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3年,遠在莫斯科的共產國際,給萬里之遙的中國“包辦”了一樁婚事,那便是要求共產黨與國民黨實行深度合作,共同推翻反動的北洋政權,于是在當年6月我黨的“三大”上,通過了決議:允許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以私人身份加入國民黨,以響應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
這個事件對中國革命的進程,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恐怕現如今的許多讀者,對這段歷史的深層邏輯,仍然是一頭霧水。
于是我們驚喜地看到了革命歷史大劇《問蒼茫》,這也是紀念偉大領袖毛主席誕辰130周年的巨制,該劇選擇在2023年的12月下旬播出,顯然是頗具深意的,因為毛主席生于1893年12月26日。
應該說,對于工農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的革命斗爭史,絕大部分讀者和觀眾,都有不同程度上的了解,不過從1921年我黨成立到1927年南昌起義,這一期間復雜的歷史進程,就存在或多或少的知識盲區了。
《問蒼茫》首次全面地填補了這段歷史空白,尤其描繪了在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在眾多時代風云人物中,青年毛澤東是如何脫穎而出的,讓我們看到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細節,難能可貴。
其實我們也可以透過這部劇,思考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歷史為什么會選擇了毛澤東?筆者深耕近代史和革命史許多年,不妨借《問蒼茫》這部大劇一抒己見,算是拋磚引玉。
01、毛澤東為何成為國民黨的宣傳部長?
首先要知道,國共兩黨所代表的群體以及信仰的主義,肯定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的黨是工人階級的黨,而國民黨是資產階級的黨,這兩個在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政黨,共產國際為什么硬要“撮合”在一起呢?
實際上,歷史背景是非常復雜的,1923年中國共產黨還比較弱小,正式黨員僅有430多人,畢竟才成立兩年嘛,而早期的政治指導和經費來源,幾乎全部依賴遠在蘇聯的“共產國際”。
某種意義上,其實性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當然也得服從共產國際(其實就是蘇聯)的指示,這是《問蒼茫》開篇沒有著意說明的。而這種格局的打破,還是毛主席不懈努力的結果,不過那是后話了。
另外,我黨早期對于馬列主義的實踐,以及對北洋反動政府的反抗,仍然停留在口誅筆伐和組織罷工等方法上,抗爭手段非常有限,至1923年底先后組織了180多次工人罷工,來反對北洋政府的倒行逆施。
《問蒼茫》對此多有刻畫,比如毛澤東一把油傘只身去往安源煤礦,期間最著名的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然而這次大罷工,遭到了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工人傷亡無算,史稱“二七慘案”。
這次慘案讓中國共產黨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力量還很弱小,缺乏斗爭的有效手段,更缺少可靠的政治盟友,因此也必須考慮蘇聯的提議,聯合國民黨來推翻北洋政府的統治。
而對另外一個政黨來說,之前的組織非常松散,更像一個亂糟糟的江湖各派聯盟,孫中山的政治團體內部派系紛雜,包括在軍事上所依賴的西南軍閥,也經常性地不聽話甚至叛亂。
孫中山對此憂心忡忡,深知改造國民黨已是必然,這波操作不僅迫切需要蘇聯的援助,也需要共產黨的協助,換句話說,雙方當時有共同的愿望和需求,遂使國共合作成為可能。
1924年1月,在國民黨的“一大”上,孫中山正式宣布了聯俄聯共的政策,接受了共產黨員以私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方案,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當然,在國民黨內部,也有部分人對這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方式,持強烈的反對意見,比如《問蒼茫》中出現的林森、葉楚傖等人,只是在孫中山巨大的威望下,決議才最終得以通過。
于是我們在《問蒼茫》中看到了,20年代初期,一批優秀的共產黨員加入了國民黨,以及兩黨合作后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景像:
毛澤東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的身份,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文采一時名動廣州;
周恩來以中國共產黨廣東區常委的身份,出任黃埔軍校中將政治部主任,成為未來一批名將的老師;
更有不少共產黨員和團員,紛紛出任國民革命軍的政治工作人員,或者協助各地“黨部”的組建和重整,以及從事發動民眾支持國民政府等工作。
自1926年6月起,大批共產黨員們和革命群眾,又大力參與和支持北伐戰爭,比如犧牲在戰場上的“黃埔三杰”之首蔣先云。
02、中山先生的兩大弟子叛變革命
至1927年春,北伐軍已經全面占領長江流域,北洋軍閥政府搖搖欲墜,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然而撮合出來的“婚姻”終究是不牢靠的,隨著北伐的不斷成功,誰來“坐江山”的矛盾愈發凸顯。
與此同時,風起云涌的工農運動,又觸犯了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須知許多國民黨員和北伐軍軍官,都出身于這兩個階級,他們對于政治盟友的態度,正在悄然發生變化。
前文提到,第一次國共合作之所以能夠實現,孫中山個人的巨大威望起了很大作用,而隨著1925年初中山先生的逝世,國民黨內部的“離婚派”已開始鴰噪起來,極力主張所謂的“清黨”。
此間作為中山先生的兩大弟子、軍政兩大勢力的代言人,蔣介石和汪精衛還沒有徹底撕下偽裝,但是已經有了“中山艦事件”、“整理黨務案”等不和諧音符,對此,青年毛澤東即已表現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這個名句,出自《沁園春.長沙》,是32歲的毛澤東寫于1925年秋天,字里行間,已充滿對中國革命的隱憂,以及青年革命者的豪邁!
