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資源的要素支撐。回顧2023年,重慶全年供地用地呈現出怎樣的特點?1月24日,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從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獲悉,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科學調度下,全市土地資源要素配置,做到市場引導、規劃引領齊發力,狠抓政策支撐、項目落地,突出穩預期、穩投資、穩市場,土地要素保障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穩預期:工業用地緊跟全市產業鏈大盤 推進“畝均論英雄”
2023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開局之年,全市正加快打造“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
“全年工業用地緊跟全市產業鏈大盤,向渝西地區、產業園區、先進制造業集聚投放,支撐全市重點產業投資放量。”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統計,2023年,全市工業用地出讓約3.7萬畝。其中渝西地區出讓1.61萬畝、占比44%,同比增長34.5%,有力支撐了渝西地區打造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新的經濟增長極。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出讓重點向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投放,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制造、先進材料等主導產業出讓1.48萬畝、占40%,三安半導體、比亞迪電池、青山瑞浦、長安璧山智能網聯等項目高效落地。向裝備制造、食品及農產品加工、軟件信息服務等支柱產業出讓1.25萬畝、占34%,有效促進了墊江智能農機產業園、天友乳業、中糧糧谷、華韶智算中心等項目建設投產。
其中,在三安半導體項目落地過程中,高新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提前梳理工作事項、倒排出讓時序,實現20天內完成從申請規劃條件到土地出讓公告相關工作,土地出讓辦理時效提升40%。
得益于標準地出讓和“信用承諾+容缺受理”服務機制,涪陵瑞浦蘭鈞年產30GWh電芯及PACK生產基地項目交地時間比合同約定時間提前3個月,且實現“交地即交證”。
“我們以推進制造業‘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引領,全面推進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引導企業認真評估、量力拿地,推動重慶智能電網科技、賽能等一大批項目實現了‘降成本、減時間、促節地’的目標。”
市規劃自然資源局負責人表示,為讓企業拿地心中有數,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還完善工業用地全鏈條供應管理,從土地供應方式、地價確定、存量土地盤活、規劃審批等方面梳理發布了工業用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政策包”。
數據顯示,2023年,全市累計實現工業項目標準地出讓289宗、2.48萬畝,企業單個項目節約評價報告編制費用50萬元以上,手續辦理減少10項以上,開工建設時間比以往節約2—3個月,真正讓企業輕裝上陣。
穩投資:土地要素跟著重大項目走 實現應保盡保
根據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的數據,2023年全年實施市級重點建設項目1152個,累計完成投資4858億元,同比增長18.4%,投資進度超年度計劃12.4個百分點。2023年,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按照“提前謀劃,主動介入、精準服務”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服務。
針對交通、水利等重點項目用地,全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及時共享項目用地保障和后續服務工作信息,加強與發展改革、水利、農業、林業等部門及項目業主的溝通協作,打通項目服務保障的全環節。
根據統計,2023年,全市供應交通水利用地14.7萬畝,同比增長41%,有力保障了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渝昆高速鐵路、渝湘高速公路擴能、合璧津高速公路、軌道18號線站點、市郊鐵路跳磴至江津線、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助力構建現代基礎設施網絡。
其中,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整體管網線超480公里,用地涉及永川、大足等11個區縣。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派出專人當“服務員”,幫助項目用地報批,不到半年時間就完成了整套用地審批手續。2023年11月7日,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圣中水庫大壩填筑成功封頂,標志著渝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唯一新建調蓄水庫”基本建成。
2023年,全市供應公共服務和公用設施用地4.4萬畝,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應急醫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團結湖大數據智能產業園研發等民生工程順利落地,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再提升、再升級。
“主動服務、聯動協調、過程把控、數字賦能,是我們做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實現應保盡保的關鍵。”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到,國家、市級重大項目數量多、難點多、用地需求大,市、區縣兩級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對市級以上重大項目規劃許可、用地審批安排專人專班、提前介入,用地審批全流程把控,為重點項目做好選址選線提供合規性分析等支撐性、基礎性服務,確保項目用地順利通過審批。
穩市場:規劃統籌住宅用地出讓 促進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相關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市規劃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市成立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適時出臺政策舉措,著力引導預期、提振信心,打造更優營商環境,促進房地產和土地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記者獲悉,近年來,重慶住宅用地出讓順應城鎮化進程和市場規律,堅持規劃引領,主動調整住宅用地供需結構,精準實施出讓調度,提高供地質量,出臺支持政策措施,促進市場恢復提振。
“現在出讓的住宅用地,配套、區位、交通等條件都比較好,進一步體現宜居、宜業。”上面負責人介紹,市規劃自然資源局按照“區位好、交通好、配套好、市場接受度高”的原則,逐宗研究,規劃賦能,細化條件,顯化土地價值。優先推出觀音橋、中央公園、鴛鴦、悅來、大學城等一批區域優質地塊,中心城區出讓住宅地塊TOD周邊占比超過七成。
同時,重慶積極了解和回應企業訴求。今年在土地出讓時同步公布項目教育配套;優化新出讓房地產項目車位配比,切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開展立體綠化住宅試點,滿足差異化市場需求;提高工程項目規劃審批服務效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以政策措施“組合拳”有效應對市場壓力,有力促進全市房地產投資“穩住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