單單依靠汽油車; 2023年日系車份額下滑最大為3.4個點; 其中汽油車銷量下滑56萬輛,潛在消費者主要是被自主品牌純電、插電混動產品吸引走了,日系純電產品發展較慢,客戶流失較為嚴重。 德系份額下滑0.5個點,不過德系純電車型銷量新增14.3萬輛,這點德系車企要好于日系車企。 德系燃油車仍然保持較強的競爭力,主要是豪華車品牌主要集中在德系,緊湊級別的速騰、朗逸,中型轎車邁騰、帕薩特以及途觀、探岳等SUV產品競爭力要強于其他車企,消費者忠誠度也好于日系。 不過德系也需要加快新能源轉型,避免未來用戶流失。 美系份額下滑0.5個點,美系純電車型份額主要是特斯拉貢獻的,通用、福特新能源發展還較慢。
2023年以汽車集團方式劃分,大眾集團在中國市場乘用車銷量排名第一,全集團包括進口與國產銷量高到318萬輛,同比下滑0.8%,大眾集團在燃油車方面仍然保持一定的優勢,不過需要補齊純電和插混方面的短板,否則燃油車的優勢不會太持久。其次是上汽集團,旗下合資與自主品牌乘用車合計銷售311萬輛,同比下滑10.4%,減少35.9萬輛,旗下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車銷量主要受新能源車挑戰,上汽純電自主品牌智已和飛凡在市場競爭中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一汽集團乘用車銷量為301萬輛,同比增長3.1%,主要受益于大眾、奧迪、紅旗等品牌銷量的增長。比亞迪銷售251萬輛新車,同比增長55.8%,受益于純電車插電混動車型銷量的增長。廣汽集團銷售231萬輛,豐田和本田兩家合資企業油車銷量下滑較多,受新能源車挑戰。埃安銷量增長22.7萬輛,不過盈利性不好,其他集團銷量見下文附圖。
版權聲明: 本文包括文中所制圖表系@桑之未 #原創首發# 轉載或改編請與本人溝通,如有任何侵權行為,侵權者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024-01-29
【往期精選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