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了解奇瑞,越覺得魔幻。
在中國,奇瑞卷不太動,但在海外卻風生水起。
連續21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這個“第一”到底有多少含金量呢?如果減去捷豹路虎5萬輛左右的年銷量,再按照奇瑞前三季度51.7%的出口比例計算,奇瑞2023年出口量達到95萬輛左右,成為少有的海內外銷量“倒掛”的車企。
老外的消費習慣跟國內真的差異很大,奇瑞這個在國內銷量不溫不火的品牌在國外卻很吃香。而且基本是:世界哪里亂,你就在哪見到奇瑞;哪里被西方世界封殺,奇瑞就在哪大賣。當歐美日韓車企都頂不住“經濟制裁”壓力、紛紛撤離時,當地銷量就大量傾斜到中國車企了,讓奇瑞輕松成為銷冠王。
去過中東以后,更覺奇瑞的歷史統治力。給大家分享個小對話:
有個卡塔爾兄弟被問到, 是否愿意買中國的電動車?
他說:奇瑞有電動車嗎?如果有,我就買!
他解釋自己老爸就是開奇瑞的,所以從小坐奇瑞,現在也更愿意買這個品牌的電車。
有人覺得奇瑞是車企界的“傳音”,但傳音手機的成功主要在非洲,根本沒幾家中國手機大廠會特別去效仿。但奇瑞在海外各地都戰果累累,難怪連中國第一梯隊的新勢力老大,也得請奇瑞老大尹同躍吃飯,向他討教出海經驗。
奇瑞出海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其實是:
預見性的布局與高性價比的產品。這種預見性最直接的體現是其在取得轎車生產資質不到一年就開始探索自主品牌出海的路徑。
體系化研發
奇瑞是國內最早研制出自主發動機的車企。在十多年前,一個中國自主車企,能完全掌握汽車三大件以及發動機管理技術,這份技術實力算是相當深厚。
體系化研發流程的搭建是個細致活,直到2016年,奇瑞才拿出了一套“V字型正向開發流程”。V的兩頭是市場,中間凹下去的,左邊是開發流程,右邊是驗證流程,研發、銷售、采購等等部門在這個流程中類似并聯。我們可以把這個V看成一個蓄水池,里面儲存著每一項奇瑞攻克下來的技術,當市場需要時,可以快速從蓄水池里面組合出產品,大大縮短車型研發周期和成本。
在這個體系中,奇瑞做出了自己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
全球市場本土化
從簡單的賣車,到融入當地,再到徹底打響品牌,這簡單的三步,奇瑞走了20多年。
通過分析各國環境和需求,定制開發適合當地的車型。能及時地做出本地化調整的背后,離不開早已得心應手的各種核心技術。
在極寒市場,由于常年下雪,道路要撒鹽,底盤腐蝕和中國的使用環境完全不一樣。這也是為什么,在酷寒的俄羅斯,奇瑞就拿一種低碳含量,高耐腐蝕性的鍍鋅鋼制作車身,還特地強化了玻璃和車門的密封性。
而在南美,公路條件不好,山路多、山坡多,就需要對出口南美的車做動力提升,來提高加速性能和爬坡功能。
到了中東,沙漠多,空氣中漂浮的沙粒會加速車輛部件的磨損,于是就針對出口中東的車做加強密封性處理,讓沙粒進不去。
從簡單的整車出口試探,到CKD本土化組裝,再到合作建廠或獨資建廠,奇瑞在這些區域市場的增長,也是中國品牌出海發展的縮影。
從各市場的情況來看,奇瑞主要還是在卷燃油車國際市場。乘聯會的新能源出口表中,奇瑞還排不上號,這對于奇瑞下一階段的出口來說,是需要盡快解決的問題,包括混動和純電,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排開才行,畢竟,燃油車的紅利越來越少了。
最后得感謝中國制造的崛起和“一帶一路”營造的國際好環境,使得本土車企出擊海外市場獲得了國家背書的鼎力支持,這也是接下來中國車企出海尋找發展的絕佳窗口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