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總理確診膀胱癌,伴隨著治療的深入,他的身體也每況愈下,經常高燒、休克,苦不堪言。
一直陪伴在身邊的是他的愛人鄧穎超,在最后幾年間,鄧穎超眼看著周總理接受化療、抽血,飽受其苦,在病魔的折磨下于1976年逝世。
也就是在這時,鄧穎超起了安樂死的念頭,并于1982年立下相關遺囑,公然支持安樂死,并愿意成為第一批實施者。
1982年7月,鄧穎超叫來了自己的侄兒侄女,囑托他們:“以后我得病,萬勿急救,無需增加醫療人員的負擔,搶救沒有意思,多活幾天有什么意義?”
鄧穎超知道病危之時,即便用上了最好的醫療團隊,但痛苦卻一點都無法減少,所以自己不愿意如此受罪。侄兒們聽完十分不忍,不愿答應。
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同年她便書面留下了自己的遺囑,其中寫道:“在我患病后,不要安排醫療團隊,千萬不要搶救,不要浪費醫療資源,即便延續一兩天的生命,活著也是痛苦,人老了該做的已經做完了,安樂死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
當時國內沒有相關的政策和機構可以實施安樂死,家人們也在極力勸鄧穎超改變想法。
隨后,鄧穎超平靜的度過了幾年,直至安樂死的話題再次被提及,大家才知道她并不是隨便說說。
1988年1月,中央廣播電視臺開設了一期關于“安樂死”的話題討論,一下子引起了鄧穎超的共鳴,她立刻寫信給電臺說道:“我非常贊成安樂死,也希望國內能夠盡早實施起來,延長病重患者的痛苦是沒有意義的,我就立了遺囑最后不需要搶救。”
而后,她便向中央說明了自己希望安樂死的訴求,只是一直沒有收到回復。
1991年,鄧穎超因肺炎引起高燒進入高危病房,接踵而來的便是斷食、昏迷,即便此時已經被折磨地不成人形,她還是強打精神告訴醫生自己要實施安樂死,主動放棄搶救,不需要在她身上浪費寶貴的醫療資源了。
眼見鄧穎超態度堅決,醫院第一時間匯報給相關領導,但面對這樣一個有著卓越貢獻的革命同志,又是周總理的愛人,沒有人能拍板為她決定,也不忍心看她這樣離開。
最后,著名外科醫生吳蔚然為鄧穎超打造了一個專屬胃漏,解決了她最根本的問題,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她的痛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手術很成功,鄧穎超又安然度過了一年多的時間。
1992年7月,她的病情再次惡化,此時的鄧穎超已經88歲高齡了,所有人都勸她要有和病魔作斗爭的勇氣,但鄧穎超還是趁著神志清醒時把秘書叫到身邊:“我立遺囑的事,你向中央上報了嗎?”
秘書給出了肯定的回答。鄧穎超嘆了口氣說道:“你跟了我20多年,最了解我的想法,我這臺機器已經故障了,老化了,實在沒有修理的必要了。”
秘書寬慰她:“這個時候您更應該發揚老一輩的革命精神,有跟病魔抗爭到底的勇氣,千萬不能怕死啊!”
鄧穎超反駁道:“什么樣的敵人我沒有面對過?更何況是這樣的病魔,我活到這個年齡已經足夠了,生老病死也是自然規律,不需要再浪費那個人力物力了。”
在鄧穎超生命的最后一個月,醫院也從未放棄過對她的治療,至于她的遺囑也始終未能實現。
直到現在安樂死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也牽涉到法律和傳統觀念的許多問題,至于以后是否能夠真正進入現實生活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