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
連載系列——秦末漢初風云錄開篇!秦漢風云三十年,無數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滅
第一章:
蒙氏三代(蒙驁 蒙武 蒙恬蒙毅),一個齊國家族在秦國奮斗的故事
第二章:
亂世中的門當戶對:才華男配富貴女!白手起家的背后,都是因為有個好岳父
陳勝兵分六路,志在天下!周文大軍直取咸陽,章邯天才方案挽救秦朝大廈將傾
武臣聽從張耳、陳馀建議,自立為趙王,企圖與胡亥、陳勝三分天下
陳勝稱王后遺癥接踵而來,各路分兵紛紛擁兵自立,陳勝敗跡顯露
反秦集團出現爭權奪利,各軍閥互相殘殺,陳勝領袖地位形同虛設
第三章:
第三章項羽、劉邦滅秦
第二節劉邦登場
01
劉邦起事的時間點,是在周文大軍與章邯率領的奴隸大軍在函谷關內大戰的時候。
那時天下起兵反秦的武裝是數不勝數,幾千人規模的造反部隊遍地都是。
劉邦、項梁項羽兩叔侄都是在那時起兵。
那時陳勝還光芒萬丈,劉邦在家鄉起兵,沒人去注意。
劉邦起事,其實有點反常識。
劉邦怎么說也是秦朝體制內的人,屬于既得利益者。
劉邦在老家任泗水亭長,“十里一亭”,在主要道路上每隔10里就設置一座“亭”,用來做政府公文的傳遞、驛站休息等作用,“亭”的負責人就是亭長。
亭長也會負責押送服徭役、服軍役的人去指定地方服役,有時候還會協助縣老爺抓拿犯人。
亭長手底下還是有幾個人供使喚的,整個建制有點像今天派出所所長的意思,這可以說是秦朝基層最小的行政單位。
我們印象里,劉邦是大字不識一個,其實并不完全正確。
劉家有三個兒子,劉邦最小,大哥、二哥都是種地能手,劉邦則不安分,一心想干大事,劉老漢也就湊了點錢,讓他走出家鄉,去當游俠。
那時秦始皇還沒統一六國,底層人民想短時間獲取榮華富貴,最好的辦法就是投靠某某貴族的門下,當個門客,比如戰國四公子的食客三千,吃喝不愁,能被公子看上,那就魚躍龍門了。
劉邦到處拜碼頭,還遇到了張耳,那時張耳已經飛黃騰達,劉邦在張耳家住了好幾個月。
你說劉邦不識字,那不太可能,如果劉邦不識字,怎么和張耳這樣的大賢才交流?
劉邦不僅識字,還非常聰明、思想有見地,不然張耳不會讓劉邦在家中白吃白喝幾個月。
等秦始皇統一六國了,游俠這樣的職業就不能再干了,劉邦只好回到老家。
以劉邦的見識,當個亭長,一點也不過分。
02
劉邦最大的能耐還不是只當個亭長,而是成為了當地的扛把子。
劉邦好酒好色,喝酒不給錢,還調戲良家婦女,公開跟一個寡婦好上。
劉邦在鄉里這樣橫行,但縣令卻由著他,為啥?
縣令是朝廷空降派過來的,得跟當地吏紳打好關系,而沛縣吏紳的代表就是蕭何,蕭何護著劉邦,縣令也不好說啥。
也就是說,劉邦能橫行霸道,是有蕭何在背后當保護傘。
放在現在《狂飆》電視劇里,劉邦就是高啟強,蕭何就是高啟強的官方保護傘。
這也就能解釋了,為什么呂太公一定要把自己的寶貝大女兒呂雉嫁給劉邦的原因。
呂太公搬來沛縣是躲避仇家來的,為了安全就得找人罩著,在京海得找高啟強,在沛縣得找劉邦。
順道說下,歷書上寫呂家是大戶人家,呂雉是千金大小姐,但很可能是呂雉掌權后讓史官美化的結果。
呂雉嫁給劉邦后,劉邦在衙門當差,家里的田地就由呂雉來耕種,要是呂家真有錢,不會讓大小姐下地吧?
