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徐福東渡,有各種不同的記載和說法。有的說他因求仙藥奉秦始皇之命而東渡;也有的說他畏罪出逃而東渡。總之,他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和百名工匠,于公元前210年乘坐兩艘大船離開了古稱“瑯琊”的海港出發,向東直漂到了今日本。
徐福東渡到底到達了日本沒有?長期爭論不一。有人認為,徐福到了平原廣澤的地方,那里草木茂盛,烏語花香,他們就定居下來。后來隨著封建制度的興起,徐福子孫被殺害或兼并。傳說他們派人將徐福尸體運回瑯琊葬了。子孫留在那里記念徐福。這些子孫后來發展成為日本民族的一支。所以后來日本人稱徐福為“司農神”。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時并未到達日本。而是漂到了朝鮮半島的楚山或千山一帶定居下來。也有人認為徐福的船隊根本沒到過任何島嶼陸地,而是被巨浪吞沒了。這種說法似乎站不住腳,因當時徐福帶去的都是久經大風大浪的船員和善于航海的能工巧匠,而且還有那么多隨行的船只,所以不太可能被巨浪吞沒。
盡管看法不一,但比較可靠的說法還是徐福東渡到了日本。因為在日本發現了大量有關徐福的遺跡、遺物和傳說。據《日本國史略》記載:秦使徐福來而神山居上國矣!所謂神山者,蓬萊也”。據《富士古文書》記載:“徐福等人是平定真蝦夷人紛亂而被斬盡殺絕的”。《富士古文書》所指的真蝦夷人即古代日本民族,這說明徐福東渡到達了日本。《日本考》記載:徐福即漢代方士徐市,因避秦亂到了日本的平原、廣澤的地方,那里沒有君王和賦稅,于是稱王并教民種田、捕魚和制陶的方法,人們尊他為始祖”。日本還有不少關于徐福的傳說和事跡,如歌頌徐福的《宮下村記》說:“周官之漂海見神山記云:自秦始皇至五代之間凡八百六十八年;廣野博士之記云:自秦始皇至平源氏凡二千六百五十年;本朝建立以來凡一千二百九十八年而記方知其始者也……”。又如佐賀縣“新宮町”神社前有徐福墓;新宮町內還有一座“徐福長壽館”,館內塑有秦始皇像和徐福像;館內還陳列著一些有關徐福東渡的史料和傳說等。據說新宮町附近還有秦代的錢幣和西漢時的五分錢等。這些都表明了徐福東渡到了日本。
不管徐福是否到了日本或直接參與了日本文明開化之功績,但史實證明他確實在日本傳教種田、捕魚和制陶的方法。因此說他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先驅者是不過分的。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為尋找長生不老藥派徐福出海尋找。據《史記》記載,公元前219年,“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巡行途中后,二世胡亥即位,繼續派人入海尋找長生不老藥”。胡亥派入海尋仙藥的使者還是徐福。據《日本國史略》記載:“孝靈天皇七十二年(前210年),秦人徐福來止于此……”。在《富士古文書》中記載了徐福率領龐大的船隊到達日本,與當地居民發生沖突,被懷疑是假借求仙藥之名發動侵略戰爭。經過一番激戰,徐福的軍隊全軍覆沒,徐福被日本武士所殺。
徐福東渡的故事在日本廣為流傳,影響深遠。據說徐福到達日本后,把秦代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帶到了日本,推動了日本社會的進步。同時,也加強了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
徐福東渡的傳說不僅在日本有廣泛的影響,在我國的沿海地區和朝鮮半島也有類似的傳說。這些傳說都反映了那一時期人們對于海上探險和海外世界的好奇與向往。
總的來說,徐福東渡是我國古代航海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它不僅推動了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和友好關系,也展示了那一時期我國人民的勇氣和智慧。今天,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和弘揚這種勇于探索、開放進取的精神,為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