當時的中共總書記陳獨秀,缺乏在復雜形勢下的應變能力,缺乏對資產階級“既聯合又斗爭”的清醒,也缺乏對農民運動的認識,又盲目信奉莫斯科的指示,對國民黨右派的咄咄逼人,采取了一味地忍讓的態度。
《問蒼茫》用多個橋段,描述了毛澤東與陳獨秀在路線上的爭論,只可惜,毛澤東當時還不是黨的決策者,無力改變正在發生的某些事情。
在國民黨右派的支持下,在帝國主義和江浙財團的拉攏下,以黃埔軍校起家的蔣介石,終于背叛了革命,于是有了上海的“四一二”。
三個月后汪精衛也如法炮制,于是有了武漢的“七一五”,這兩個都以“中山先生傳人”自居的野心家,幾乎同時掀了桌子,第一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此間大批共產黨員犧牲在曾經盟友的槍口下,倒在了血泊之中,到這個危急關頭,蘇聯方面沒了辦法,陳獨秀更是手足無措,只好引咎辭職。
我們在《問蒼茫》中看到,武漢街頭,孫夫人在驅車回家的路上,眼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打被殺,難過地閉上了眼睛,無奈出走蘇聯。
《問蒼茫》專門在收官階段,插入了一場上海灘的舞會,已經娶了陳潔如的北伐軍總司令,又盯上了宋家三小姐,影射出蔣介石徹底拋棄了原來的“榜一大哥”蘇聯,即將轉頭投進美英的懷抱。
蔣介石從此成為帝國主義、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代言人,有兵有錢有權,他當時一定覺得,他會是這片土地的主宰者。
他偏偏算漏了一個人,那個畢業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的布衣秀才,將會成為他一生的對手,和揮之不去的夢魘!
面對反動派的屠刀霍霍,共產黨人選擇了武裝起義和建立自己的軍隊,周恩來在南昌打響了第一槍,而毛澤東則奉中央的指示,告別妻兒前往湘贛邊組織秋收起義,不久走上井岡山!
03、毛澤東為什么能夠打敗蔣介石?
秋收起義余部走上井岡山的時候,毛澤東麾下僅剩800余人,而蔣介石直接指揮的軍隊已達60萬人,如果再計入其他反動軍閥的部隊,總兵力更是多達上百萬人,雙方的力量對比超過1000倍。
在烏云蔽日的1927年,沒有人會相信,最終會是毛澤東讓這個東方古國“換了人間”!這便是《問蒼茫》著力反映的點:青年毛澤東即便在革命最低潮的時分,仍然堅信自己的路是正確的,堅信一定能打倒反動派。
所以當22年后,當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之時,毛主席又寫下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詩句,那正是對24年前《沁園春.長沙》的呼應。
《問蒼茫》的故事主線,至毛澤東離開家鄉去組織武裝起義而止,但是卻用歷史細節的回顧,詮釋了毛澤東為何能夠領導共產黨人,最終打倒了國民黨反對派建立新中國,成為時代偉人:
第一,毛澤東有著堅定的信念和目標,以及踐行理想的過人毅力。《問蒼茫》劇中虛構了一個分別的橋段,陳獨秀在江邊感慨道:“石三伢子,你是我們黨內最硬的石頭”!這是發自肺腑的評價。
早在走上井岡山之前,毛澤東就有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的論斷,這與陳獨秀的理念形成了鮮明對比。
哪怕是在井岡山最艱苦的時期,面對“紅旗能打多久”的質疑,毛澤東提筆寫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此高屋建瓴的論斷和驚人的判斷力,豈是常人所能及?
第二,毛澤東更了解中國的國情和農民。舊中國的九成人口是農民,不深入了解農民的疾苦和訴求,便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而毛澤東自青年時代起,就開始認真研究農民問題,堪稱卓而不群。
《問蒼茫》用大量的橋段,描繪了毛澤東深入田間地頭,體察最底層農民的現狀,從1925年起便寫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作,確立了基本的革命路線,因此紅軍時期又被稱為“土地革命戰爭年代”。
反觀被趕上海島的那位,早年混跡于上海灘和所謂的江湖,權謀手腕雖然有了些,卻始終不了解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更不理解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失敗是歷史的必然。
第三,毛澤東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這個事不用展開說明了,毛主席早期的軍隊履歷,只是在湘軍當了半年的大頭兵,接受了最基本的軍事訓練,沒進過教導隊也沒讀過黃埔,怎么看都應該是非軍事人才。
然而毛主席卻能指揮許多科班出身的名將,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最終打敗了黃埔軍校校長、教官和學員組成的龐大軍隊,除了用軍事天才來形容,實在找不出其他什么合適的評價,特喜歡某位博主對四渡赤水的評價:這不是用兵如神,這是神在用兵!
當然還有其他第四第五等等原因,偉人的特質絕非三言二語所能形容,而且怎么評價都不為過,因為毛主席帶領黨和軍隊,贏得了民族完全獨立和人民徹底解放,創建了新中國,是如今國泰民安的奠基者!
《問蒼茫》告訴我們,毛澤東很早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壯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
而認真看完《問蒼茫》,更有一種強烈的感受:與其說是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不如說正是毛澤東創造了歷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