呂雉嫁給劉邦,神話色彩說是呂太公看中劉邦有真龍之氣,現實是劉邦是當地黑老大,能在沛縣罩住呂家。
而且呂太公讓自己的小女兒呂媭嫁給從事屠宰業的樊噲,呂家真是大戶人家的話,呂太公不會讓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嫁給底層。
要想解釋得通,呂家就不是什么大戶人家,頂多算有點家底,從其他縣逃避仇家躲在沛縣,但為了在沛縣站穩腳跟,把呂雉嫁給劉邦,把呂媭嫁給樊噲,算是跟當地的黑社會徹底攀上關系。
03
劉邦造反,也實屬意外,他押送刑徒去驪山服徭役,結果沒走多久,就跑了不少人。
劉邦想,這樣走下去,沒到驪山人就早跑光了,干脆就跟大伙說:“大家都跑吧,我也跑了。”
但刑徒有十幾個人不想跑,想追隨劉邦,畢竟劉邦本就是大哥,有大哥帶領,活命概率也高一些。
劉邦也不含糊,帶著十幾個人就跑進了芒碭山,
其實這時劉邦也沒想推翻秦朝,他也知道自己沒那能耐,他就是想當個山大王。
劉邦這山大王當得可不得了,可能是劉邦魅力太大,老家的那些熱血青年紛紛跑進芒碭山想追隨劉邦。
就這樣,劉邦收攏了一支人數不少的隊伍,而沛縣里面又有蕭何做內應,這一外一內,沛縣還是這對哥倆說了算。
04
隨著天下反秦浪潮越演越烈,沛縣縣令坐不住了,也想拉起隊伍加入反秦大軍。
縣令找了蕭何和曹參商量,兩人建議說:“老爺您是秦朝的官吏,您現在造反,沛縣子弟可能不聽你的,擔心你出爾反爾。您不如先招安在芒碭山的劉邦,他手里有幾百人的隊伍,您得到了劉邦這支隊伍,再威脅沛縣子弟加入造反大軍,那就沒人敢不聽話了。”
縣令也認可蕭何和曹參的建議,就找了劉邦的好哥們樊噲,讓樊噲出城請劉邦回來。
就在劉邦帶著隊伍回沛縣的路上,縣令卻反悔了,不僅關緊城門,還要殺掉蕭何、曹參。
咋回事?這縣令腦子抽風了?
不是縣令犯糊涂,是縣令想明白了。
我們站在縣令的角度去想,蕭何和劉邦的關系,沛縣的人都知道,縣令不可能不知道,蕭何建議讓劉邦帶著幾百人隊伍進入沛縣,一旦這哥倆聯手,縣令還有活命機會嗎?蕭何、曹參的建議,是直接把縣令給賣了。
蕭何、曹參也不是吃干飯,察覺到縣令反悔后,馬上就跑了,翻越城墻,投奔到城外的劉邦隊伍中。
劉邦不攻城,讓蕭何草擬了一封信,綁在箭上射入城內,信是寫給城內的家鄉父老的,告訴大家現在反秦浪潮迭起,天下人紛紛起兵,我們沛縣也不能落后。
形勢逼人,起兵反秦是大事,劉邦這支幾百人的隊伍能攻入城內也是事實,沛縣父老也不糊涂,率領城內小年輕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在眾人的推舉下,劉邦當了沛公,收攏了沛縣子弟,隊伍壯大了三千人。
劉邦也帶著這三千人隊伍,走出沛縣,去找當時的造反領袖陳勝。
劉邦起兵了,項梁項羽兩叔侄也不耽擱,比起劉邦的意外造反,項梁項羽兩叔侄可以說是謀劃已久。
下一篇,輪到項梁項羽兩叔侄登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