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體——魯迅《而已集》。
由飛魚服想到錦衣衛
1月28日,一條“00后扮錦衣衛迎大家返鄉”的視頻在網絡流傳,視頻中是一群穿著古裝的少年在高鐵站迎客,據了解這些少年都是00后的大學生,每天下午在高鐵站表演4個小時。他們說希望辛苦一年,回來過年的朋友感受到盛情款待,心里暖暖的,就很有意義。
然而視頻卻被帶了節奏,有評論稱飛魚服是錦衣衛的標志,會令人聯想到錦衣衛慘絕人寰的歷史,河南鄰省的某大學教授更是質疑:特務給你接站,你會覺得溫暖?一時間輿論鋪天蓋地,當地回應稱將核實了解。
你看,洛陽穿飛魚服的大學生在高鐵站迎客就容易被聯想到明朝酷吏、不合適。北京圓明園這么多年過年時,演員穿上清代八旗士兵服裝重現冰嬉就是重現盛景了?屠城的八旗鐵騎和明朝后期的錦衣衛誰更令人不適?
不說八期鐵騎了,民國時期的特務還穿中山裝呢,但它并不影響我們現在接受它,沒人會揪著身穿中山服的你說:你怎么穿一身特務服裝,想害我嗎?
飛魚服和錦衣衛什么關系?
1、飛魚服是賜服,而不是官服,是皇帝向有功人士賞賜的服裝,相當于一種榮譽,不是官員的標準服裝?!睹魇贰ぽ浄尽酚涊d:正德十三年,皇帝朱厚照賞賜群臣,一品蟒,二品飛魚,三品斗牛,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也就是說飛魚服是賞賜二品官員穿的。
錦衣衛的最高長官錦衣衛指揮使也不過是正三品,按說是沒資格穿飛魚服的,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到了嘉靖年間,嘉靖南巡承天府,特命當時的指揮使張爵穿飛魚蟒衣。
錦衣衛可以穿飛魚服,但穿飛魚服的不一定全是錦衣衛。
2、飛魚服是怎么泛濫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來由于皇帝不遵照禮制,頻頻讓自己的寵臣越制穿著,且賞賜太多蟒服。二來太監劉瑾專政時“蟒衣玉帶濫授心腹之人”,涉及利益群體太大,后任皇帝也難以管制蟒服超發和僭穿的現狀。
皇帝既然不能杜絕僭越現象,大家自然都跟著亂穿。成書于萬歷末年的《萬歷野獲編》稱,到了萬歷年間,京城的高級太監和王公貴族都自制蟒服了,飛魚服甚至成了個別權貴們仆人的服裝了。民間的富商也開始仿效,頗有沐猴而冠的意思。比如《金瓶梅》中,何太監就把皇帝賜給自己的二品官服隨手送給了西門慶,西門慶也就穿著在外面接待客人。
3、10年前飛魚服與錦衣衛的結合。時間到了2014年,一部叫《繡春刀》的電影上映,片中教坊司姑娘妙彤面對沈煉,伴隨著痛苦的回憶哭著說:“我討厭你的飛魚服,還有那把繡春刀”。
在演員劉詩詩令人動容的哭戲加持下,飛魚服和錦衣衛就這樣掛上了鉤??峥岬娘w魚服和德國黨衛軍軍服一樣,在網絡上收獲了一批制服愛好者擁躉。
如果你在抖音上搜索飛魚服,會發現至今仍有許多愛好者身穿飛魚服在各大景區拍攝古裝秀。你說這些視頻拍攝者是有心想當特務、想害人嗎?顯然不是,他們和其他古裝愛好者一樣,只是純粹的喜歡這種衣服而已。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片中錦衣衛沈煉和他的兄弟們穿的并不是真正的飛魚服,無論是歷史記載、出土文物還是孔府舊藏,都顯示真正的飛魚服有紅色、黃色,就是沒有黑色。
前不久,南寧地鐵車站的墻上有一幅頗具民族風的扇子圖案,被有心者稱是日本的太陽旗;河南焦作恩州驛古街掛的白色花草圖案燈籠,也被質疑為“日式風格”,都掀起了不小的輿論。
恐懼輿論的當事方立即進行了替換,但又掀起了輿論的二次反噬,不少網友認為事實并非當初攻擊者那樣,完全是刻意歪曲事實,打著愛國的旗號引導大眾偏執的情緒掀起輿論,實現自己的流量和粉絲增長。
這種現象極為可怕:
如果每一次不管對錯的偏執,都能獲得對方的讓步,這種行為會層出不窮、出現在各種有機可乘的輿論事件中。
最終造成戾氣橫行、人人自危的現實,危及我們一直以來所倡導的文化自信、開放包容價值觀。
加小編,防失聯
珍愛老桃,順手“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