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
自然角是幼兒園環境教育活動中的組成部分,也是幼兒了解自然知識的一個窗口,它可以幫助幼兒通過自身觀察、實踐去認知和學習,探索自然的奧秘。
喜歡探索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他們對一切有趣的事物都有著探索的欲望。我班孩子對《在農場里》這本書里的小動物特別感興趣,尤其是會生蛋的雞,小朋友們都想在自然角里也養一只會生蛋的雞,因此我們就如何在自然角養雞開展了相關的探索。
活動過程:
活動一:小雞初相見
孩子們就養雞的話題進行了討論。
豆豆:我知道有一種雞長著長長的尾巴,像孔雀一樣長,我在公園里見過。
一一:我姥爺家有元寶雞,它全身都是白白的,頭上還有一個圓圓的、毛茸茸的球,可漂亮了,咱們就養元寶雞。
思澄:你們說的雞都太大了,咱們養鵪鶉吧,小小的,還會下鵪鶉蛋,我喜歡吃鵪鶉蛋。
蜜蜜:我還知道有一種世界上最小的雞,我在鳥市看見過,但是忘了叫什么名字了。
孩子們聽到世界上最小的雞都特別感興趣,他們都在猜它是什么樣子的,到都有多小……老師告訴孩子們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蘆丁雞。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老師將蘆丁雞的雞寶寶帶到了班里,孩子們分分感嘆:“哇,也太小了吧!”蘆丁雞在我們的自然角開始了自由又美好的生活,隨著小雞一天天的長大,問題也接踵而來。
活動二:踩來踩去的小雞
孩子們發現小雞寶寶長大后,總是在箱子里踩來踩去,這是為什么呢?經過觀察討論得出:小雞長大了,它們的家就變得擁擠了。于是我們小朋友決定在建筑區為小雞搭建一個更大的新家。孩子們通過已有經驗,為小雞搭建了又圓又寬敞的房子,還為小雞在四周安上攝像頭和報警器,這樣就不怕小雞遇到危險了。
當我們把小雞放入新房子里時,小雞從沒有屋頂的大房子一下飛了出來。孩子們通過上一次的經驗把窗戶和房頂都搭得嚴嚴實實,小雞跑不出來了,但是我們也觀察不到小雞了啊,這可怎么辦呢?孩子們再次觀察小雞原來房子的特點,總結出還是要留上面的房頂和前面的窗戶。可是留房頂小雞會飛出來,孩子們開動腦筋激烈的討論怎么才能不讓小雞飛出來,孩子們經過篩選建議和嘗試,最終確定用網子放在房頂上,這樣既通風又能看到小雞,前面的窗戶用壓好的透明膜來擋住,這樣我們小雞的新家就完成了。
新家完成后,房子還需要哪些物品呢?孩子們紛紛說出小雞常用的物品,如:食盆、水盆等物品,都準備好后小雞順利住進了新家。可是孩子們發現,小雞在新家里面一直在一個角落扎在一起,為什么呢?有的小朋友提出:肯定是小雞太冷了,它們的新家里面沒有暖燈也曬不到太陽。另一個小朋友提出,現在外面都這么暖和了,我們直接把小雞的新家搭到外面吧,可其他小朋友提出了反對意見:那下雨怎么辦啊,小雞不都成落湯雞了。這可難住了我們的小朋友,這時劉老師將皮箱劇里的棉花云朵拿了出來對小朋友說:哇,這云朵也太舒服了吧,你們要不要來摸一摸。孩子們拿過云朵紛紛摸了起來,潘赫辰這時突然說道:老師,我知道小雞的家里怎么保暖了,用棉花,我們的棉襖就是棉花做的。小雞的新房子通過孩子們集思廣益終于完成了,解決了小雞一直踩來踩去的問題。
活動三:小雞看世界
小雞的房子解決了,但是建筑區的位置是不能曬到太陽的,怎么才能讓小雞到外面曬太陽而且還不會亂飛呢?這個問題拋給了幼兒,我班豹豹說那就遛小雞啊,我們家的小鳥每天早晨都得出去溜溜。于是班里購買了遛鳥包,孩子們將小雞帶到操場上可開心了,時不時還會哥哥姐姐顯擺他們的小雞有多好玩,還能跟他們一起玩滑梯、騎小車等。
四月初,玉淵潭的櫻花盛開,我們班很多小朋友都去觀賞美景,這時小朋友提出想要帶小雞去看櫻花,這個想法提出后孩子們紛紛提出要帶小雞看各式各樣的東西,我們班花椒說那就帶小雞看世界吧,我們的“帶小雞看世界”小活動就開始了。
首先我們是讓孩子回家后與家長利用周末兩天一起尋找適合小雞看世界的物品。周一孩子們帶來了塑料袋、紙箱和透明盒子等三大類物品。通過教師與孩子們的商討與實驗,第一排除的就是塑料袋,因為小雞在里面沒有辦法活動。第二排除的是紙箱,因為紙箱不能讓小雞看到外面的世界。第三排除的是密封的透明盒子,因為密封的盒子小雞無法呼吸。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班級購買的遛鳥包以及以上排除的經驗總結出要尋找:立體、透明、通風的物品,才能帶小雞看世界。
活動四:禿屁屁的小雞
前段時間,孩子們在照顧和觀察中發現“小雞變樣了”——小雞的屁屁怎么禿了?
