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首批授銜的開國將帥中,共有48位少數民族將領,其中人數最多的是壯族。當初鄧政委和張云逸領導百色、龍州起義,韋拔群率領的右江民軍武裝是其中的重要革命力量,而韋拔群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東蘭的壯族人,所以,壯族將領在人民軍隊中占有相當高的比重,開國將領中,共有13位壯族將領,他們分別是:上將韋國清、中將韋杰、覃健、冼恒漢、少將韋祖珍、盧紹武、吳西、歐致富、黃惠良、黃新友、朱鶴云、覃士冕、覃國翰。
百色、龍州起義時,壯族將領韋拔群率右江民軍加入革命隊伍,為紅七軍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紅七軍轉戰中央蘇區后,韋拔群率部留守右江,繼續與桂系軍閥作斗爭。最后被叛徒殺害,壯烈犧牲。雖然韋拔群犧牲了,但是他的部下還是出了不少杰出的將領,比如開國上將韋國清、開國中將韋杰等人。壯族,也成為開國將領中除漢族外人數最多的一個民族。
人數第二多的少數民族是滿族和土家族,各有6位開國將領,滿族將領分別是中將萬毅、少將趙承金、白志文、高存信、郭維城、趙東寰。
當初東北軍撤入關內后,奉命開往西北與紅軍作戰,被紅軍連續擊敗后,張學良認識到了老蔣的反動本性,東北軍廣大將士們也逐步向革命陣營靠攏。而東北軍將領們有不少滿族人,也于此時加入了革命陣營,像萬毅等人,而趙承金則是抗日戰爭爆發后隨呂正操直接起義,參加的八路軍,白志文則是南方滿族,出身于湘鄂西紅軍。
六位土家族開國將領分別是:廖漢生、李元明、范子瑜、黎化南、鄭國、彭飛。土家族是湘西的大族,在當地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賀老總在湘西鬧革命時,得到了土家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湘鄂西紅軍中的土家族將領非常多,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廖漢生。
廖漢生的父親是賀老總的幕僚,廖漢生也是自小視賀老總為自己的偶像,賀老總曾親自做媒,將自己的外甥女與廖漢生訂了娃娃親,廖漢生參加革命后,也很快成為湘鄂西蘇區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1955年的授銜中,廖漢生被授予中將軍銜。
開國將領中,藏族有五人,分別是:阿沛阿旺晉美、多噶彭措饒杰、黃正清、桑頗才旺仁增、凱墨索南旺堆。藏族將領基本都是我軍解放大西南后進軍西藏時,加入革命陣營的,為人民軍隊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黃正清是個例外,他是甘南的藏軍將領,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即與黨組織有一定的聯系。
到了我軍解放大西北時,黃正清率部舉行起義,給了蔣家王朝重重一擊,建國后也被授予了少將軍銜。
開國將領中,蒙古族也有五人,分別是:上將烏蘭夫、少將廷懋、孔飛、吳濤、索立波。烏蘭夫將軍是蒙軍的司令兼政委,解放戰爭中,他不僅領導了蒙古地區的解放事業,還派蒙軍進軍東北,隨林帥的四野一起作戰,對東北地區的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授銜時,烏蘭夫其實已經不再擔任軍職,但仍舊被授予上將軍銜。
維吾爾族開國將軍共有四人,分別是:中將賽福鼎艾則孜、少將祖農太也夫、麥麥提伊敏伊敏諾夫、曹達諾夫扎伊爾。他們為人民軍隊和平解放新疆做出的貢獻非常大,當五五授銜時,賽福鼎艾則孜實際上已經不再擔任軍職了,但依然被授予中將軍銜。
侗族雖然只有三人,卻是少數民族將領中影響力最大的,他們分別是大將粟裕、上將楊至誠、少將曹玉清。粟裕位列十大大將第一名,是人民軍隊中戰神級別的人物,他指揮的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滬寧杭戰役沉重打擊了蔣家王朝的統治;楊至誠上將是人民軍隊中杰出的后勤工作者,是后勤戰線的一位標兵人物。
回族有兩位開國少將,分別是劉瑞芳、劉世昌,瑤族有一位開國上將:李濤,京族一人:洪水少將,苗族一位:黃忠誠,塔塔爾族一人: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
這其中,洪水少將是越南籍,長期在中國參加革命,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李濤在大革命時期即參加革命,是人民軍隊政工戰線的一位杰出人才。李濤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做過紅九軍團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做過我黨的代表團團長,主要從事統戰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作戰部部長,主要從事人民軍隊的后勤的工作,表現十分出色。1955年,李濤被授予上將軍銜。
值得一提的是,李濤在1952年的級別評定中是正兵團級,有很多資料說他是副兵團級,是不正確的。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