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原創首發,抄襲必追究到底!
- 定期更新作品,給您帶來不一樣的觀點和價值,感謝您的關注!
“來,王哥,我敬你一杯。”
趙國明舉起一杯茅臺,與對面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碰杯。
趙國明的頭發也已經白了,今年春季的時候剛退休,對面的老人叫王福明,去年就退休了,他比趙國明大一歲。
趙國明一直說王福明是自己的恩人,而王福明總是說趙國明是一個福將;
趙國明是自己的恩人,為什么兩個人都說對方是自己的恩人呢?
不愛種地穿軍裝
趙國明在退休之前一直在勝利油田上班。
早些年的時候他是一名采油工人,干了三年以后,因為文筆也好和管理能力強,又善于團結群眾,從而被提升為生產班長。
干了4年以后,便成了車間主任。
第5年他就離開了一線工作崗位,坐在辦公室里,負責石油生產的規劃。
收入每年都翻一番,他給遠在山東農村老家的父母在城里買了房子,幫助弟弟讀完了大學,弟弟出國留學的費用也是他提供的。
弟弟從國外一所大學畢業后回國,第2年就結了婚,由于收入不多而不能獨立買房子,趙國明又為弟弟出錢,付了房子的首付。
趙國明一直認為,如果不是因為王福明,他就得回村里繼續種地。
不能夠來到勝利油田工作,就不會賺這么多錢,不會讓自己的后半生后顧無憂。
如果沒有王福明,那么自己就可能在黃土地上種一輩子的地,雖然也可能發家致富。
但是自己真的不是一個種地的好手,所以發家致富的概率太低了。
初中畢業以后,趙國明就不上學了,開始跟隨父母擺弄家里的幾十畝田地。
田地里種了玉米和蔬菜,父母就依靠玉米和蔬菜的銷售賺取一些收入,有的時候一年能賺好幾萬,有的時候就賠本。
因為趕上旱澇等自然災害,常常會導致顆粒無收。
趙國明個子不小,有一把力氣,種地的時候能夠出力,但是他擺弄的地的產量總是不高。
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他不愿意種地,他想走出去,1970年,上級來招兵,體檢合格以后,趙國明成為一名軍人。
他所在的部隊不在山東省,而是在南方一個發達城市,在這里,他見識了很多,能力都有提升,而且成為一個班長。
俠肝義膽不猶豫
趙國明能夠成為新兵班長,得益于在新兵連訓練時認識的山東老鄉王福明。
兩個人在新兵連的時候,就是同一個班的戰士,等到完成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之后,他倆又分到一個班。
在軍事技能上王福明一直都是優秀的,所以不久以后就做了班長。
趙國明是王福明班里的戰士,在日常的訓練中,王福明對其要求非常嚴格,為趙國明未來做班長打好了基礎,在生活上又非常照顧他,趙國明非常感激。
1974年的一天,王福明突然耷拉著腦袋從訓練場回來了,不想去食堂吃飯。
趙國明就問他怎么了,王福明嘆了一口氣說:
“我姑姑得了重病。”趙國明覺得事情非同尋常,就繼續問。
王福明說:“我的姑姑就像我的母親一樣。”隨后就講了自己的一段傷心事。
原來在王福明小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姑姑一直照顧著她。
姑姑用種地獲得的微薄收入將他養大,當兵以后,王福明把自己的津貼中大部分都寄給了姑姑,用來改善姑姑的生活。
可是姑姑是一個非常勤勞的人,雖然年齡大了,仍然經常自己下地種田,結果累病了。
王福明想回去看看姑姑,自己剩下的津貼用來買車票倒是夠了,假也請好了,可是看姑姑的時候不能空著手去。
另外姑姑家的經濟并不寬裕,生病以后花了很多錢,他想在經濟上幫姑姑一把,想跟戰友借錢又不好意思。
趙國明拍了拍王福明的肩膀:“你怎么不早說?遇上這種事,誰會不幫忙呢。”
隨后就掏出了自己兜里的50元津貼。
這個錢本來準備第2天寄給自己的父母,現在只能用于救急了。
知恩圖報不留痕
王福明說:“你把錢給我了,你的父母怎么辦?”
趙國明說:“我家里還有幾十畝地,吃飯是不成問題的,等你有錢了再還我。”
拿著這些錢,王福明回去看了姑姑,有了這五十元錢后買到了急需的藥,姑姑的命被保住了。
返回部隊以后,王福明將津貼分為三部分,一小部分供自己日常使用,剩下的大部分都寄給了姑姑,還抽出一定的數量用于還欠趙國明的債。
等到1975年的時候,就剩下10元錢沒還了,這時王福明變成了副連長,已經做了班長的趙國明要退伍了。
等到退伍這天,王福明對趙國明說:
“你等一下,我去辦點事情就回來,然后把欠你的10元錢給你。”
趙國明說算了吧,王福明說:“不行,如果你不要這10元錢,我一輩子都不心安。”
沒想到從早上8點等到下午2點也沒有見到王福明。
如果等到晚上再不回來,趙國明就啟程返鄉了,沒想到下午3點多的時候,團里的指導員突然來了。
指導員表示:“你們還沒有走的,是不是回去以后不好找工作,現在勝利油田正在招聘一批工人,我已經跟他們聯系了,他們愿意接受你們這批退伍軍人,誰愿意去就去吧。”
趙國明早就聽說過,石油就是黃金,做石油工人賺錢很多,還能夠成為國有企業的工人,就報了名。
第2天早晨準備出發的時候,王福明突然來了,遞給他10元錢,也沒有問他要去哪里,只訴他一路保重。
工作了多年以后,趙國明才從其他人的分析里知道,原來當時王福明并不是要去辦事,而是故意躲開了,因為他已經知道了勝利油田要來招工。
趙國明沒法及時走,然后才遇到了招工的機會。
就是因為這件事,趙國明稱他為恩人,而王福明則因為50元錢的事說趙國明是恩人。
趙國明的一生確實被改變了,沒有回鄉繼續種田,還在退休后領取每月的退休金。
而且,他也因為富裕,改變了弟弟的命運。
感悟
助人為樂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人們助人為樂是不圖回報的,但是被幫助的人往往感恩戴德,尋找一切機會報答自己的恩人。
結果使被幫助的人獲得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趙國明和王福明之間的故事就是這種故事。
講這個故事,并不是說我們以后要多幫助人,從而讓自己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助人為樂要不圖回報,當然還要力所能及。
- 對此,您有什么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或留言您更想關注的一類信息,筆者每天為您提供對你有幫助的內容~
- 注:原創首發,抄襲搬運到任何平臺,都必追究到底!
—完—
文|青梅
審核|千樹、古綠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