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看似小事,其實講究很多,特別在冬季,洗不對不但會影響身體健康,針對特定人群,還會有生命風險。
01.
這些時間點,不要洗澡
一起床
不少人喜歡晨起洗澡,但對于有基礎疾病的人,清晨(6~9點)血壓往往達到高峰,在這個情況下洗澡,皮膚表面血管擴張,血壓驟降,可能造成腦部、內臟的缺血,從而引起心慌、胸悶等不適,更嚴重的還會出現低血壓導致休克。
飲酒后
人在飲酒后,體內儲存的葡萄糖會在洗澡時被消耗,引起血糖降低,而酒精又抑制了肝的活動,阻礙葡萄糖貯存,就容易引發低血糖、甚至休克。
剛運動完
運動后也不適宜馬上就洗澡,此時機體在遇到熱水后,會導致肌肉和皮膚血管迅速擴張,使流向肌肉和皮膚血液進一步增加,導致器官供血量不足,特別是有高血壓、冠心病的患者,一旦心臟、腦部供血不足,就會導致疾病發作。
飽食、空腹
如果飯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較少,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腸胃道疾病,誘發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癥狀。空腹則會造成低血糖,腦部供血不足,會導致暈厥。
02.
特定人群暗藏危險
冬季是中風病、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洗澡往往是引起意外的導火索。洗澡方式不對,冷熱變換太快,血壓容易產生波動,太過激烈的話,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堵塞血管,或導致血管破裂,從而引起中風,威脅生命。本身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礎病的人群,需特別關注。
避免溫差過大
在洗澡前,可以先放熱水或先打開電暖爐、浴霸等,讓浴室的溫度上升一點。
注意洗澡順序
冬天洗熱水澡,先洗頭的話,會使大量血壓涌向皮膚表面,從而導致心臟、腦部供血不足。因此洗澡前,最好先從腳開始,用熱水沖沖腳,待腳部溫暖后,再慢慢往身體其他部位淋水,讓身體逐漸適應。
03.
冬季洗澡如何呵護皮膚
清潔力度不宜過大
比如天天用肥皂、香皂,以及或者沐浴露中(看成分表)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鈉、皂基等或清潔力強的產品,會引起皮膚干燥瘙癢。強效清潔對于冬天來說,沒那么必要。同樣道理,也沒必要對皮膚用力揉搓。
洗澡前后要補水
洗澡會流失身體水分,因此洗澡前可以先喝點溫水,補充因毛細血管擴張而導致的水分大量散失。洗完澡后,也應該及時補水,以免缺水導致血液粘稠。
注意洗澡時長和頻率
洗澡時間長,皮膚更容易丟失水分和皮脂,導致皮膚屏障功能損傷,皮膚的保濕性能就會大打折扣,抵擋不住細菌、病毒入侵,容易引起瘙癢甚至皮炎。如果沒有出什么汗的話,冬天可以2~3天洗一次澡。
水溫不宜太高
水溫控制在40℃左右較為適宜的溫度,最好不要超過43℃,過熱的水容易燙傷皮膚。短時間淋浴比長時間泡澡更好,洗澡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洗澡控制在15~20分鐘之內。
冬天里,把洗澡這件小事做好,才能舒舒服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