經過師幼觀察、討論、查資料,原來是因為小雞缺營養了。同時,我們聯想到我們班小朋友總是挑食、不愛吃飯。所以我們想結合這一契機也能激勵小朋友不挑食。我們先是猜想小雞都愛吃什么食物,把那個進行了試吃,孩子們發現小雞愛吃花生、五色谷、面包蟲、蔬菜、玉米渣和胡蘿卜,不愛吃草莓。喂了一段時間后孩子們發現小雞開始拉肚子,這急壞了我們小朋友。
我媽媽說吃冰激凌就拉肚子,我一吃火龍果和柚子就拉肚子……孩子們紛紛說出自己以前拉肚子的原因,那小雞到底為什么呢?于是我們班老師請教了養蘆丁雞經驗豐富的人,他告訴我們,小雞現在吃的食物水分太大了,導致小雞拉肚子,最好吃蔬菜干。我班小朋友說:戶外時,我看見中一班哥哥姐姐們曬蔬菜干了,能讓哥哥姐姐送給我們一點嗎?于是我們老師帶著小朋友的囑托來到了中一班,想請哥哥姐姐幫我們班也只做一點蔬菜干。
中一班的小朋友了解了我們的具體需求后還向我們詢問了具體需要什么蔬菜,還為我們制作了漂亮的快遞箱,每周一放在我們班的門口,為我們班小雞提供蔬菜干。換成蔬菜干后孩子們發現蔬菜干小雞啄不動……于是我們就開始了幫小雞把所有的食物按比例配制好后再搗碎的“小雞的營養配餐”的活動。因為搗出來的的營養餐顆粒大小不均勻,小小雞吃不了太大的食物,于是我們就投放了小篩網,孩子們將細小的食物放在了一個桶里,大一點的放在另一個桶,可是喂的時候不太好區分這兩種食物,孩子們就想出貼上小雞的腳印,這樣根據腳印的大小就知道是誰的食物了。
在制作小雞營養餐的同時,我們對材料的投放也有所選擇,一部分是本班幼兒不太喜歡的食物,希望能在這樣的活動中改善幼兒挑食的情況。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的與材料和小雞的互動,要讓小雞多吃點,小蝦是補鈣的,還要吃蔬菜,因為營養均衡。通過這一契機,我們不僅會讓小朋友制作小雞營養餐同時也會對自己的餐食進行了解,正好馬上要上中班,可以培養一下值日生的好習慣。
小雞脫下來的羽毛我們也沒有扔,而是完好的保存下來了。讓孩子們觀察羽毛并提出問題:羽毛可以干什么呢?最多的回答就是:羽毛球、毽子、羽絨服、雞毛撣子等。結孩子們的回答,我們在美工區進行了羽毛球、毽子、雞毛撣子的制作。孩子們自己制作的玩具玩起來既高興又愛護有加,從而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愛護玩具的道理。
活動五:又見蛋寶寶
小雞長大后,每天都會下蛋,孩子們都想把雞蛋領養回家,因借助這個契機,我支持他們初步探究如何把雞蛋帶回家……正好趕上了傳統節氣春分,我們借助傳統節氣,開展立蛋活動,孩子們從班級中尋找各種適宜的材料嘗試立蛋,如:棉花、衛生紙、減震泡泡、水果保護網等。
孩子們將小雞蛋帶回家,再從家里帶來了雞蛋進行立蛋活動。在立蛋過程中,有的小朋友失敗了,碎了的蛋殼怎么辦的呢?我們進行了畫蛋殼、蛋殼種植的活動,后續還開展蛋寶寶不倒翁活動。這個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到護蛋的不易,雞媽媽的辛苦,從而引導幼兒不挑食,大口蛋不浪費。
其實不光蛋可以立起來,我們在美工區捏的小雞寶寶也能立起來。起初小朋友捏的小雞都是趴在桌子上的,當他們把小雞拿到講述區時發現,趴著的小雞很影響他們講述,需要一直扶著。怎么才能讓小雞站起來呢?孩子們開動腦筋,有的為小雞加上了底座,當成小雞在雞窩里生蛋,有的加上了腳趾,讓小雞能夠站立……
我們小雞下的蛋不僅可以跟我們小朋友一起游戲,還是小小雞的來源,小朋友將帶回家的小雞蛋也進行了孵化,他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我們小雞下的蛋也可以孵出蛋寶寶呢。
活動反思:
在老師們的帶動下,孩子們的探究意識不斷增強,探究能力也不斷提升,對于飼養蘆丁雞有了很多經驗。比如,他們知道什么溫度最適合飼養蘆丁雞、知道它們最喜歡吃面包蟲和蔬菜干、知道蛋寶寶可以孵小雞。在呵護生命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了小雞的不易,感受到生命與物質、環境的相互關系。孩子們感受到小雞的成長與離別時的傷心,同時也感嘆生命的可貴。
生活即教育,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飼養活動是幼兒園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讓幼兒更真切地感受動物的成長變化,感受生命的神奇魅力。孩子們初見蘆丁雞,對于蘆丁雞充滿了好奇,有無數的問題,與此同時對于蘆丁雞的了解也還不夠深入,沒有經驗,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支持幼兒探究的行為,為他們提供探索的材料與條件。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對小雞的喜愛越來越濃,他們常常觀察小雞,給小雞喂食,非常愿意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從中,他們也學著理解生命的奧妙,生命的成長過程,以及了解一只小雞的每日生活。
作者:北京市西城區槐柏幼兒園 楊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